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树发“新枝”

2021-12-08 05:42:32
奋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示范田老林新枝

■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杨 雪

和煦的春风,唤醒了蓄力一冬的田野。望着在田野里忙着春耕的人们,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村民杨桂兰不禁感叹:“今年村里一定又能有个好收成!”

杨桂兰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丰富的农事经验,更是因为驻村扶贫工作队有“能耐”——前不久,村里产业扶贫收益金发下来了,她家分到3500元,加上卖粮的6000多元收入,这个昔日的贫困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现在的好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这不只是杨桂兰一个人的感受,自从2017年6月省供销社扶贫工作队入驻五棵树村以来,强根基、兴产业、整村风,一系列举措不仅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也让村民甩掉了“穷包袱”,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

撒下科技助农“金种子”

“种粮难,卖粮难,每到年关心犯难。”这是五棵树村村民过去生活的写照。村民辛苦了一年,收入却寥寥,这是为啥?一到村里,工作队就开始围绕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入户走访调研,工作队摸清了问题的关键——村民种植技术落后,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高,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然而,当工作队队员们挨家挨户推广新技术时,村民们却不买账——“咋种地俺们说了算,不需要你们瞎指挥!”

“看不到科学种田带来的好处,村民自然不会相信,咱们要做在前头。”为了让村民亲眼看到“科技生金”,工作队聘请了农业技术人员,为全村2万多亩耕地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并带头实施了高产示范田项目。2018年春耕时,当倍丰农资集团的技术人员带来的稻花香7号水稻、东农252大豆、德美亚3号玉米等优质种子播撒进示范田后,一系列的变化“破土而出”。

当年7月的一天晚上,暴风席卷了庄稼地,很多农户家的玉米都发生了严重倒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示范田里的玉米却安然无恙。很多村民悔不当初——“如果当初听工作队和专家的建议换品种就好了!”

到秋收时,更让村民惊讶的是,玉米示范田亩产量增产600多斤,大豆示范田亩产量增产90多斤——“凭老把式种地真不行,还得科学种田。”

一增一减,不仅让村民认可了工作队的能力,更打心眼儿里相信了科学的力量——“过去,锄头刨地只能带出沙,现在真能挖出‘金’呢!”村民周仲良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通过科学种植,五棵树村村民年增收15万余元,科技的“金种子”在这片田野生根发芽,让村民看到了富起来的希望。

开辟产业兴村“新路子”

如果说丰收有声音,在五棵树村一定是烘干塔的轰鸣声;如果说丰收有颜色,在五棵树村一定是多彩的。五色的杂粮绘出了一幅丰收的油画,画中的村民面带收获的喜悦。

“有人教种粮,有人帮卖粮,还有人牵头上项目,每一样都能鼓了腰包,你说我能不乐吗?”村民贺宏富的话很实在,但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工作队的谋划与努力。

科学种植为村民们实现了种好粮的愿景,但如何能卖好粮,实现村里的可持续发展又成了工作队思考的方向。

村里要想发展好,必须把“空壳”填满;村里有产业,村民才有奔头。于是,工作队会同相关企业、村“两委”干部,共同谋划出以产业基地带动全村发展的思路。工作队向上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了5万吨粮食收储烘干加工项目,注册成立了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组建了500万元资产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并以此为依托,进行整村土地流转,拓展合作种植。

几个月的工夫,项目落地,效果立马显现。2018年,项目一期工程收购村民水稻10000多吨、玉米9000多吨,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卖粮难”的问题;合作社以每斤高于正常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玉米,这一举措就使村民增收超过40万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9年,工作队乘胜追击,利用村里地势高适合种植杂粮的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小杂粮基地,注册了“拐把桥”商标,在全村发展红小豆、绿豆、高粱等小杂粮产业1100亩,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和村民增收渠道。

2020年,提档升级的“拐把桥”牌杂粮装进了礼盒,卖出了国门,收益比过去翻了两倍多。杂粮产业在让本村得到发展的同时,拉动了木兰县全县8个乡镇的发展。木兰县政府将扶贫贷款投入五棵树村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倍丰金秋公司共同运营,以每年6%的收益率为贫困户分红,仅一年就为1800户贫困户分红546万元,起到了“扶持一村、带动全县”的作用。

拔掉“等靠”思想“穷根子”

每到夜晚,路灯亮起时,五棵树村村民就会走出家门,来到新修建的休闲广场上,唱歌、跳舞、健身,好不热闹。村民老林也会准时来到广场,但他不是来活动的,戴着红袖标的他有一个特殊身份——秩序维持员,这是工作队为生活困难的村民设立的公益岗位,老林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村民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矛盾。

别看老林现在挺勤快,他过去可是村里因“懒”致贫的典型——喜欢喝酒打牌,孩子上大学交不起学费也不闻不问。

有了优势产业做支撑,贫困户的生活有了保障,勤劳致富渐渐成了大多数村民的追求。但个别贫困户宁可戴着“穷帽子”吃低保,也不愿自食其力、主动脱贫。因此,工作队扶贫先扶志,力求彻底拔除“穷根子”。

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一边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教育,一边通过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外出务工等方式扶志,引导贫困户自立自强。

渐渐地,村里一些年纪偏大、身体有残疾的贫困户通过公益岗位“上岗”。老林发现,村貌在逐渐变美,比他生活困难的人都脱贫了,自己与全村的发展“格格不入”,便主动找到工作队。

工作队为老林协调了一份粉刷工的工作,加上公益岗位的收入,老林每月能赚4000多元。像老林一样的贫困户摘了“帽子”一身轻松,不仅不拖全村的“后腿”,还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活动中,村里出了一批乐于为村民服务的乡土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如今,五棵树村实现了全村92户整体脱贫,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000万元。统一翻修的农家院里,村民们忙着修整农机,准备大干一场;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为“五棵树”吐露“新枝”做足了准备,一次精彩的跨越正在酝酿着……

猜你喜欢
示范田老林新枝
老林苗圃
百花园(2022年12期)2023-01-16 16:58:11
长白老林
现代交际(2022年10期)2022-11-01 08:06:02
水稻新品种“津原89”百亩示范田实收测产882.9公斤超过北方超级稻850公斤产量指标
曲苑新枝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22
曲苑新枝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2
施用“镁立硼”生病辣椒痊愈了
中国农资(2019年21期)2019-01-31 09:05:52
曲苑新枝
中华诗词(2018年8期)2018-12-06 09:31:30
曲苑新枝
中华诗词(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34
示范田里樱桃红了
中国农资(2018年39期)2018-02-10 23:19:47
请老师
陶山(2016年1期)2016-03-21 0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