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寿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武威 733000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一直以来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但是全区境内水资源丰富,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等8条较大的河流和沙沟河等21条沿山小沟小河,全长461.57km,多年平均径流量8.95亿m3,均属石羊河的支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7-2018年凉州区在省内率先印发方案,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先行先试全面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设总河(湖)长2名、区级河(湖)长9名、镇级河(湖)长74名、村级河(湖)长470名、业主湖库长6名,推动落实工作措施四到位,强化河湖行政执法监管,实现了河湖长制管理对区内河湖的全覆盖,有效保护了水资源、改善了水环境、修复了水生态。
凉州区结合河湖管护实际,构建了“河长负责、以镇为主、部门共治”的责任体系,实现了对区内河道、洪水沟道、人工湖泊和水库的河湖长制管理全覆盖;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了镇村、部门和水管单位在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严格实施水环境项目、突出河湖问题专项整治,实现对河湖“点”的监管;实行河湖全程周巡查,及时移交处置线索问题,实现河湖“线”的监管;属地牵头整治河湖四乱,实现对河湖“面”的监管,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实施高位推动,出台《凉州区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十条规定》,层层压实了各镇、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区级河湖长带头巡河,并安排成立督导组持续开督导检查,部署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河湖“四乱”问题。落实经费保障,将河湖保洁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量化巡河频次,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明确区、镇、村级河(湖)长按每月、每半月、每周不少于1次的频度对责任河湖区段实行巡查。建成区级河湖长制智慧监管系统,全面推广巡河App,区河长办持续开展暗访暗查,促进问题整改。严肃责任追究,对河湖“四乱”等问题整治不给力的河湖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坚持上游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中游严格开展非法采砂和入河排污口整治,下游实施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流域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河湖“四乱”等问题850起,分类处置各类污染物、废弃物2.86余万t,拆除违建设施2.74万余m2,取缔入河排污口3个,移除妨碍行洪安全的电线杆17根,清理关而不治和许可期限届满的采砂场6家。加大违法行为整治力度,清理黄羊河哈溪桥下游采砂船、杂木河天颐大桥段拌和场等乱占河道管理范围的事项16起,对黄羊河、杂木河等河段存在的历史性采坑进行了回填覆平,河湖“久治不愈”的“顽疾”得到彻底有效整治,全区河湖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将落实河湖长工作责任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工作方案到位、组织责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监督考核到位”的“四到位”工作责任体系,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管网络和“区镇村长+业主湖长+河湖警长+河湖专家”为一体的联防联治模式,形成对河湖管护的齐抓共管、联动施治的工作格局。
提高责任意识,落实区、镇、村三级河湖长目标责任,明确上下级河湖长之间的工作和职责,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分工明确。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全区上下推行河湖长制的积极性、自觉性;坚持协调配合,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对企业排污管控、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工作的统筹兼顾,避免各自为政、任务重复,提升工作效能。
深入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范围,加大对偷排漏排和重点污染管控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建立完善符合凉州区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杜绝生产、生活垃圾入河造成二次污染。定期对河湖进行“会诊”检测,强化对河湖水质、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的检查、分析和研判,确保河湖监管有力、管护有效。积极开展河道两岸绿化美化工作,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的河道绿色生态长廊,努力实现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和景更美的目标。
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层次分明、结构配套的规则体系,为规范河湖长制运行和各方职责落实奠定良好的制度支撑。建立完善“互联网+河湖长制”智慧管理系统,推广河湖长巡河App监管,实现巡河轨迹实时化、巡河记录可追溯,以技术手段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行职责。在重点区段建设视频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时段、高频率”监控。明确细化各方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的职能和责任,健全上下协同、部门联动、跟踪问效、督查通报等制度,促进工作职责的有效落实。
狠抓奖惩问责,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区、镇、村三级考核激励机制,对河道整治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定期组织进行考核打分、评比,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好、认真履职尽责的进行褒奖,排名靠后、失职失责的,进行跟踪督查问责,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