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又称之为加速康复外科,在1997年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 Kehlet教授等人提出。其主要是指一种多学科合作模式,在不影响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现如今快速康复外科已在外科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室是快速康复外科实施的重要场所,在护理措施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本文就快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措施;快速康复;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加速康复外科基于循证医学,将护理学、医学、麻醉学等多学科最新醫学循证证据有效的相结合形成新理念,有效降低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医疗成本。丹麦Kehlet在1997提出快速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其是由“Fast track”衍生而成,最初被应用与急救患者的救治,设立一系列特殊措施,保障急症患者得到快速治疗,即我国应用的“绿色通道”。在该理念下,外科手术管理模式出现改变,推动了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即标准化建设的进程。本文就近年来临床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与手术室
1.1 术前护理
1.1.1 禁食、禁饮
以往临床择期手术患者均于术前10~12h禁食、6h禁饮。而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中强调将术前禁饮时间延后至2h,少量给予碳水化合物液体(≤400ml),禁食时间推后至术前6h。这就学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室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合理的控制患者进食时间,在手术出现变动时及时沟通,避免因禁食、禁饮时间不足而影响手术顺利开展。刘蕊等人研究显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降低术前饥饿、口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误吸的发生。缩短术前禁食时间能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发生风险。
1.1.2 麻醉方式改进
传统手术通常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需使用大量阿片类药物与肌松剂、镇静剂等,极易增加术后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几率,影响胃肠道功能恢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建议使用全身麻醉联合局麻、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方式,能有效实现多种麻醉方式的优势互补,保障术中完善的镇痛与肌松,满足手术需要,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风险。杨献军研究显示,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治疗中,以复合麻醉方式作为主要麻醉方式,能够为手术根治提供保障,对于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重要影响。多模式镇痛为作用于中枢或外周机制不同的多种镇静药物及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同时可以结合非药理学的干预措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镇痛效果更好而副作用更少的优点。
1.2 术中护理
1.2.1 保暖措施
手术室环境较为特殊,为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通常维持其温度为22~24℃,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引发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主要是指机体中心温度<36℃,临床上通常将中心体温34~36℃成为轻度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往往会造成较多并发症,例如药物代谢速率降低、凝血机制障碍、心血管事件的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延长术后苏醒时间。为有效的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需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4℃,在手术床上垫棉床垫;手术过程中盖好保温棉被,用加热毯给患者加温,避免低体温的风险;同时,手术输注液体与冲洗液均加温至合适温度后使用。
1.2.2 优化手术配合流程
为更好的配合手术,对手术流程进行优化。首先建立手术专科小组,固定小组成员,开展专科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含手术用具准备、手术流程、手术器械连接、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等。通过培训工作完善手术配合相关内容,优化手术流程,促使护理人员与术者配合更加默契,缩短手术时间。
1.2.3 输液管理
传统是手术过程中通常给予患者开放性液体治疗,强调补充第三间隙的丢失,充分满足机体循环容量的需求,但常因补液过度而造成容量超负荷,增加组织水肿风险,对术后肠蠕动及吻合口愈合造成影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采取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结合患者体容量、手术方式,制定个体化输液治疗方案,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肠麻痹等并发症。
1.3 疼痛管理
传统疼痛管理是在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后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缺乏围术期主动评估与全面干预,术后患者通常因疼痛往往难以早期活动与禁食。在快速康复理念下,将疼痛管理全面落实于围术期中,给予患者多模式联合镇痛。使用多种镇痛方式或镇痛药物阻断疼痛的产生,减低患者外周及中枢神经敏感度,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杨红萍等人研究发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疼痛管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痛病房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杨一兰研究发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干预后病人下床时间早,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疼痛管理措施能促使患者早期下床锻炼,有利于术后胃肠道蠕动快速恢复,同时对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預防
刘瑶研究显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缩短住院时长,提高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降低肢静脉血栓发生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见。VTE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必须选择下肢静脉穿刺时尽量不要在左下肢静脉,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免增加血栓的风险,避免下肢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液。手术仰卧位时膝下宜垫软枕,足下宜垫足跟垫,充分提升足跟,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膝关节应轻微弯曲。还可以使用静脉血栓防治仪、TED梯度压力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此外,术后尽早活动及进食具有积极意义,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恢复避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有利于患者恢复体力,早期活动有助于各项机能的恢复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 小结
总而言之,手术室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作用贯穿整个围手术,其能有效的降低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风险,加速术后功能重建。同时,推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同时,还需打破医务工作者现状,将共识与质量转化为应用,采取循证措施研究护理与治疗措施,合理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
参考文献:
[1]程宗燕,杨丽娜,熊晏群.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4):514-516.
[2]陈娟丽,胡玉琴,周燕, 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麻醉期体位护理模式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5):4977-4980.
[3]蔡泽君,谢浩芬,李益萍, 等.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46-150.
[4]李静,陈冬梅.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口服沙棘蓝莓合剂对妇科良性手术术后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139-140.
[5]刘蕊,田梅梅,尹小兵, 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缩短髋膝关节置换术前禁食时间的应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3):98-102,107.
[6]袁婷.手术室整体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焦虑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219-220.
[7]杨献军,张兵利,郭新科.不同麻醉方式对快速康复外科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4):105-107.
[8]孙业安,肖瑛.术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231-3233.
[9]陶冶.探讨外科手术室护理实施快速康复理念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9,129.
[10]杨艳,蔡晶,郭志娟.快速康复外科下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6):83-86.
[11]朱雪萍.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09-111.
[12]陈玉芬,钱黄静,王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手术室感控护理 在预防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492-494.
[13]杨红萍,徐爱华,吴和平, 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疼痛管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痛病房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2):2805-2808.
[14]杨一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3038-3041.
[15]刘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