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鸡西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鸡西市石墨资源非常丰富,产业布局日趋优化,要素保障配置齐全,2014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称号,是黑龙江省首家国家级矿业名城。“十四五”期间,鸡西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在优势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把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作为构建“6+N”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高端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中国石墨之都”,加快现代化工业强市建设步伐。
鸡西是石墨新材料生产加工集聚区,吸引了深圳贝特瑞、北汽等一批大企业在这里落户,石墨深加工制品涵盖8个产业链条、22个类别、300余个规格,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基础十分雄厚。“十四五”期间,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快推进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延伸产业链。围绕发展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传导材料、石墨烯材料、耐火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石墨机械制造、防腐防辐射材料、净化筛分材料等产业链条,坚持自主研发与定向引入、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做好延链、增链、补链、扩链文章,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2~3个完整产业链。
二是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扩大现有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鼓励石墨企业发展下游产品、开发终端产品,着力发展“专、精、尖、特、新”石墨制品。力争到2025年,全市石墨深加工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三是增强话语权。充分发挥国家级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鳞片石墨分标委和省石墨及石墨烯产品标准委在标准制定上的作用,积极参与石墨行业技术规范国家强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增强石墨行业市场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家质监中心检验检测能力,探索聘用第三方运营经营模式,增加石墨烯检测项目。努力在2025年实现国内石墨、石墨烯产品检验检测全覆盖,采用国际标准参数达到80%以上。
壮大经济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优势,是加快石墨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目前鸡西共有石墨企业60户,石墨精矿粉产能62万吨,深加工制品产能50万吨。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7.1平方公里的3个石墨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入驻深加工企业22户。“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石墨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到2025年,全市石墨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一是引增量。围绕石墨新材料产业10个链条,拉出清单,找出缺项,完善招商图谱,发挥石墨新材料产业链专班作用,瞄准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足的石墨产业项目。加快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采用“资源+科技+市场+基金”模式,深化石墨领域资源开发、科技研发,弥补石墨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短板,推动石墨新材料产业规模发展。“十四五”期间,将谋划生成新项目50个以上,投产30个以上。
二是扩存量。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做好跟踪服务,确保普莱德锂电池负极材料、哈工新能源球形石墨、天瑞拉高品级钻石、龙鑫碳素耐火材料、多凌石墨烯抗静电管、天巴新能源锂电池等项目如期完成,尽快达产达效。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引导贝特瑞、普莱德、哈工等企业以合作收购、参股控股、联合经营等方式,与域内中小企业开展联合重组,加快建设一批10亿级企业群体。
三是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方向,加强麻山、恒山石墨产业园区和唯大石墨烯产业园、哈工石墨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建立进出有序的政策奖励机制,打造集采购、商贸、创业、社交、活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多功能复合式共享,加快形成创新活跃、龙头带动、技术领先、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新型产业园区。发挥麻山区石墨资源和石墨烯产业优势,高规格打造“麻山石墨烯产业文旅特色小镇”。
四是提产能。引导企业抓住鳞片石墨、高纯石墨、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等产品扩产机会,深化与国家外贸综合服务试点“易单网”合作,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释放存量产能。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建设高纯石墨、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电极、耐火材料、石墨烯及改性材料、柔性石墨等“百万吨”石墨深加工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鸡西始终坚持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先后组建了国家级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技术联盟,建成“国字号”“省字号”科研平台8个,建设了国内首例智能化全程控制石墨选矿生产线,在大粒径单晶体、高品质石墨烯、石墨烯纺织材料等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合作和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石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设立石墨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开发、关键项目引入,提升石墨产品科技含量。
一是建好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石墨产业技术联盟、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现有平台作用。加快中建材鸡西石墨研究院建设进程,围绕采选、提纯、球化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开展产品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二是抓好科技研发。大力支持贝特瑞、浩市等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广无氟提纯技术市场化应用,加快球形石墨振实密度改良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推进多凌、唯大等企业石墨烯新技术转化应用,拓展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构建融合型石墨产业新体系,建设全国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积极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及制造设备,引入苏州非矿院石墨选矿层压粉碎、选矿机械改良和武汉理工大学石墨精矿反浮选脱硅等技术,优化石墨采、选技术,实施选矿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选矿回收率和产品正目率。
三是用好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石墨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石墨市场交易基地。借助物联网线上谋求与国内外大集团、产业基金、科研机构合作,拓展资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等石墨及石墨相关联产业的渠道,打通石墨产品国内外供应链、销售链,提升鸡西“中国石墨之都”品牌效应。
实现绿色发展是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鸡西石墨产业的努力方向。“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好“生态红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源头,打造美丽矿山。
严格规范开采行为,坚决杜绝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等行为,严厉打击盗采石墨资源违法问题,保护好作为国家战略性矿产的石墨资源。强化矿山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不断修订复垦计划,实现开采和保护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推动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是抓配套,打造生态园区。加快技术工艺提档升级,引进安全可靠、技术可行、治污可控的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选矿控制系统和尾矿干排技术,满足达标排放和环境质量要求。加强污水处理、固废储存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达标排放。
三是抓提纯,打造绿色工艺。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攻关无氟提纯等关键技术,推广贝特瑞天然球形石墨提纯、唯大改进酸基法提纯、哈工石墨无氟提纯等技术,实现绿色低成本制备高纯石墨。
四是抓基地,打造循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三废”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开发石墨尾矿生产陶瓷砖、泡沫混凝土、提取白炭黑、复合肥料等综合利用产品,实现吃干榨净、变废为宝,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