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绘稻菽千层浪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农民画赏析

2021-12-08 11:53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23期
关键词:户县华南地区农民画

王 晗

《牧归》陕西安塞 王福利

中国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农民群体在放下镰刀、锄头,结束了一个时期的农作劳动后,拿起画笔亲自操刀记录身边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对未来提出畅想和祈愿的民间通俗艺术;是以农民自己作为创作群体,以中国现代农业为历史背景,描述中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新兴绘画画种。

农耕文明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至今,中华儿女数千年都依靠土地和自己辛勤的劳作而生活,大地乡村就是艺术的本源,我们最早的艺术形式也都是从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到近代出现了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农民画的现代新兴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着悠久的农业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璀璨的民间艺术中成长。中国农民画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民族、民俗文物,它们能够反映民众的生产生活以及不同的社会风俗。部分农民画与民俗画拥有很高的相似度,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与传统民俗画有着很大差别。它没有民俗画里已经被格式化的固定形象,而是“所见、所闻、所想即作品”;与被套上各种赞美定义的代表“文化”的民俗画不同,这是一种全新的、自由的、随机的体系。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心”。艺术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是人们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劳动人民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和最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或许这些表达者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拥有的生产、生活经验与阅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依托于自己的阅历沉淀和独一无二的想象创造,描绘出了他们在辛勤耕耘时的生活乐趣,展现了带着浓厚乡土气息,每时每刻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是不懂艺术的人也能看到画中的生命力,看到其乡村生活中最自然、最朴素的生活情感,看到表达者的纯真与快乐,在这个有些艺术混乱的信息化时代感受艺术的真诚。

中国农民画根植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沃土中,农民群体具有的艺术思维和情感往往质朴并且浓烈,表达形式新颖大胆,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画纸上展现得张扬热烈。在内容和题材上,农民画可以分为以劳动场景和丰收景象等直接反映现实农艺的题材,以民间习俗和节日刻画等反映地区或民族文化的题材,以人物肖像画等反映人性光辉和美好的题材。无论哪一种题材,表现的都是近现代中国农村生活越来越好的生动画面,体现出一定农业或农艺方面的发展与变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农民通过画卷用不同的创作语汇完成的一幅幅结合了记忆、想象和创造的农民画,画的是充实美满的乡村生活,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有情有义的人生,是中华大地上悠久的农业文明和不曾停下脚步的乡村振兴进程。

中国农民画展现的是劳作的场景、丰收的喜悦、节庆的欢喜等情景。受地域特征固定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民画为了能够有自己的特色,往往需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文化或相对优势等进行发挥,因此不同地域的农民画有着明显的风格区别。

西北地区的农民画往往画风较为粗犷,画作中的空间布局大气,色调搭配简单朴素。在反应生产的题材中,相较于其他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民画,西北地区的农民画有着独树一帜的放牧题材。在刻画民间习俗的题材中,由于西北地区民族组成较为多元化,因此大量作品中有着诸如赛牦牛、赛马、拾哈达等少数民族习俗和节日中的场景描写;在反应日常生活的画作中也能见到诸多类似头上包白毛巾、住窑洞、骑毛驴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北风格元素。

《灌溉》广东龙门 夏秀华

陕西的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是西北中国农民画的代表,户县更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户县农民画地域特色鲜明,内容淳朴干净,颜色大胆明朗,有着装饰性强烈的形式美,不求“形似”只求“神似”,更有着饱含想象力与现实结合的内涵美。户县农民画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中孕育而生,在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衍变,不断提高、创新。独特的技法令户县农民画远近闻名,慢慢走出户县、走出国门,曾在美、英、德、法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由于户县农民画诞生于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牧归》一画中牛羊的形象与我们常见的剪纸图案相似,用剪影的手法表现人物此刻的神情心情,在画面中依稀可以感受到皮影等传统民俗艺术的影子。《牧归》用写实的手法记录男人放牧归来,家人门口等候的场景。用鲜艳丰富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表现丰收的农作物和牛羊的肥硕,描绘出人与动植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画面在写实的同时妙趣横生,表现了民风、民俗、民情,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也有着明晰的中国民间特色。

华南地区包含了两广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但由于在文化上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与广东省的地方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因而在名义上华南地区也包含了福建省。整个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最南部,气候条件相比较于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相当明显的特色。因此华南地区的农民画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华南地区整体气候炎热且多雨潮湿,因此在中国农民画中的人物穿着普遍较为清凉。而场景中的植物往往以青翠和碧绿的色彩出现,反映出这一自然条件对植物来讲是利好的。由于多降雨且临海,因此在作品的场景刻画中多见水系。在生产场景方面,闷热潮湿的环境对于人和动物有时会难以忍受,但这对植物来讲是非常良好的自然禀赋条件。从自然禀赋条件上来说,华南地区生产热带水果等作物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进行畜牧业发展则有一定的相对比较劣势,因此华南地区的中国农民画少有畜牧业的元素,主要以种植业尤其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场景为主。

龙门农民画作为华南农民画的代表,多以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深刻反映当地独特的“南蛮文化”风采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思考。龙门县198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从色彩上就可看出华南农民画与西北农民画的强烈对比。西北地区相对干旱,根据农作物的不同和独有的放牧题材使得画中更多使用红色、黄色等鲜艳的颜色。华南地区整体气候湿润,水域广阔,画中多以蓝色、绿色等颜色直观表现这一特点。《灌溉》以蓝绿色为主色,用色单纯明亮,随意敷色,蓝色树叶和紫色鱼的形象打破了自然物体固有色的局限,强调主观感情性色彩。这是中国农民画单纯感性色彩选择的特征,也正因此,它充满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艺术魅力,是农民情感的释放和创造力的体现。

中国农民画多为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是他们经历过的生活,是他们想象中以后的生活。中国农民画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是几千年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沉淀,是中国农村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的反应。艺术反映现实,农民画是农民根据日常所看、所想记录的生活,用朴素但富有创造力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反应的是广大农民的生活价值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愿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我们接触土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每当看到人与土地的故事时,总能唤起记忆里的感动。

猜你喜欢
户县华南地区农民画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户县农药市场调研报告
户县葡萄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