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馨,纪 浩,周晓光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14;3.浙江农林大学,杭州 311300;4.杭州医学院医学情报与卫生政策研究中心,杭州 310013)
星创天地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的加速器,对于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业质量、强化农村竞争力、驱动农业创新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1]。浙江作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尤为注重依托高质量“双创”载体推动农业农村的创新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浙江省更是规划专项基金促进星创天地转型升级发展。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共拥有各类星创天地300多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59家,入驻农资类初创企业1 032家,吸纳农民创客6万余名,认证创业导师1 083位,引导创业资本53亿元,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万余项,显著推动了浙江省乡村建设效益、质量和层次的提升,并成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但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星创天地的发展遭遇制约瓶颈,各类问题不断涌现[2]。
当前,浙江省星创天地的运行模式单一、竞争力普遍不高,孵化效率和孵化质量有待增强。首先是发展定位的同质化。据调查显示,浙江省5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中,以“休闲”“娱乐”“农旅”等相近主题为主要建设思路的星创天地就有38家,占总数的60%以上。其次是入驻项目的同质化。截至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5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中共有在孵项目900余个,其中约80%的孵化项目为农业类康养主题,而面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金融扶持、产业培育等孵化类型的项目数量较少。在孵项目的同质化容易导致入驻企业之间形成不良低质竞争,进而阻碍星创天地整体质量、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浙江省星创天地入驻项目的发展基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压力大。多数项目主要依靠牵头运营主体的创业补偿和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补贴,体量较小且缺乏稳定性。同时,浙江省星创天地入驻率不高。全省星创天地的平均入驻率仅有38.3%,即使在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杭州、宁波、温州地区,其综合入驻率也只有66.2%。有相关理论指出,只有达到70%左右的入驻率,孵化器才能实现盈利与良性运转[3],当前过低的入驻率使浙江省星创天地处于亏损状态,不利于其有效运营和长期发展。
星创天地的运转涉及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引资融资、法律咨询、土地规划、企业发展、商业管理等各类领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稳定的导师团队以及多样化的创客群体[4]。然而浙江省星创天地的工作人员以行政人员为主,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难以对项目孵化和运营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导师团队虽来源多样但稳定性较差,多数导师岗位为高校科研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兼职。另外,浙江省星创天地内“星创客”水平较低。调查显示,约40%的入驻创客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约45%为回乡创业的城市务工人员,创客本身质量不高,创业“冲动性”问题突出,且经营管理能力偏弱,实际项目运营经验不足。
浙江省星创天地入驻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资源。当前,浙江省星创天地的入驻项目围绕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康养以及养殖业开展,而上述项目多属于扩张慢、周期长、投资回报低、可持续发展性不高的重资产型传统农业项目,且对土地资源有较大程度的依赖,这在运行后期会更加受制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物流成本等诸多影响因素。
浙江省星创天地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原因主要是项目规划追求“短平快”。地方政府和牵头企业热衷于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农旅类星创天地,同时星创天地之间存在着盲目跟风的发展乱象,导致星创天地的同质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传统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项目运转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创业成本高、资金周转缓慢,纯农业口径的投资机构十分匮乏。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少数投资公司开始涉猎农业创业领域,但因其较高的资质审核门槛和复杂的审批手续,致使星创天地依然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
截至2020年上半年,只有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呈现较为清晰的商业运行模式,仅占浙江省同类星创天地总量的15%,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绿科秀星创天地、缙云轩辕黄贡星创天地和磐安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等,如绿科秀基于会员制探索农业领域的B2B模式,缙云轩辕黄贡星创天地提出“集中开发、技术服务、分户管理”的经营思路,磐安高山台地食用菌星创天地打造“五统三分”“统分结合”商业创新机制,而其他绝大多数星创天地未有明显的或成熟的商业逻辑,导致浙江省星创天地的项目入驻率普遍偏低,浙江省星创天地的盈利点和盈利能力亟需得到明确与强化。
