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督导联唱曲

2021-12-08 11:53文/杨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攻坚

文/杨 光

蘑菇里的致富经 摄影/代修铃

大政出京宸,良谋解困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号角吹响,信阳市委、市政府闻令而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扛稳责任,起身应战,奋楫争先。1016名第一书记,1860支驻村工作队,8219名驻村工作队员,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投入到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一项项举措落到实处,一重重保障紧密交织,一点点温暖汇聚成了平安喜乐的万家灯火。8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全面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在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信阳督查巡查人员的身影也深深烙印在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里。

鸣鞭助威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督查工作很重要,它是全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信阳作为贫困问题错综复杂的深度贫困地区,要脱真贫、真脱贫,必须加强监督,用最严格的督查巡查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也有幸冲上最前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和全市20多名优秀干部一起被选拔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成为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中的一员,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充分发挥20多年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优势和近10个基层工作岗位的历练经验,立足职责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铁的信念、铁的制度、铁的纪律、铁的担当、铁的监督”为标准,高扬“督导之鞭”,坚定护航脱贫攻坚战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7年5月初的一天,我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贫困户走访。为了摸清最真实的农村贫困现状,我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进了大别山深处的新县一户户农家。那次走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破旧的房屋,不是褴褛的衣衫,而是那些农户呆滞的眼神。与想象中不同的是,他们的眼神中并未充斥着对生活的控诉和不满,而是一种木然,一种在生活的长期重压下失去了希望的木然。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忘记那些贫困户的眼神。

“必须要改变了!”这次入户走访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略抉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胸襟和格局。

“这项事业必是千秋伟业!”我想。

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接下来便只剩下了埋头苦干。我2017年5月加入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工作,4年多来,对全市10个县区进行了轮回多次的督查巡查,走访农户4500余户。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薄弱环节;坚持目标导向,发现短板弱项;坚持结果导向,督促问题整改,时时处处做到认真、较真、动真。始终坚持出满勤干满岗,经常连轴工作、节假无休,开启白天监督检查,晚上撰写报告的“白加黑”工作模式。扶贫督导工作是辛酸的,无论是炎炎夏日抑或是数九寒冬,走村入户的脚步始终不能停歇,有时还要承受驻村党员干部的不理解,长期的加班加点工作对家庭的亏欠也是难免的。偶尔,我也会苦中作乐。2018年的端午节,我在息县开展扶贫督导,妻子在平桥区佛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着家里的狗,我们夫妻俩已经有月余未见面了。我灵机一动便作了首打油诗:“老两口子带条狗,脱贫战场大声吼。常年抛家难相会,端阳拼搏再加油”,用微信发给妻子曾祥凤作为端午节的礼物。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下一番“绣花”功夫。特别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社会各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脱贫攻坚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脱贫攻坚是战场,抗击疫情也是战场,督查巡查工作要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难度锐增。但是,心中的信仰牢牢支撑着我们。在疫情肆虐的3月份,带着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带领组员立即奔赴新县、淮滨县、商城县等脱贫攻坚第一线,聚焦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变化,针对特殊人群风险抵御、复工复产、转移就业等工作难点开展督导,始终坚持同频共振,正本清源,积极开展点穴定位制导,以点带面引导,较真碰硬督导,补短强弱制导。终于,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点点星光点亮了银河,我们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满怀着对脱贫攻坚战的深厚感情,结合艺术创作的爱好,我以亲身经历的全市脱贫攻坚战斗历程为背景,先后创作了《信阳市十二个月脱贫工作楹联》《田埔大塆三句半》《点赞脱贫》等作品,用对联、曲艺和诗文的形式奏响了信阳脱贫联唱曲。

巧联写尽脱贫事

2020年春节前夕,我在单位值班。望着窗外星星点点的灯火,想象着一家家围坐夜话的情景,我感慨万千,进而想到要用文字将自己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一路走来,我始终站在脱贫攻坚战场的最前沿,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披星戴月、胼手胝足,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最真实的脱贫攻坚战场情景。为此,我创作的冲动久久不能释怀,便想借用楹联去捕捉和感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力量。

