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润玲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其明确了乡村的发展方向,为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乡村振兴需要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振兴来构建和谐美丽的家园。农村文化作为乡民的精神家园,需要重视文化建设,避免腐朽文化的干扰。充分发挥文化建设为农业、农村的振兴带来的积极作用,明确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必要性,发挥出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建设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村文化体现了农耕文明,时至今日,既要继承更要发扬。要依托于党中央提出的农村文化建设核心,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文化基于日常生活,强调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活实践,进行文化传承不仅要传承乡村文娱活动,还需要进行深刻理解,继承发展乡土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建设,缓解城乡文化差距,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1]。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借助有效的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保留乡愁文化,合理利用现存的传统建筑,组织实体性文化建设,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乡村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农民问题,突出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乡村属于地域综合体,涵盖文化、生产、生态等多元功能。“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提出,为乡村建设奠定了新基调。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出发,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推动乡民生活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固本政策,实现共同富裕。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旨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进一步落实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度,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致力于乡村振兴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文件精神,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有序展开。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不仅要打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形象,还需要凸显乡村精神内涵。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农村文化内涵建设要求,从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等方面出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提升现代化服务质量。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倡导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传播生态文化。通过优秀人物积极影响挖掘农村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指引下,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农村文化已形成特有的认知,根植于农耕文明,体现了特有的人文精神。农村文化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现了文化的自觉性。文化建设可以对已形成的农村文化优化升级,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化建设能够缩短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乡村,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通过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推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农民积极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去;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加强城乡文化资源的平等交流,让农民接受更多的先进思想,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推动文化建设进一步破除陈旧的思想文化的束缚,通过创新转型,实现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作为发展目标,利用文化建设手段,做好文化导向工作。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农村社会文化,维护公序良俗,引导、规范价值取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乡风,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培育精英,最大程度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凸显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2]。
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满足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通过文化建设转变农民的环保理念,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借助农村文化建设手段,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发展。只有不断在农民中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农村各领域的积极响应,才能激发农民保护乡村生态的最大热情,实现乡村生态的振兴。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加快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源和资金作为保障,由广大农民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承担相应的职责,保障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为改善乡村面貌贡献力量,不仅要根据当地乡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更要不断贯彻落实先进的文化理念,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机制,由政府领导,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运转;转变传统的“重经济、轻文化”现象。政府要加快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实现区域内的文化共享,依托长效保障机制,连通城乡的文化互动。不断促进乡村地区文化建设转型升级,增强农村文化的创新活力;积极引导更多的乡民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避免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时代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要顺应新时代的农村发展要求,政府要作出正确引导,结合乡村地区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实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创新,发挥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营造出淳朴的民风,加强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建设,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这就要求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释放出农村文化内涵,成为农民的精神支柱。
在继承和发扬农村文化的同时,需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农村地区的现实条件,强调文化建设的根本作用,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正视文化的创新性要求,开发出相应的文化产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发扬和传承文化的同时需要重视历史,整合优秀的历史资源,加快农村文化开发步伐,促进时代与历史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文化保护区的价值。合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建设方案,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当地的文化建设满足基础性建设要求。积极促进乡村体制规范化操作,做好相应的保障项目。在乡村举办文化活动时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由政府发挥出主导作用,健全文化管理制度,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地区文化进步提供基础保证;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产品,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服务水平。政府需要开展惠民工程建设,依托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城乡的文化信息共享;创新乡村管理体制,打造升级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由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管控,制定相应的文化建设战略,明确部门职责,做好相关监督工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提高农村地区文化的生存能力。
乡村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重点保护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的文化产物。农村文化遗产体现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从道德标准、人文精神角度,赋予文化遗产新内涵,强调农村文化遗址的综合价值。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挖掘乡村的文化遗产,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彰显多层次的民族文化。基于现代化社会的改革要求,农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传统文化遗失的危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消失,因此,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地方特色,融合地方风俗、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文化的振兴和美丽乡村的建设[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模式,推动农村地区文化需求民主化发展。由于农民在文化管理、决策等层面缺少话语权,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力度不足,因此,多数农村公共文化并不是真正的农民文化。要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中逐渐实现农村地区文化需求和决策的科学民主性,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文化建设带来的益处,才能发挥出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实现乡村经济文化一体化,增强农村文化自信心,充分发挥出文化建设在整个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精神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