其一,浙江省绝大多数星创天地的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自我要求不高,这与当地政府缺乏培训和引导相关。其二,浙江省星创天地导师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或企业高管,这些群体存在临时性、排他性等缺点。当地政府未与这些人群进行分类协调、制定特殊支持政策使星创天地项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受到挑战。其三,政府缺乏对星创客的吸引政策和具体培养计划导致星创天地面临人才数量和质量双重困境。
星创天地的入驻项目多为传统农业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星创天地智能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高效化、智能化、网联化和绿色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星创天地作为农业创新的支撑载体,需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如高端农业装备平台、生物工程实验室、农艺技术基地、先进集成与智能控制中心、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等。调查显示,浙江省大多数星创天地仅配备了普通办公工位和会议室,光纤宽带也还未实现全覆盖,更缺乏孵化智慧农业项目所必要的基础条件。在此情况下,由于不具备智慧化项目的孵化基础,绝大多数星创天地的在孵项目质量较低、层次不高,在农业智能制造、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智能作业以及农业装备研发等方面仍需要较大的提升。
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手段,建设电商平台营销驱动模式的星创天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和辐射优势,持续面向地方名优特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
一是基于星创天地自身的拓扑属性,广泛链接地方农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创企业、农村创客、农户等创新主体,强化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实现农业技术、农产品信息、农村金融、价格指数等数据的充分共享。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农产品溯源、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仓配、冷链运输四大信息平台,继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打通市场化最后“一公里”,保证名优特农产品直达消费者终端,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变革。三是面向农村群体建立“电商创客基地”,吸引优质创投基金,配备高质量导师团队,帮助当地村民、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回乡农民工等开展电商创业,最终激发地方农业产业的集群优势,达到“创业主体、电商平台、名优特农产品、市场经济、消费群体”的有机融合。
以地方团市委为主导,以涉农企业为支撑,面向青年群体构建集农创客创业成果展销、农创客创业服务对接、农业双创活动场地搭建、农创客创业经验分享与创业合作为一体的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青创农场型星创天地。具体规划如下。
1)在成果展销方面。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层次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展销体系,完善产品展示、体验互动、咨询答疑、营销推广等环节,提升农创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青年农创客的创业热情。
2)在创业服务方面。首先,链接创投资本。建议青创农场星创天地积极对接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投融资团体等在内的各类涉农经济组织,为青年农创客吸纳创业资本、提供创业场地、给予创业津贴、降低贷款利息等。其次,强化创业培训。建议青创农场联合传媒公司、知识产权机构、创业培训机构,为青年农创客提供涵盖策划、咨询、调查、研究、孵化、市场等各环节的全过程培训服务链条,提高培训的广泛性。建议青创农场组建青年农创客“双创”智囊团,签约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为专职导师,开展导师帮扶活动,为青年创客提供技术指导,增强培训的专业性。
3)在农业“双创”场地构建方面。规划专项土地,建设青年农创客双创基地,包括农创大楼、农业孵化园、实践体验区等,延展双创边界、优化双创配套设施,吸引创业青年返乡创业。
规划设计以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特派员服务驱动模式星创天地,旨在对农户、涉农企业以及农业平台等进行针对性帮扶。
1)在助农方面。科技特派员以入驻的星创天地为载体,依托其较强的辐射与覆盖能力逐步把自身的业务优势向广大农户进行扩散输出,包括为农户提供周期性的技术咨询、定期的专题讲座、常态化的经验分享交流会等,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2)在助企方面。科技特派员基于技术积累,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农业技术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农资企业申报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牵头孵化农创项目,同时还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旧品种、优化旧技术、推广新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向集约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此外,规划特派员服务模式星创天地联合农业技术协会,共建技术联络点和科技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特派员的纽带作用,联村联点、联组联户,不断深化“星-农”“星-地”“星-企”的合作强度,实现“高位嫁接”,助推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规划设计以土地开发为基础、以涉农企业为依托、以观光旅游为重点的农旅融合模式星创天地,合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交叉渗透与深度融合。
1)在土地开发层面。围绕乡村特色文化,对村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整体部署与科学开发,包括构建农业旅游休闲区块、农业配套商业区块、农业旅游地产区块,将乡村打造为较高服务品质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
2)在市场合作方面。结合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进农资企业、农创项目、农创团队以及农业资本,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吸引农创客、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农创人才扎根乡村创新创业。
