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霞
(西南大学 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重庆 400700)
相比外国的文字体系,中国文字的体系显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其单字和组合灵活多变、数不胜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意义也使得其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更强的可塑性。约5000 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起初的目的只是单纯地记事或传达情感,因其由图像演变而来,有着具象化的形体表现,所以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在这个时候,象形文字更多地是作为图像和符号来传达情感和信息。在3300多年前,我国出现了殷墟甲骨文,这是我国以往确认最早的已形成完备体系的文字,与象形文字相比较也更加成熟[1]。甲骨文主要以线条作为基本单元来构成文字,原始时代的环境条件使得甲骨文的表达缺乏美学因素而更多地着重于传达情感和信息。甲骨文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也同象形文字一样受自然物象所影响,因而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但其基本的构成还是以方正为主,为后来文字的发展演变奠定了一定形体基础。甲骨文线条利落平直而变化多样、单字构成往往增减随意、繁简不定[2]。正是因为这样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使其在视觉上的美学表现范围更广,可塑性也更强。
文字纹,顾名思义就是由文字演变而来具有美观形态的一种装饰性图案纹样。文字纹的发展变化与文字本身及其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在古代,服饰不仅是作为遮羞蔽体的衣物,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民族、阶级、社会地位的人们在不同场合会穿着不同的服饰。
文字纹最早出现在服饰上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这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匠人们将十二章纹作为皇室特定的服饰纹样运用在服装上,由此也产生了章服制。这十二种图像以具体物象为基础设计而成,其中“星辰”来源于早期汉字“星”,这被认为是最早文字纹在服饰上的应用[3]。从秦汉时期开始,这时文字纹的装饰性意味变得十分的浓厚,相反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相对稍显欠缺。但到汉代时,丝绸织物上开始出现大量寄寓吉祥的文字纹样,如:福、禄、寿、喜等,例如在汉代经常出现的如:东汉“韩仁绣”锦(见图1)等。文字纹在锦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装饰性,同时反映出汉代逐渐理论化的祥瑞思想。在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实行“外儒内法,杂以五行”的政策,而祥瑞正是“五行”思想的体现。在战争频发时段,祥瑞更是能够激励将士、鼓舞士气[3]。在汉朝以后,文字纹的发展依旧处于图案和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阶段,二者关联性不强,相较汉代时期的文字纹没有明显的发展。直到宋代开始,文字纹开始同图案产生联系,在排版布局上更加考究,图案和文字纹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字纹也开始出现图案化趋势。明清时期,文字纹的发展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文字纹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4]。
图1 东汉“韩仁绣”锦
文字纹在迈入21 世纪后依旧被大量使用在服装上,其装饰性、寓意性及文学艺术性等作用也依旧在服饰服装上体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强大发展使得更多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华夏文化,其中基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汉字更是被世界所知晓。汉字在艺术表达上强大的可塑性使得此类的服装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文字纹不仅具有良好的寓意,同时还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3]。
2.2.1 良好的寓意
前文中提到汉、明清等时期的服装上的文字纹大多寓意吉祥。文字纹发展到现代,其寓意表达的作用依旧十分明显且受大家所喜爱。但设计师们开始针对不同文化领域和文化风格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文字纹,运用在服饰上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2.2.2 浓厚的民族特色
我国有着56 个民族,其中有55 个少数民族和1 个汉族,每个民族的文化汇聚在一起,形成了金灿灿的文化沙漠。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纹样、文化体系和文化风格。文字纹就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文化表达,作为一种服饰纹样,文字纹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我们要使文字纹的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2.3 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
文字纹是基于文字发展而来的纹样,而文字所具备的基础内涵便是文学艺术性。文学艺术是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而艺术泛指一切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主观情感的文化[6]。当文字发展成为一种纹样,便赋予了它表达内心情感和外在意象等的能力。
汉字的演变过程主要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大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作汉字的七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方式和形体的架构上都各有特点,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例如,隶书比较扁而长,而笔画的粗细对比强烈,往往能在秩序中体现出“和”的概念;楷体不仅方正,更是硬朗而挺拔,书写的是一种骨气;行书和草书在线条的书写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行书介于草书和真书之间,线条飘逸洒脱但又不脱离常规,往往表达作者愉悦洒脱的心情。相比较下,草书更具浪漫性。线条连绵婉转,开张纵横。往往有歌舞战斗之势,浪漫之情。
以李宁品牌秀场为例,在2019 秋冬莫斯科秀场中出现了以文字纹装饰的服装,这场秀的主题是行者,取自《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图5 中的服装就运用了草书文体。
同样以李宁品牌秀场为例,设计师将文字进行了设计和再创新,将文字规律性排列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了新图案。图2-图4 中通过将文字横向、竖向、正向、反向排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图案纹样。图3 的服装通过将“体操王子”四个字颠倒排序,利用线条再描边、填充图案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文字纹样。图4 中将文字竖向排列,黑底绿字竖向不规则排列,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化纹样,不免让人想到“黑客帝国”的绿色代码,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
图2 巴黎2020A
图3 巴黎2019SS
图4 巴黎2020AW
文字与图案结合进行设计的形式从古代便开始了,但从前的设计往往摆脱不了文字图案关联性差这个问题。李宁作为国潮品牌的新一代引领者,在利用文字纹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图5 中将山水画和文字结合的设计十分新颖。山水画中的题字一方面可以增加画的美感,同时还可以发散观者的思维,耐人寻味。图5 中文字纹与图案的结合方式整体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文字纹在设计应用上的突兀感。图6、图7 相较图5 没有那么和谐,采用文字与图案直接放置组合的形式则更加注重图案的表达而弱化了文字的表现。
图5 莫斯科2019AW
图6 莫斯科2019AW
图7 巴黎2020AW
以李宁服装为例,其文字纹大多采用印刷体或书法基本七体,logo“简单粗暴”,配色单一。在工艺上大量使用印花、刺绣等并采用直接放置的手法去表现,在表现形式上略显单一,设计相对局限。
随着文化复古潮流的兴起,在一些知名品牌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小众品牌开始做起了国潮,文字纹作为基本中国元素之一,它的出镜率相较其他纹样更高,国外许多品牌也看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奥妙更是耐人寻味,现在国内外许多品牌都使用过文字纹,但大多都更注重其装饰性作用,往往忽略了文字纹本身的内涵。在这方面国内的品牌做得相对较好。相反,例如丹麦品牌“Han Kjobenhavn”推出的印有“回旋踢和白烤面包”字样的服装,这样的设计就体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设计师往往会忽略了文字的内涵,采用直译的方式表达,导致人们很难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内容。
文字纹在服装上的应用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表现形式。出于美观和协调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带有活跃的思想,而不能固化思维,这在设计思维上是大忌。
可以将文字看做图形来进行解构重组,进行二次创作设计。比如对字体进行局部处理:只利用文字的偏旁,或对文字进行简化等。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强化文字图形化的装饰意味,更多地表现文字纹的美化作用,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创作变得炙手可热。国内外纷纷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但不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市场状况。过度贩卖民族情怀,盲目跟风从众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宣扬大国文化,反而会起反作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化差异,在设计思维上也有较大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2014 年10 月15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不仅要做到美观,更要从产品中体现文化内涵。服装在设计起初就应从文化根源或表达思想入手,围绕汉字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行设计,将设计与文化、思想融为一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