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选择畜牧养殖业地址时,部分养殖者为了利益最大化,未能结合相应的准则综合考虑养殖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源和土壤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畜牧养殖场地。或由于养殖区和生活区之间的区分难度较大,使得畜牧养殖中的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放等极易导致疫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病就难以控制;或由于畜牧养殖的管理环境未能达到卫生标准,以上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疫病的发生。
管理人员不重视疫病的预防管理导致疫病多发,养殖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或完全不懂畜牧养殖方面的知识,人员杂乱规模大小不一,其防疫意识较差,多数管理人员为了短期的利益雇佣了一批知识素养较低的人员,且参与工作之前未能开展必要的防疫培训管理,使得疫病层出不穷。此外,养殖舍清理的次数不多,使得场地内牲畜的粪便不断堆积,产生了较多的病原体和细菌,给病原体细菌提供了寄生的场所,极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另外,畜牧养殖未能及时地进行科学消毒,或消毒过程中使用过期或假冒伪劣的产品,使得消毒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环境卫生较差,出现疫病[1]。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饲养时间、饲料用量及饮食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及不科学,未能结合畜禽的各个生长阶段科学合理的对饲料进行搭配。加上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牲畜养殖的密度较大,养殖场地未能及时进行通风处理,加上水质的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极易导致疫病的发生。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应从科学合理的选择畜牧养殖场地出发。养殖场地应远离环境污染的区域,给予牲畜适当和优质的生存环境,减少狭小及被污染区域内疫病快速传播的现象。在养殖场地中还应设置相应的保暖设备和通风设备,要求每天通风时间在6 h以上,为牲畜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于牲畜的刺激和影响,最大程度上保障牲畜的健康水平[2]。此外,养殖场还应设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与消毒管理流程,定期的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处理,要求进出养殖场地的管理人员在进出养殖场地中及时的进行消毒处理。定期监测养殖场地空间、环境、水源、饲料及疫苗等安全性,最大程度上减少疫病的发生及蔓延。
为了最大程度上预防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养殖管理人员应强化自身及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首先养殖管理人员应尽可能的纳入一些专业程度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养殖管理人员,或聘请一些专业的牲畜养殖人员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牲畜防疫的知识技能培训管理,使得养殖业的养殖人员能具备较强的疫病防控意识、疫病防控水平。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来说,养殖管理人员可以寻求当地畜牧养殖工作站的帮助,参加相关部门和机构组织的疫病防控培训管理活动,加深自身对于防疫相关知识及疫病的了解程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疫病的发生。
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畜牧养殖场地疫病的蔓延和爆发,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对养殖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并强化对于畜牧饲养工作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区分出畜牧养殖场的各个功能区间,区分的具体方式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及养殖区等地。其次,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还应在养殖区和生产区设立消毒池,不断完善基础设备及消毒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微生物进入到牲畜生长环境中的可能。此外,在牲畜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构建科学、完善的牲畜建议、防疫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以保证养殖场防疫工作能落实在实处,进一步完善疫病的防控处理措施[3]。
在养殖畜牧的过程中,若养殖人员掌握了专业的动物疫病基础知识和防疫知识,就能有效的避免和预防畜牧养殖中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将养殖场的疫病发生带来的损失将至最低。为了促进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养殖人员应强化学习动物疫病的防控知识,要求管理人员掌握自身养殖动作疫病的类型和发病特点,掌握结合牲畜的症状和表现对动物疫病的类型进行判断,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最后,在养殖的各个阶段还应及时的接种好牲畜的疫苗,强化检疫管理措施,减少疫病的发生,提高畜牧养殖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多种疫病的发生,疫病的发生不仅给畜牧养殖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伤,还会影响人们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为了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疫病的发生,畜牧管理人员应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强化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有效性,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扩散,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