3)在观光旅游层面。基于生态农业打造星级体验式旅游购物基地,引进地方优势旅游公司参与项目合作,瞄准休闲、养生、体验、采摘、种植、加工等深度感知类项目,开发系列化旅游服务,包括构建综合服务中心或旅游超市,为消费者提供瓜果采摘、进棚观赏、种苗培育、除草灭虫、亲子活动等多场景、沉浸式的娱乐消费体验,推动乡村产业的高品质、市场化发展。
农业科技研发与技术输出模式星创天地的构建逻辑为聚合各类创新资源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驱动农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具体规划如下。
1)聚焦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以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科研主攻方向,通过引进高端创新团队或前沿项目入驻星创天地,增强研发与创新能力,攻破“卡脖子”难题。
2)推动农业创新成果的落地与转化。通过链接各类农业研发机构、农业高等院校以及涉农龙头企业,共建、共享、共用高端技术装备,打造“农业技术研发硅谷”,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与服务,推动研发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3)实现农业科技人才的汇聚与输出。凝聚一批在农业创新与研发领域的科研杰出人才,一方面强化农业技术基础前沿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为农户群体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科技咨询,实现技术的扩散与输出。
重点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资企业等规划设计垂直定向专业服务模式星创天地,针对特定农产品及特定产业领域,为入驻农创客提供从育种、栽培、培养、管理、资金、技术、场地、设备、销售等一条龙的农业双创服务,推动传统农产品向特色集群、绿色生态、优质高产的方向转型升级。垂直定向专业服务模式星创天地具体包含三项维度。
1)聚合农技能手或科研专家,较常见的如马铃薯专家、花生专家、红薯专家、食用菌专家、柑橘专家等,为入驻农创客提供针对性的经验分享与技术指导。同时,建议相关专家定期调研星创天地的项目进展,通过数据采集与取样分析,研究农产品的生长情况,为后续的品种改良做数据支撑。
2)优化配套农技服务人员,参与农作物的日常管理。建议该类人员主要对农作物大棚及露天作业区进行日常性的观察与记录,及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基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及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入驻农创客传授作物种植实用技术,如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同时做好农作物技术种植资料的总结和积累等统计性工作。
3)规划建设成熟规范的销售体系。一方面,同涉农企业以及相关农贸集团签署合同,发展订单式、协议式农业。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由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牵头,规划设计综合服务模式星创天地,为入驻项目搭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包括导师帮扶、金融对接、政策申请、工位场地、法律咨询、招聘运营、路演讲座等在内的一系列软硬服务。
1)在导师帮扶层面。建议该模式星创天地签约或定期邀请农业领域专家、农资企业负责人以及成功从星创天地毕业的项目负责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线下面对面交流,及时为入驻项目团队答疑解惑,传递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前沿技术动态。
2)在金融对接层面。该模式的星创天地通过链接、吸引天使投资机构、风投、税务、银行、工商局、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资源,在经过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宣讲、潜力评估等多种手段后,获得项目孵化必要的成长基金。
3)在政策申请层面,建议该模式的星创天地配备专业的项目申报智库团队,并通过课题申报、基金撰写、论文发表、专利发明、项目规划等多种方式争取政府的政策倾斜,为项目后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综合服务模式的星创天地还设置充足的办公工位,拥有专业的法律咨询顾问,还能为入驻团队提供充分的项目路演机会,尽可能的帮助入驻项目较快成长。
规划设计由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并负责后期运营的园区式展示展销模式星创天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入驻企业的名特优农产品提供专项的展示、推广、品牌孵化以及营销服务,促进企业实现盈利。主要亮点是减免入驻企业的租金和经营性费用,并免费为其提供多方位全周期的宣传广告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产品竞争能力。
规划设计的园区式展示展销模式的星创天地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方面是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全面直观的展示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在线下,该模式的星创天地将开辟专门的产品展示区、实践体验区、个性化推荐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等,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农产品展示。与此同时,该模式的星创天地还将打造线上农产品信息展示平台,建立名特优农产品网络数据库,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实时更新,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搜索与查找。另一方面是全面打通名特优农产品销售渠道,该模式的星创天地将建设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配套垂直电商平台、专业冷链物流公司、科学仓储空间以及汇聚丰富品类的充足货源,满足用户对优质、安全、健康、多样化的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需求。
本研究从浙江省星创天地当前面临的挑战与薄弱环节入手,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浙江省星创天地的发展困境,界定、梳理、归纳八大星创天地运行模式规划,以期为政府等相关部门推动“三农”更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