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之学生需求调查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2021-12-07 08:14商琪琦李梦媛咸淑宏廖志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校本问卷

赵 静 商琪琦 李梦媛 咸淑宏 廖志宇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语言文化类课程是学生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了解国外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了解中外文化异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补充。[1]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生源,不同定位构建反映校本特色的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因此,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中心,结合院校特色,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意识开设英语语言文化类系列课程,对提升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需求调查是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为校本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助于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目的

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严格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水平线上线下混合式分级教学。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依循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次分明的目标,以通用英语为主体内容,以必修课为主要课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者在语言文化类课程方面的需求怎样?在语言文化类课程设置方面学生的兴趣点及个性需求在哪?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以期全面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和需求,进而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内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二)研究意义

需求调查是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的起点和最终目的,也是课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第一位。其对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1、需求调查能够提高我校课程建设的针对性

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设置英语语言文化及中华文化系列课程,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积极性,使课程更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了达到此目的,前期必须对学习主体——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基于事实确定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哪些方面较欠缺,对什么样的课程更感兴趣?本调查对语言文化系列课程的建设具有导向性,能够帮助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了解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为整个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3]

2、需求调查能促进我校英语课程的实施效果,促进专任教师的发展

大学英语专任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在课程建设前期,通过需求调查的形式,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知己知彼”,使教师在实施课程建设时具有较高的把握,保证教学质量。[4]

3、需求调查有助于构建外语特色校园内文化

校园特色是基于学校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和学校的教育哲学基础上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征。学校的特色一方面与学校的发展历史有联系,另一方面与当前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学生特点等息息相关。通过需求调查,学院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并以此明确学院课程建设的远景追求和现实取向,切实建设真正符合学生需求、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语言文化类课程需求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学生需求不仅是教育的内部需求,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不仅是需求调查的重点,也是设置校本课程的核心所在。[5]

(一)调查对象

本次学生需求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新疆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29名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者为调查对象。主要从学生的背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喜好,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困难、学习愿望及学生对语言文化类课程的期待等几方面为主要内容,调查了学生目前对现有语言文化类课程的个性需求及兴趣点。

(二)调查方法

课程设置中的需求调查是一个寻找差距、发现问题的过程,本次研究根据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内部对比对照,从而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并对现实的课程设置提供参照。

问卷调查具有标准性、匿名性、经济性等优点,这就为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数据更加可靠、真实;问卷调查比起观察和访谈法也更加简便易行,节省人力、物力和精力,是一种相对比较经济的调查方式。[6]

三、语言文化类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

首先是确定目标、建立基本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结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及课程设置情况确定思路;同时,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为理论的阐述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二步,研究工具的制定。在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商定后,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与分析作为问卷设置的重要来源。第三步,优化研究工具与方法。根据前期准备设置问卷调查的题目,做小样本的调查;由此进一步筛选项目,来提高问卷的可信度。把修订后的问卷正稿用作正式研究进行分析。最后,以学生需求为主题框架,结合数据分析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问卷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的研究工具是问卷。学生问卷设计蓝图,见表1。

表1 学生问卷设计蓝图

调查范围以及问卷回收以不记名的方式作答,学生进行自由答题,所有的答题过程没有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大部分学生答题积极,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填写答案。本次问卷的回收率比较高,2018级回收比例为2.62%,2019级为97.3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于以上问卷设计蓝图及下设的具体问题,笔者对所回收问卷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地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表2数据发现,本次调查229名同学中,男生121名,女生108名,2019级223名,2018级6名;229名参与调研的学生中46.7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并且喜欢读书。(问卷第9项)74.24%的同学表示学院已经开设了文化类课程,超过半数;那么这些已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具体情况怎样?调查小组继续追踪,根据问卷第5小题开放性问题发现,已开设文化类课程中,排名前三的课程名称分别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鉴赏》(出现频次21),《硬笔书法》(出现频次10),《英语畅谈中国》(出现频次9)。研究小组调查发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鉴赏》为我校教务处网络学习平台智慧树所提供的网络公选课,《硬笔书法》为学校教务处统一开设的线下公选课,《英语畅谈中国》为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线上自主学习慕课课程。

表2 学生背景

通过以上学生背景信息,调查组确认:1.我校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所需的背景知识,并能主动选择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选择四大名著鉴赏等文化类课程。2.根据目前问卷看,参与调查的学生所参加的文化类课程多是教务处开设的网络公选课,其他学院自主开课或者面向全校开课较少。

表3中的题目分别反映了学生的个人情感面向和学习意图。从以上数据信息可以看出:44.1%的学生认为参与文化类选修课有帮助,38.86%的学生认为参与此类课程非常有帮助,这两者的比例加起来高达83.26%。同时,有122名学生认为自身有必要学习文化类课程,27.0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参加文化类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支持开设文化类相关课程,并且参与此类课程的意愿强烈。

表3 学生情感

对于我校目前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学生在问卷中所反馈的排名前三的问题是:文化类课程种类太少(65.5%),文化类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引起我的兴趣(57.21%),学生无法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化类课程(50.22%)。学生认为学习文化类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集中在两点:提高自身文化素质(68.12%)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66.38%)。由此看出,文化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及扩充非常有意义。

表4 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在课程期待方面,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最受学生期待的课程内容为艺术类(41.48%)和中国传统文化类(37.99%),其次为文学类(35.37%)和旅游类(32.75%);在课程授课形式方面,45.85%的学生希望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同时,对此类课程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及期待为:教师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82.97%)、课内授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75.55%)、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69.87%)。可见,在文化类课程设置方面,教师要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辅以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在开设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方面,我校有需求基础。调查表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化类课程在英语学习及个人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53.28%认为自己非常有必要开设语言文化类校本课程,学生有学习的主观愿望和需要。

2.艺术类、中国传统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能满足学生对语言文化类课程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语言文化类课程内容需求方面,艺术类、中国传统文化类以及文学类最受学生喜爱,其问卷占比分别为:41.48%、37.99%和35.37%。

3.学生关注教师在课程讲授中的专业程度,对教师专业知识报以较高期待,同时,希望授课形式创新多样。

(二)建议

1.制定语言文化类课程设置的目标及具体计划,有步骤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设计,不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7]语言文化类课程能够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补充,为我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提供语言技能运用及发展的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升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我校可以根据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有序合理设置,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8]

2.将中国传统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作为重点对象,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及总体培养目标,建设学生喜闻乐见、受益良多的课程。从调查结果看,学生迫切想学习的几门科目中,我院课可重点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类和文学类课程,结合学生现有英语水平,教师研究兴趣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将新疆地方旅游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既能满足学生需要,亦能凸显学校特色。

3.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是课程设置的主体,同时也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在设计一门课程之前,教师应对该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思考。我校教师应加强在语言文化等大文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加深对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提升,以保证能够设计出有内容、有内涵、学生有收获的课程;同时,还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保证授课效果。

综上,本研究说明我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语言文化类课程非常有必要,且对该类型课程有兴趣;学生最希望开设的课程类型为艺术类、中国传统文化类和文学类;在课程期待方面,学生最关注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授课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比较倾向于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希望教师能够创新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校本问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