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亚楠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技师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教学改革作出的创新性应对举措,对学生的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能力,选择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能够让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把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与心理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应用,非常值得思考。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出更多新时代人才,在有关部门的引领下,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化的发展。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是教育生涯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思想觉悟,学以致用。大学基本都开展有心理教育课程[1],这些课程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在教学中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教育理论运用到生活。如何更好地推动心理教育与德育活动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推动国家的伟大复兴事业进步[2]。
通过德育教育与学生心连心面对面交流,起到真正的启迪作用,为学生们的思想问题作出及时解决。德育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3],如果仍然采用很重要的理念,必然会对大学德育教育有重大的阻碍。因为没有明确德育教育的内涵,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够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上述提到了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也是因为德育教育理念存在问题引起的[4],不仅不利于管理工作开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不利影响。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将德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是时代发展需要的[5]。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到每一个大学生,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高职院校,数目的增多,规模不断变大,必须要积极促进推动学校改革,做到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6]。在校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走入社会以后寻找工作没有实践经历,进入企业后面对很多问题,心里会有巨大的落差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就需要有老师帮助在学校内打好基础[7]。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的把握或者是对学生的把握存需要彻底了解,能够因材施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与教学中多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心理问题,在教学模式上能够做到创新,能够将课堂与各种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8]。
能够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拥有鲜明的特点,蕴含着重要的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不仅理想化,并且也实用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沉淀。例如说针对当代学生追求名利问题[9]。高职院校学生压力更大,在面对这些选择时应该怎么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利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判断(见图1)[10]。
图1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德育教育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于学生素养的要求,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深入地进行思想培养,国家内外的发展,家庭伦理,社会道德这些问题都属于教育的范围,通过心理和德育的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11]。
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教育中学习良好品德,提高综合素质。优秀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播得广泛,大部分在于对于人类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德育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爱国、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精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精神的支撑,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2]。
高职院校主要是把德育教育应用当做特色重点培养,实现生活与教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这种类型高职院校对新时期教育改革有重大意义,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和理论学习,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道德优秀人才培养[13]。
现在教学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传承的方式没有创新,还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够,没有跟随现代时代潮流对教育方式加以改变,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为大班授课或者是公开课,需要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但是在这些大班课上一些学生坐的比较靠后,根本就看不到老师在讲什么,如何能够知道老师讲的内容,有时候课讲完了,老师还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会认识老师。但是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比较少,拥有这方面专业能力的老师也很少,这样就必须要采取大班授课,在班级上没有学习的氛围,在思想上也不能够引导学生,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是最严重的问题。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和各种娱乐产物充斥着现在学生的生活,手机电脑成了必不可少的产品,由于这两种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和00后,这一部分群体基本从小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脑等,在这样的娱乐氛围中成长起来,在电视电子游戏这些环境下,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对视频图片等进行阅读,视频图像这些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让阅读学习变得更轻松,容易接受。但是这样的内容过于单一,在表面上理解,或者直接把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就会容易缺少思考和探究,这样的模式如果持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教育厌烦。各种综艺节目,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帅哥美女,追星也成为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中,青少年们看到了一些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的明星又有很多流量,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这种文化氛围和娱乐氛围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和个人能力会越来越去大众化低俗化,三观会变得不正确。高职院校学生追求更加快捷的赚钱模式,崇拜一些低俗的文化。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沉浸在享乐主义思想中,更不想学习枯燥无味的教育课程[14]。
首先要对心理健康课程作出改变,教育内容要变得有趣易懂,多开展这样的实践课程,不要挤占课程时间。在挑选教师队伍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考核,深化教育改革,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可以解决一些课程时间不足的问题,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心理活动竞赛,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适当改变现在大班授课的情况,招聘更多的老师[15]。
教师不能够再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们积极融入课堂,积极提问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把握程度,通过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思想上的改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利用现在翻转课堂等新模式,创新课堂内容,积极使用多媒体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心理发展。学校要挑选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对老师的能力进行考核,惩罚制度要完善,培养教师责任感。就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到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课堂上的各种案例会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热爱生活。将本来难以理解的教材变为具体可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们产生共鸣,通过课堂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会明辨是非,感悟生活。通过各种现代设施与学生的日常建立联系,在学校与课堂中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老师作为引路人,有对学生起到讲解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对学生负责,建立紧密联系,在课堂中与同学互动,增进联系[16]。
接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校企合作,由各类企业提供学习的条件,让学生们到这些企业中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自己专业性的培养,在这里的学习氛围肯定更好,也有前辈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单位中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举办各种专业性的讲座,比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对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理解能力。
必须要通过对心理健康与德育活动的学习,改变现有的校园风气,树立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引发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考,经历不断地折磨挑战,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为人处世中正确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