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中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21-12-08 06:43曹培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水景运河长三角

曹培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柔又锋的水是维持生命延续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旅游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之际,水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充分挖掘。温柔的湖泊、浩瀚的大海、玉带般的河流、清澈的温泉、气势如虹的瀑布、生机勃勃的湿地、富有人文历史韵味的运河等,造就了地球上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为旅人奉上姿态万千、变幻无穷的视觉盛宴,成为旅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我国辽阔的疆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水景资源,尤以水系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地势起伏大的西南地区为甚。但随着这些地方的水景资源被大力开发,景区人流过载和水景资源的无序开发、无序管理,也对水文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污染和破坏,进而使水生态环境的景观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大打折扣,不仅威胁到当地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引发当地旅游经济效益下降,造成旅游产业链的整体陷落。因此,有必要从旅游产业改造升级角度出发,对区域水景资源的特征优势进行探究,了解当前水景资源利用和保护现状,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水景资源保护性开发策略、保持水景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旅游发展中水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冒宇晨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一书基于对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特征结构和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特征优势的系统探究,立足当前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现状,探讨了对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可行路径,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措施,可供相关人员参考。总览全书,该书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点特色:

一、细致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内涵与空间结构

该书对水景资源的研究围绕长江三角地区展开,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要素的盘点和特征分析,结合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生态开发现状,探索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策略。将水景资源置于旅游角度考察其利用与保护状态,首先要明晰区域旅游系统的内涵和空间结构,才能对当地的旅游景观的构成和利用发展状态得出清晰直观的研究结论。该书先从结构科学角度对“系统”和“旅游系统”的概念作了区分性阐释,相比于以社会和自然两个维度划分的“系统”,“旅游系统”是内容更加复杂的概念,它具有巨型性、异质性、层构性、动态性、随机性、非线性、开放性等一般复杂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它还显示出地域性和自组织性的独特特征。书以“四分法”构造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框架图,各要素关系清晰明了,条件与结果一一对应,使读者能够对当地旅游系统运行机制有更透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该书还分别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对长三角区作了区别性阐释,使两者的融合和区分关系一目了然,分析两者异同,便于接下来从旅游角度对当前开发状况作出合理解释。接着,该书对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状况作了概括性分析,以大量权威数据说明长三角地区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书将长三角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为点轴结构和圈层结构、多层级点-轴结构两种,都以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对其进行了针对性解析,让读者在明白相关空间结构概念的同时,也对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和城市互动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该书从首要度、集中度、经济密度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发展动态进行分析,这些都是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得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

二、系统梳理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结构与分布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降水量较为丰沛,陆地水系发达。遍布的河湖网络使得当地水景资源十分丰富,成为最具景观价值的自然景观要素,因此,对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当地水景资源的开发。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和旅游市场因为产品重复度较高而出现发展滞胀时期,要适应旅游系统面临的新形势、促进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发展模式转变,需要更广泛、更全面地开发长三角旅游资源,关键就要做好“水”文章。对于长三角地区的水景资源,该书主要从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城古镇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作者先对“水资源”和“水景资源”的概念作了区分阐释,从降水量、产水模数、客水资源等角度总结了长三角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原因。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丰富,江河、湖泊、潭地、瀑布跌水、滩涂沼泽、溪涧、泉井、海湾海域,除冰川之外,几乎囊括了所有水景类型,且数量众多。

长三角地区水系发达,长江、钱塘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通扬运河、杭甬运河等人工河流纵横交错,仅苏州市就有2万余条河道,可见水域之广。湖泊方面,除了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还有千岛湖、高邮湖、白马湖、阳澄湖等一大批淡水湖泊。既然水系发达,在降水量太大,排水设施又建设不完善的地区,就必然有洪灾水患,有水患则有治水工程,也就形成了许多水利工程。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人工引水灌溉工程、泄洪排水工程、通航运河等。该书以表格的形式罗列了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水利工程,注明了面积、位置、功能等,细致入微、直观明了。最后是水城和水乡古镇,长三角地区因为地理位置佳、气候宜人,自古就是繁盛之都,留下了许多别有韵味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反而更趋向于古韵古香的古镇,长三角地区的同里、西塘、乌镇、周庄等古镇掀起了一股水乡古镇旅游热潮。该书详细梳理了长三角地区的古镇资源分布结构及其形成发展历史,凸显了其历史人文价值和旅游导向价值。

三、科学探索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生态化开发策略

长三角地区虽然水景资源丰富,但也必须遵循基本的自然生态规律,若是以无序、混乱的姿态持续开发,则必然对当地水文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继而影响到水景资源的景观价值,直接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损害。该书以“湿地开发保护”为例,对长三角地区的水景资源的良性开发方式进行了示范性演示,基于对长三角水景资源开发保护现状的全面调研,同时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保护和良性开发的先进经验,构建了系统科学、切实可行的湿地开发策略。

湿地是水文生态环境中最具生态观赏价值的水景之一,长三角地区由于陆地广袤、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因此湿地成为当地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水景资源,对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的生态化开发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湿地的保护开发。该书先从学科概念上对湿地的定义、类别和功能进行阐释,让读者了解湿地类别作用等;其次,该书对长三角地区的湿地资源内容和分布状况作了普及性阐述,明确了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再次,该书对长三角地区湿地资源的利用保护现状作了详细分析,梳理了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了湿地可持续发展保护开发方向与具体策略。最重要的是,该书对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系统探索,制定了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实践体系。首先,作者认为湿地水景资源最好的归宿是建设湿地公园,既避免了水景资源的闲置浪费,切实为民众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体验,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湿地景观和生态环境(当然这以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为前提),是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其次,要明晰湿地公园的游客容量,并对所制定的开发策略的生态效益作出科学评估,进而为整体推进长三角湿地生态建设做好准备。

四、合理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前景

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水景资源要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持久性的保护,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统筹机制,走产业集聚、资源开发一体化道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无序开发、资源浪费和旅游经济主体恶性竞争。以运河开发为例,该书对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开发的区域一体化路径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基本勾勒出未来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区域开发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具体来看,作者先对长三角地区的运河资源进行了盘点,并回顾了运河旅游开发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进行运河开发的有利因素和具体驱动力(主要为运河申遗、运河增道与升级改造以及旅游产业联合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运河旅游开发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探析,认为要对可能造成的损害有提前预期,以以往运河开发失败经验为警示,积极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有效防治,以保障运河开发各环节的有序统一、平稳健康运行。基于一体化生态开发策略的有效实施,该书认为未来长三角地区水景资源的开发必然走生态化、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化道路,在不断发展的施工建筑技术和开发理念的支撑下,不断寻找旅游开发的新热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兑现。

猜你喜欢
水景运河长三角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天音水景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