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文明和传统礼仪,构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茶文化过程中选茶、沏茶、饮茶、品茶一系列茶艺步骤中蕴含了丰富茶学知识和智慧,其内在传达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理念也多种多样。高职高等院校旨在培养一定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思想文化政治教育同样是高校发展和促进提升在校学生政治道德思想素养的重要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茶文化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教学思想融入高职院校课堂中,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探寻传统茶文化与思政课堂内容的关联,教师团队及学生之间扮演的积极角色。深入研究和开展实践,将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深挖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所传递的价值核心理念和社会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茶文化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多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在高校教育传播体系中传统文化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的课堂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关联,高职院校旨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因此将传统文化与茶文化具体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教学有效性。当下大多高职院校课堂没能够把思政课程与其他教育学科和传统文化结合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些原因往往会限制思政课堂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是重中之重,打破我国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局限,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教育课堂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要善于利用这种关联,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在于塑造和完善道德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课堂思政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贴近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形式化,同时课堂教材内容存在过于理论性、复杂性的特点,缺少课堂上的实际互动,教学氛围没有很浓烈,大部分教学是围绕课本和授课教材进行的,很少脱离教学大纲安排的内容,所以探索新的教学方向,深化教学体系的结构改革是重点努力的方向。高职学院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堂与社会生活、职业和理想相关的内容紧密相连,往往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具体实践,同时缺乏相对健全的评价考核机制。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不但要合理的安排理论实践相关的专业教学课程,同时也应当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展开,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健 全高校思政教育能力评价考核机制,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推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广泛宣传和教育普及。
如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课堂教学往往理论性较强、互动模式单一,和学生真正的实际需求相悖,因此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是不断增加学生社会组织能力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有利途径。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仍旧存在与高职院校中,一方面教学模式固定化,按部就班采取课本大纲的进度教学,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注重课本知识,缺少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和传统茶文化展开,增设必要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理解传统茶文化的实践意义。将思政内容与茶文化知识相关联,探索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实际社会生活结合,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思政教育和学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增加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职院校课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主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思政教育本质是通过产生正确的实践行为来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活动价值的好坏,最终的目的是将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内涵融入运用到教学中去。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在传播和研究应用茶文化过程中,对该文化的传播产生及其原因、形成历史背景、传播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深度解析,将高校茶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发挥茶文化的专业特色优势。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更新换代,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体不断出现,这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媒体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全球疫情的出现使网络在线教学变成主流教学模式,教师直播课程、学生教师线上互动、线上考试及日常作业提交等等,高职院校越来越融合与互联网新式媒体。因此做好思政教育教学,要拓展运用网络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加强精神化道德教育的引导,注重传统茶文化与思政课堂内容结合的观点,形成全新的思政教学课程体系。
茶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培养主要目的在于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学习氛围的养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变革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研究工作。学校不仅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使用校园数字媒体、广播电台、微信微博平台等形式对传统茶文化进行教育宣传。学校也可以举办与传统茶文化相关的艺术社团活动,例如在大学校园内开展传统茶文化艺术节、建立茶文化研究社团、定期组织茶文化相关演讲辩论等活动。茶文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深入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更好的深入了解国家传统文化,不断的开阔视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校园微平台的成功开设,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和创造性。茶文化对于高校改革的促进还不止于此,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理念离不开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及茶德思想”。学校广泛组织开展茶文化教育,增强文化学习交流,一方面加深对国家文化的思想传承,扩大学校各类社团和专业论坛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拓展与我国茶文化相关的经济活动,同时带动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综合发展。
将茶文化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容当中,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参考时下社会现状,对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剖析,找出茶文化与思政内容的关联,从两者的相似性中进行研究。依托互联网新媒体进行积极宣传,开设茶文化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账户、头条号百家号等,定期制作寓教于乐的茶文化理论知识,结合当下火爆的短视频方式进行宣传和推送。同时,建立教学激励模式,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综合整合,同时考虑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条件,保障教学经费的支出,及时调整和更新思政课堂的内容和培养方案。将茶文化的内容与思政教育理论相融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背后的规律和内涵。
教学方式应优化教学机制,突破传统课堂,从茶内容中提炼与思政专业相关的重点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来验证。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新颖的平时教学分数评估体系,借助社会实践,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反应到具体的活动实践中。组织茶文化校园实践活动,茶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茶艺表演辩论等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实践教学要注重创新课堂内容,精心挑选茶文化相关课程和材料,将茶文化背后的内涵和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课堂中学生一直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突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课堂结合,可以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同时也对修炼自身品性和规整个人生活习惯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塑造理想的道德模式,构建思想道德的知识体系,有利的推进个人全面发展。茶文化当中的思想内涵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养成有一定的推动力,弘扬古老优秀的传统美德,追求真善美的善良品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理论修养和文化素质。
茶文化旨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完整,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模式,茶文化提倡的和谐、仁爱思想,茶文化中品茶、敬茶和待客之道等礼仪,都展示了隐藏在茶文化背后所传递的哲学价值观和思政教育理念。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日常遇到复杂问题时,制定问题的解决策略。当代大学生应该牢记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茶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和特质促使接触到它的每个人在思想观念、道德取向选择、行为表达方式、价值意识取向等诸多方面产生共鸣。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逐渐认识到茶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品质。将思政教育与传统茶文化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提高个人内在的茶文化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传承,有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操,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近年来茶文化不仅为国人所推崇和重视,同时也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背后传承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念不断传承和更新。茶文化背后的清新淡雅、恬静质朴等思想内涵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教育理论体系得到广泛性认同。如今正是国家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推进现代化高等教育建设是主要目标,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凝聚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宣传激发了全国各民族对茶文化事业的创造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传统茶文化的加入而变得丰富内涵,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得以陶冶和提升,同时在树立远大理想及强化自身修养方面起到显著的传播作用。高职院校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连接,引导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茶文化本质内涵,体会茶道精神所传递的思想道德理念,陶冶情操,强化人格素质修养,实现人生价值。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课堂结合,使人们形成民族责任意识,在社会舆论环境中培养出高度的民族情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