经过反复思考斟酌,我当天就写下了《信阳市十二个月脱贫工作楹联》:“一月:脱贫户 琼酥玉液脱贫酒,火树银花肇岁灯。二月:新县 创客空灵田铺地,达人过旅仲春天。三月:固始县 拔寨偷桃桃浪景,攻营纠蓼蓼城乡……”随后发表在《农村农业农民》杂志及今日头条、中华楹联学会公众号等平台上。

风雨脱贫路,追梦赤子心。追忆往昔,全市一个个县区各具特色的脱贫之路像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正是我创作该楹联的丰富营养品。

农历正月又称肇岁。已脱贫户,日日是好日,家家饮美酒,夜夜灯光明,户户幸福满。

农历二月又称仲春。新县利用红色和绿色的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在全市率先脱贫。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创客小镇田铺乡田铺大塆村考察,更是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历三月又称桃浪。固始县是古蓼国故城,别名叫蓼城,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向同纬度的猕猴桃之乡南阳市西峡县学习发展经验,做大基地、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已种植猕猴桃近9000亩。

农历四月又称首夏。淮滨县是楚国名相孙叔敖的故里,中华蒋氏的祖根地,期思镇是西周蒋国都城。淮滨县在积极拓展商贸业务,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掀起了孝老爱亲活动的热潮,风靡全县。

农历五月又称端阳。息县所产半夏在同类药材中堪称珍品,被称为息半夏,息半夏又是息县的代称,其特点是个大、洁白、粉足、疗效高。《礼记·月令》有载:“五月半夏生,羞当夏之半”,因此得名。息县大力发展半夏特色种植,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农历六月又称暑月。潢川县依托华英禽业集团走出一条成熟的全产业链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户养鸭致富,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农历七月又称巧月。浉河区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优选产业项目,搭建平台,以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妇女脱贫致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农历八月又称清叶月。商城县是经典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与桂花有着不解之缘。为让桂花香醉商城,大力打造桂苑,形成“美丽经济”,把赏花旅游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去,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落地有声。

农历九月又称青女月。紫光塔始建于明末,是光山县古老的象征,因此,光山的别名叫光城。光山县为央办定点扶贫县,坚持依托羽绒产业,探索“电子商务+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脱贫之路。

农历十月又称亥月。罗山县的灵山山灵,闻名遐迩。灵山寺已有1500多年历史,唐、明两朝被封为国庙,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罗山县利用丰富的文旅资源,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策略,抓景观改造,抓产业融合,抓服务升级,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

农历十一月又称亚岁。平桥区注重发展夜经济,扮靓街道夜景,积极打造网红夜市、夜游等休闲旅游项目,大力硬化修整道路,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城市颜值,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助推脱贫攻坚。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全市人民在腊月初八这一天过“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等。新故交接的岁末之际,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使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

脱贫户乔迁新居 摄影/ 鲍 云

妙曲唱红大塆村

2021年,正逢建党百年,我被单位派往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培训学习,新县田铺大塆村的脱贫典范是教学内容之一。田铺大塆村位于新县的东南部,始建于民国初期,典型的豫南民居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曾几何时,这里凋敝破败,人烟稀少,许多房屋年久失修,如村里的老人所说“晴天一脚牛屎,雨天一腿污泥”。所幸,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了这里,带来了绿意盎然,带来了山花烂漫,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短短数年,“空心村”蝶变成了“网红村”,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以创客为主题的新型美丽乡村示范点。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大塆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里的公厕、道路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民宿和特色餐饮更是一应俱全,成为新县脱贫的先进典范,乡村旅游十分火热,创客店、农家乐、民宿房等生意越来越红火。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这里考察,详细了解大塆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脱贫攻坚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别山老区人民倍感温暖与自豪。“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情真意切、犹在耳畔,为信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曾多次督导田铺大塆村落实“两个更好”指示精神。2021年4月,借党史学习教育之机,我第一次住进了大塆村,开展了一次充满思考的蹲点调研。

