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蕾
在当今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碎片式阅读、速食信息摄取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我们被动地获取知识,感受着大数据推送下娱乐至上的短暂快乐。而对于真正的阅读,却趋于浅尝辄止,麻木了感官,背离了初心,渐渐失去了专注求知、潜心积淀的恳切。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断,于今依旧振聋发聩。
君子博学方能日三省乎己,学习是正己的基础,正己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流量明星一夜爆红牟取暴利,恶俗网红低俗博出位,人们赤红了眼追逐资本,为此,我们更应强调通过学习修身正己的意义。学以修身养德,匡济社会,当如杜甫以一己之身担负天下苦难,为天下寒士奔走呼号;“学”是一棵小小兰草的企盼,照亮华坪女高的姑娘们走出大山走出人生新路,赋予生而为人杰的勇气;“学”在于对真理的孜孜追求,是黄纬禄院士不差毫厘的严谨,带领团队探寻科学的真谛。
可是现如今,我们最大的迷茫就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究竟为谁而学习。一味地高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缺乏行动,是毫无持久性可言的。真正的读书,需要回归自我,孔子所谓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学习,是主动求索,从来都不需要在他人的催促下完成,因为这是一件出于本心、自主完成并终身受益的事。
学习好比打地基,厚积方可薄发。无爪牙之利的人们上下苦苦求索,点燃了薪火相传的文明。而现在,碎片化学习孕育了蜻蜓点水的“斜杠青年”,他们的知识范围似乎很广,无论涉及什么领域都能与你侃侃而谈,但这并非我们所崇尚的“博学”,什么都涉猎什么都不精通,“心下匆匆,眼中了了”的急躁和浅薄是任何时候都要不得的。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理性而主动的姿态去学习,才能让自己投入的时间变得有意义,变得有价值。
如果学习的地基打好了,但是沒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只能轻信和盲从他人,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的跑马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又何谈人生理想的实现?我们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飞跃。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青年当乘时代之风,保持积极谦逊的态度,在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借鉴的能力。
要想提升独立思考的品位,我们青年一代首先应当将自身命运与崇高的时代责任紧紧相连。千年中华一路走来,多少人怀着这样的责任走过漫漫长夜,踏过重重荆棘,寻觅心中真理。在旧势力的重重阻挠中,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在浴血拼杀中,他们苦苦学习着探索着,前仆后继,只为给中国探寻一条光明的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们,身负使命,更当慨然前行。
书山路茫茫,学海无止境,荀子的真知灼见在现今依旧熠熠生辉。学习应当是人生的底色,我们如何看待学习,我们也就成为怎样的人,而卓越的人,终将成就时代。
【点评】
本文联系社会现实,按照《劝学》中的层次——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展开,阐释了坚定学习的意义对于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专注之于碎片知识横行的必要性与乘时代之风成就自身的方法。将《劝学》中的逻辑置于当下背景之中,展示了《劝学》中的道理之于新时代依旧能焕发出新光彩,引发人们对自身的反省与对先人的借鉴。新说之新在于新的时代背景,而其不变的内核在于《劝学》中萦绕千年的对真理与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