基于线上线下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优化

2021-12-08 14:07徐龙志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信息化

摘 要:SPOC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优化了学习考核与评价系统,提升了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与层次。但该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应提升团队协作的效率与质量,以及素质拓展模块的时代性及趣味性等。文章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阐述了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外贸岗位;職业能力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1.1  基于外贸岗位工作流程的课程整体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国际贸易业务工作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GB/T 28158—2011》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以及国际贸易师、单证师等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按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整合知识体系与技能模块。以“进出口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序化知识,将学习内容分为交易前准备(Prepare)、商品报价(Offer)、交易磋商(Negotiate)、合同拟定(Sign)、合同履行(Do)等项目,然后再次往复,形成一个“PONSD”循环。教学过程实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配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一体化教学。

1.2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自课程的前三个项目,即项目一交易准备,包括进行国际市场调研与寻找国外客户两个子任务;项目二商品报价,包括认识国际贸易术语及报价核算两个子任务;项目三交易磋商,包括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任务。三大项目按照一笔完整可持续化的外贸业务前后衔接、逐层递进,符合学习特点与规律。

1.3  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手段运用

本课程的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智慧教室、“互联网+”国际贸易实训中心。在线教学资源有自建中国大学MOOC平台(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自建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立项)、POCIB外贸操作平台、Simtrade外贸操作平台以及“苏南外贸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些教学环境与资源,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学、自评及拓展,教师能够线上指导与测评,从而真正实现无时、无地学习与教学。

1.4  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教学过程分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操作任务两条流程线,实施基于外贸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教学,依据课前、课中、课后顺序安排任务。以项目“询盘与发盘”为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任务发布与领取、任务评价与讨论、新任务发布与领取、任务分析与理解、任务引导与操作、任务评价与修改、任务总结与提升、任务升华与拓展8个步骤。

2   教学效果

2.1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还要能有效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下面通过5个方面的测评以判断本课程教学效果:(1)课程知识的掌握。(2)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3)独立学习能力的掌握。(4)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把握。(5)交流与协作能力的提升,如表1所示。

2.2  优化了学习考核与评价系统

本课程采用学生、教师、平台大数据共同评价的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各学习环节的表现得出综合成绩,如表2所示。

(1)课前导学(30%):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学生对资料学习情况自动给分(20%);教师微课视频观看频率、提交任务的时限及态度打分(10%)。(2)课内学习(50%):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发言、课前任务修改情况、高阶任务操作以及POCIB平台人工老师对函电情况的评定,量化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3)课后拓展(20%):教师评分依据是课后拓展任务的交流互动、素质拓展总结等内容。

2.3  提升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水平与层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首要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与所在专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在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获得省级重点专业群(现代纺织贸易专业群)的引领与核心专业、校级品牌专业、省级骨干专业的认可。

3 特色与创新

3.1  执行“流程+任务”操作,利用外贸职业岗位任务序化课程任务

“流程”是指以“进出口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序化知识,将学习内容分为交易准备(Prepare)、商品报价(Offer)、交易磋商(Negotiate)、合同拟定(Sign)、合同履行(Do)等项目,然后再次往复,形成一个“PONSD”循环,如图1所示。

“任务”是指将“流程”所涉及的五大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项任务的学习均以“任务驱动”模式展开,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

3.2  开展“双核心+双平台”教学,构建融产于教的职业课程

“双核心”是指以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以及以操作技能的锻炼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建设。在坚持“产教融合、岗位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有基础上,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1]。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素养、品德,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平台”是指,打造“国际贸易实务”超星泛雅及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通过打造POCIB外贸从业技能平台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提升学生外贸操作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素质。

3.3  实施“比赛+证书”训练,强化外贸职业岗位工作作风

本课程通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训练各项外贸技能及职业素养。同时,所参加的“POCIB”及单一窗口比赛所得技能证书,可作为学生专业技能证书,从而实现“比赛+证书”相结合。

3.3.1  学生参加外贸技能大赛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提升素养”的学习模式,通过比赛,提升了學生英语表达、团队协作等职业岗位素养如图2所示。

(1)以赛促学。学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须通过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如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单一窗口技能操作大赛等,反思和总结所学的欠缺之处,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以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2]。

(2)以赛促教。比赛的指导老师也必须努力提升自己,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学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比赛表现情况及结果,不断总结、反思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渐形成与学生良性互动机制,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3)学赛结合、提升素养。通过技能大赛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学习技能、交流经验,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师注重内化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模仿”到“真会”。教师利用技能大赛机制,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外贸职业素养,为其终身学习、继续深造和走向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3]。

3.3.2  课证融通,实现了课程学习与POCIB技能证书相结合

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与取得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实现了课证融通,即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职业标准与外贸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相互融通(见图3)。

4   教学反思与诊改

4.1  应提升团队协作的效率与质量

团队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但在共同学习中,部分同学在进出口操作中的协作能力较差,不能及时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沟通与联系,从而造成业务操作的耽搁或中断。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与锻炼。

4.2  应提高素质拓展模块的时代性及趣味性

课后素质拓展方面,由于拓展主体的枯燥,学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效果有待提升。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保持与当代年轻大学生同呼吸、共兴趣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龙志.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SPOC教学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1(3):44-48.

[2]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

[3]杭国英,平若媛,龙阳.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8(10):82-86.

(编辑 王永超)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水利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的防护墙?
法律为信息化护航
医院会计信息化 路怎么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