徜徉在田铺大塆,苍山环抱、绿水环绕,各个景点令人流连忘返,诸如“悦容池”“悦心池”碧波如翠,流水潺潺;石磙、磨盘等石器农具拼搭的“石来运转”新颖有趣;废旧钢材与石头搭建的“田铺神牛”栩栩如生,昂首迎接着四方来客。来到“创客空间”,各种创客小店琳琅满目;“李雷碰上韩梅梅”为你保留了一段20世纪80年代的时光记忆;“田铺伴手礼”各种山货、土特产应有尽有;“匠心工坊”的绣花鞋垫做工精美、款式多样;“不秋草”的工艺竹编技艺精湛,自然气息浓厚。还有“碰瓷”“串门”“小布点”“草娃娃”“女朋友的店”等各具特色的工艺品小店,奇趣的店名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游客络绎不绝。小镇的“儿童乐园”“蔓乡托幼院”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不期而遇书吧”“偷闲加油站”“朗读亭”,你能静静地读一本好书,感受时光缓缓流淌……44个景点犹如一幅幅画,是感觉的共鸣,更是我创作曲艺灵感的活水。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县干部群众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信心十足,也亲眼见证了田铺大塆村民“就业饭碗”越来越稳,“钱袋子”越来越鼓,“家底子”越来越厚。自然地,我想借用曲艺的手法帮他们把这种喜悦之情表达出来,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心声。用什么艺术表现形式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句半。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这种曲艺形式在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中颇为流行,常用来表现群众身边的生活。尤其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名字,根据景点内涵,创作三句半,更有趣味性,效果会更好。

说写就写,我边走边看,边想边写。有时灵感来了,就随手记在手机里,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好了《脱贫典范看大塆》:“咱们偷闲加油站,创客空间三句半。田园小居外婆家,请看!”“习总书记到咱塆,春临农家大别山。两个更好新指示,争先!”……“良栖小院青龙旁,不秋草编祖脉长。归园田居蓝色镇,响塘!”“竹艺茶韵添新岁,时光老舍把酒醉。这没果汁去串门,再会!”后来,标题经编辑老师更改为《田铺大塆三句半》在《农村农业农民》杂志上刊登。

精神铸就老区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阳革命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中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硕果累累,也得到了精神上的硕果累累。从督导每个脱贫攻坚战役中,我深深体会到:精神脱贫才是真脱贫,精神真脱贫也是更难的脱贫。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期间,仍属老、边、穷区,尤其对那些在脱贫攻坚战中,内生动力不足,固守等、靠、要观念的少数贫困人口,围绕“志智双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户户地督导。鼓舞那些有劳动能力者提振精神,激发他们勤劳致富,有效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让革命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中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作为一名脱贫攻坚工作者,我扎根于基层,对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充满着深切的情感;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用艺术折射生活。在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我致力于从火热的工作中汲取艺术滋养,激发创作激情,与人民同心,把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从大处着眼到小处落笔,我用心记录、用情书写脱贫历程,发挥文学的鼓舞和记录作用,用最简单的文字凝练出革命老区人民的精准务实、攻坚克难的精神,对脱贫群众进行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因此,我从自己创作的诗词中选择三首绝句《点赞脱贫》以记之。

其一

回回梦里问脱贫,情系红墙号角频。

旗展如飞同奋进,乡村路上总逢春。

其二

党施良策脱贫困,恰似春风化雨浓。

多少人间疾苦事,灰飞烟灭笑谈中。

其三

复兴路上踏新程,甩掉贫穷奔大同。

一步接着一步走,百年圆梦梦终成。

几年风雨路,筑梦守初心。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美妙合奏的壮伟乐章,那么每位参与者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音符。而我创作的巧联、妙曲、绝句也只是各有千秋音符中的一分子,和谐演奏着新时代的最强音。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仗中,正如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其他党员干部群众一样,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记录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共同富裕的浪潮正在来临,生活在革命老区的人们,必将迎着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在这片土地上续写华丽新篇章!相信信阳的脱贫督导联唱曲将会在大别山这片红色热土上经久传唱,一定会唱出脱贫攻坚新气象。

猜你喜欢
攻坚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积极把扶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行动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脱贫攻坚代表行
脱贫攻坚的“人大力量”
洛南抓实党建促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