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集体林权制度 助力生态美百姓富

2021-12-08 14:22:41张淑娟
甘肃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林权林农林地

张淑娟

兰州市西固区元峁山林场,甘肃 兰州 730060

一、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义

(一)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林农群众的热切期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而推进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工作的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统一、完全一致。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就是为了要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绿化美化乡村,就是为了实现生态宜居;倡导爱绿护绿,就是为了实现乡风文明;创新林业管理服务机制,就是为了实现治理有效。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增强推进林改工作的责任感,下大力气推进改革。

(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集体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在全面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且初见成效,林农群众经营发展集体林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只有顺势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释放改革红利,才能更好地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集体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举措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责任感

林业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部署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部署要求与各项林业重点工作有机融合、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推动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强化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

1.抓创新。各地在稳定林农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放活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林地,使林地适度向有经营能力的大户、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集中,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趟出路子,探索经验。

2.抓示范。逐级建立一批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规范管理示范点,培育树立一批林业合作社建设、家庭林场培育、林下经济发展的示范典型,通过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开花,推进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3.抓规范。提升林权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和对工商资本流转林权的监管制度,鼓励集体权有序流转,支持在公开市场交易,做好集体林权纠纷调处,依法维护流转各方合法权益,确保改革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4.抓项目。鼓励和引导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依托项目扶持带动,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提供资金支持,增强改革动力。

5.抓落实。建立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重点任务纳入林业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成效。

三、促进新型林业主体建设

(一)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培育发展合作社,引导农户自愿加入林业合作社,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指导林业合作社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培育发展家庭林场

通过“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广大林农拿到了林权证。林农群众在获得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之后,依托利用林地资源,发展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经济林果等为主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逐渐形成了一批家庭经营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促进贫困山区林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林地林木资源潜力,开展林、农、牧复合经营,实现上、中、下综合利用,使林业经营者长期得林,近期得利,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诠释。

(一)政策措施引导

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服务扶持,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给予补助,激励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改革红利释放

通过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林权流转实现了林业集约规模高效经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贷款,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大力培育以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为主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了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和骨干带动力量。

(三)做好发展布局

1.培育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发展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利用林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共同发展,推动林下经济由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实现规模高效发展。

2.创建示范基地。扶持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效益好、前景广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基地,通过抓点示范,引领带动广大林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注重总结宣传成功事例和典型经验。

3.强化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提升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培养和选聘林下经济发展专家。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林下经济发展。推进“互联网+”行动,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新业态。

4.注重加强品牌创新,树立“质量名片”,开展林下经济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林下经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林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品质监管,保证林下产品安全。

猜你喜欢
林权林农林地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5期)2019-06-03 16:36:04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4期)2019-05-26 14:27:02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3期)2019-05-21 15:00:44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11-30 11:35:49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48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5年2期)2015-03-16 08:44:27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