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翊
中国残疾人数量在8000万左右,大约每15人中就有一人身有残疾。但是在街头,我们却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近期,13个残障少年和11个非残障少年,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一起度过四天三晚的残健融合秋令营。
整场营会,没有家长事无巨细的照顾,凡事都需要孩子亲力亲为。小到起床穿衣,大到完成任务挑战,每个人都在想办法突破难关,发挥自身的智慧和灵巧。
特别是残障孩子,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体的障碍中途拒绝或者放弃,而是用自己习惯且擅长的方式和团队成员相互配合,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一次“生命迷宫”的游戏中,一位坐轮椅的孩子最先为团队赢得胜利。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在拼思维、拼反应、拼勇气。无论是健全儿童还是残障儿童,他们缺少的并不是自身能力,而是能够让他们发挥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和机会,对残障儿童尤其如此。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2期)
小龙,9岁,江西人。去年11月,小龙不慎被变压器高压电击烧伤致残,夺走了他的一双手臂。在营会里,小龙跟非残障孩子一样骑马奔跑。在他父母的抖音账号里,小龙练习书法、游泳、操控玩具飞机,这是更真实乐观的小龙。
小静,10岁,四川南充人。车祸夺去了她的左脚。以前只敢穿长裤的小静,现在可以跟同龄女孩一样穿漂亮裙子,跟小伙伴炫耀自己很酷的假肢。假肢上印的月兔图案是她自己选的。
馨馨,9岁,湖北十堰人,因跳舞中的一次意外导致脊椎损伤,需要坐轮椅出行。“学校的设施老旧,没有电梯,很不方便,你们换一间学校吧。”学校工作人员的话让馨馨父母陷入为难。是换学校还是把孩子抱上抱下完成学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残障孩子家庭。
阳阳,16岁,山东德州人。去年中学毕业时,阳阳接受了截肢手术。尽管如此,他如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有着仗剑走天涯的快活,手中的木制拐杖正是他的剑。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阳阳一直惦记着家里要秋收的玉米,怕姐姐一个人忙不过来。假肢康复训练后,他想学开挖掘机,因为很酷也很赚钱。
去年6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残疾儿童和每一个学龄儿童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难成为过去式。
很多志愿者和非残障少年是抱着帮助残障少年的心态来参加残健融合秋令营的。但在近距离的相处中,他们发现,残障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怜悯的眼光,而是把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同等对待。标题
很多志愿者和非残障少年是抱着帮助残障少年的心态来参加残健融合秋令营的。但在近距离的相处中,他们发现,残障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怜悯的眼光,而是把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同等对待。
很多志愿者和非残障少年是抱着帮助残障少年的心态来参加残健融合秋令营的。但在近距离的相处中,他们发现,残障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怜悯的眼光,而是把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同等对待。
廖智,残健融合秋令营发起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她不仅用舞蹈表达自己、融入社会,还在演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马拉松比赛等各个领域展现自我,鼓励他人。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
廖智,殘健融合秋令营发起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她不仅用舞蹈表达自己、融入社会,还在演讲、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马拉松比赛等各个领域展现自我,鼓励他人。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
“朋友去找实习单位,单位一看到是残障人士就直接否掉,连给她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小崔的身边。90后的小崔不是残障人士,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她选择投入融合教育(编者注:一种教育模式,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
12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残疾人日。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