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静
新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河南新乡 453000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群[1]。心衰的临床症状为呼吸短促、过度疲劳及下肢肿胀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确诊后1年的死亡率约10%[2]。因此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心衰护理是基于对患者全面评估并量身定制的干预措施,旨在促进心衰患者服用治疗并检测长期的健康生活[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循证医学理念作为指导,综合多中心临床护理研究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4]。然而关于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利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用于心衰患者,观察其疗效。
以2019.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 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71.82±8.97)岁,男性28 例,女性22 例,病程(5.62±1.27)年,NYHA 分级II 级10 例,III 级27 例,IV 级13 例,病因:高血压心脏病24 例,冠心病18 例,扩张型心肌病8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71.40±9.08)岁,男性30 例,女性20 例,病程(5.67±1.33)年,NYHA 分级II 级9 例,III 级29 例,IV 级12 例,病因:高血压心脏病26 例,冠心病15 例,扩张型心肌病9 例。两组年龄(t=0.233,P=0.817)、性别(χ2=0.164,P=0.685)、病程(t=0.192,P=0.848)、NYHA 分 级(χ2=0.164,P=0.921)、病因(χ2=0.412,P=0.814)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年龄高于60岁;(2)符合心衰诊断标准;(3)心功能分级II~IV 级;(4)纳入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伴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4)重度脑血管疾病;(5)重度肝肾功能障碍。
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的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干预,具体为:(1)成立由心内科医生、责任护士、专科护理、康复医师、心理专家成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心内科疾病知识培训,更新小组成员知识。在多学科的合作下,扩大心衰健康教育的范围,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团队照料;资源共享,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心衰护理学术的交流平台,并充分利用多学科协作的平台,提高心衰专科护理的能力。(2)医师及护士共同对入院的心衰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负性情绪、运动耐力、生理健康等方面,制定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案。(3)多学科协作护理,医师及护士共同查房,护理人员可准确、详细的记录医生在此过程提出的护理要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开展深入沟通。(4)健康教育,采用个体化、群体化结合的访视对心衰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出院计划,由护士评估患者出院后需求,由医生、康复医师、心理医师等共同制定出院计划,评估患者家庭的护理能力,提供个性化的院后指导。
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利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LHFQ)评估患者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的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患者可完全按照护士、医生的要求服药,剂量、时间准确为优;基本可按照要求服药,剂量及时间存在延迟或提前为良;患者遵医行为较差为差。
数据分析用SPSS 23.0。技术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心功能比较()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
心衰的护理需要建立一个多学科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帮助患者改善因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6]。目前,临床应用的护理模式不能满足心衰患者的需求,对患者预后康复的帮助较小[7]。多学科协作护理是由多个科室如内科、外科、康复科、心理专家、专科护士等组成协作团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开展多学科查房,共同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纠正,指导患者的院后管理[8]。
心衰患者的病理表现为LVEF、LVEDd 及SV 等的异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持续性降低[9,10]。传统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士侧重于自身科室的专业护理,难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护理服务,而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合作,由多学科医师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多学科协作护理的基本理念来源于循证护理,在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时,对护理干预过程易出现的错漏及盲点进行梳理,避免再次发生。本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LVEF、LVEDd 及SV 均得到有效改善,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组患者改善明显,提示该种模式效果较好,可能与该种模式在多学科医师的指导下,可综合各方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包括用药方面,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发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后均明显改善,多学科协作护理组改善效果明显,可能原因为多学科协作护理增强了医护之间的交流写作,保证可医护工作的连续性,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同时多学科协作护理以人为中心,重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用于心衰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