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齐齐哈尔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富有成效。
坚持早谋划、快启动、严要求、全覆盖,将深化学习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贯穿始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专班推进,确保形成合力。在省委动员大会结束后,齐齐哈尔市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实践活动专班,抽调精干力量,成立“3+6”办事机构,即专班下设综合、指导、督办3个工作组,外设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的6个专项推进组,各司其职、协调推进,有针对性地瞄准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集聚发力。
建账定责,确保落实落细。依据上级点、自己找和对照学习教育期间查摆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了承接任务、本地自查和主题教育期间长期整改3类清单台账,梳理纳入市本级任务316项,并逐项制定具体措施、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同时,严格实行“销号式”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实时调度、强力推进。除长期整改任务外,“七一”前全市民生事项完成率将达到50%以上。
强化督导,确保力见实效。成立12个市委巡回指导组,统一高配组长,并列出督导清单,对各参学单位实施全覆盖式巡回指导。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市委常规巡察和巡察“回头看”重要内容。集中巡回指导结束后,将通过“群众评支部”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由各巡回指导组对参学单位作出优秀、良好、一般的定性评价,并对满意度低、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返工”。
坚持把“开门办民生”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找准找实问题,以作风转变促进惠民服务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由“政府配餐”向“百姓点餐”转变。通过媒体征集、网络搜集、专题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门纳言、倾听民意,面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9286条,梳理形成教育、交通、医疗等6个方面29项民生事项。
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转变。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群众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由群众会同职能部门对征集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年度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推进措施、完成目标及时限,台账管理,压茬推进,务求实效。
由“政府督察”向“百姓监督”转变。召开“开门办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教育、交通、医保等11家承办部门对年度任务清单事项通过电视台、“看齐”微信公众号等媒体,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及媒体监督,以责任落实推动任务落实。同时,建立定期公示制度,每季度公开一次民生事项进展情况,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群众对民生工作的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信息指挥平台为支撑,建立起群众问题及时发现、快速解决、实时监督的闭环工作体系。
畅通渠道,群众“吹哨”。依托小区网格,通过公布热线电话、发布二维码、开通微信公众号及街道社区日常巡查、党员入户走访等形式,即时反馈发现的物业管理、乱倒垃圾等问题,推动人人皆可吹哨、自下而上及时反映群众身边问题,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
整合平台,部门“办哨”。整合12345、数字城管等信息系统,建成市、县(区)、街道三级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开通11235个工作人员数据端口。按照普通哨、重点哨、疑难哨三级哨源,分类受理、筛选、转交、督办基层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调度市县职能部门向基层和群众迅速报到,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受理、快速解决。
跟踪问效,组织“督哨”。建立限时办结、超时提醒、群众回访、督促整改等措施办法,及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对事项责任部门第一次超时办理,信息指挥平台发送信息提醒;第二次超时办理,发函催办并转市县分管领导,纳入党委政府督办事项。对反馈已办结事项,逐一回访群众,查验群众满意度,督促真办真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受理事项70970件,办结69950件,办结率98.7%。
在承接落实全省十个专项行动基础上,整合“开门办民生”征集事项,谋划实施本地“十项惠民行动”,统筹制定了《齐齐哈尔市惠民行动实施方案》,细化确定了142项惠民项目,组织17家民生主办部门出方案、明职责、定目标、拿措施,着力补短板、疏堵点、化痛点,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持续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对874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核验,关停整改116所证照不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将超标超纲、超前收费、超时补课的100所“黑校黑班”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市卫健委以富裕县、克东县为试点,推进全市9个县医共体建设,推出“数字医共体”惠民举措,实现名医线上会诊,有效提高基层门诊比例;通过转移支付、抗疫国债等项目投入近2亿元,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市医保局取消退休异地安置、长期异地居住、异地工作三类人员先行支付比例,为全市4560人次“三类”异地人员节约医疗费用894万元。
市交通局推进公交客运改造升级,扩大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范围,提升乡镇、村屯通公交比例,年底前市区12条城乡公交线路可实现掌上公交APP全覆盖。
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为主线,开展“学党史、践初心、访民情、办实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沉入网格、发挥作用、引领自治,助力问题解决。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1万次,参与党员达到7.58万人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2万件。
在城市社区,注重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的带动示范作用,成立97个临时社区党支部,组织2.3万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建立819个小区党组织、1095个业委会党支部,全面推行小区党组织书记、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三挑”,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社区自管党员广泛开展植树绿化、垃圾清理、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2万次。
在乡镇村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定界、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标准细化网格,并同步设立党组织,动员乡镇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村民代表等3.2万人沉入网格,担任义务网格员、志愿履行疫情防控“安全哨”、基层矛盾“减压阀”、政策宣讲“大喇叭”等10大职责,做到乡村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目前,全市农村基层90%的矛盾纠纷可实现不出村屯,就地化解。
把“走流程”作为发现政务服务短板的重要途径,以“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为目标,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协助办和模拟办等5种方式,深挖问题症结,扎实推进部门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走流程”649人次,梳理共性问题296个,制定整改措施549条,立行立改问题129个,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网上服务效能。建成政务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数据疏解”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环节体外循环”“要件背后的要件”等制约网上服务的堵点问题,要件提交累计减少20万件次,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压缩80%,即办率提高到55%,零跑动率达到85%。
简化企业审批程序。实施“承诺即开工”“多审合一”“一揽子事一次办”等审批制度改革,市级非行政许可全部取消,全市建设项目全流程办理最长时限由90天压减至71天,最快审批时限为22天。
减少群众跑办次数。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务“一片云”,全流程网办率和实办率分别达到91.7%和84.6%。不动产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税费通缴”“全城通办”“现场直办”,出证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公证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一网通办”和多部门数据共享,证明材料比共享前减少68%,群众跑办次数减少72%,真正实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