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党史引领初中生的价值追求
——以《凝聚价值追求》教学为例

2021-12-07 20:00卢英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史价值观民族

卢英明

(漳州市第五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主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中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要求编写的,以民族精神为抓手,按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力量与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展开。百年党史是精神孕育的“生根地”,是精神升华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记录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足迹,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一个个潸然泪下的英雄事迹。这些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独特民族特征的伟大革命精神,汇聚成中国精神、凝聚成中国力量。[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教育引导初中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汲取奋进力量,增强价值自信

在本课的第一目教学中,可以选取百年党史中精彩的英雄事迹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运用智慧课堂+VR 技术,创设情境,以强烈的代入感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懂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价值,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其发挥精神之魂、动力之源的作用。

首先,鲜活红色故事,点燃奋斗激情。在智慧课堂上,让学生戴上VR 虚拟仿真眼镜,置身于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真实情境中,旁边响起解说词。铿锵有力的节奏,蕴意深远的句子,似乎把学生引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中,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那一往无前的精神画卷、勇猛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学生“穿越”百年风霜,“亲历”生死转折。战场之惨烈,战士之勇猛,所带来的强烈感官刺激,对课堂中的学生是何等震撼!何等感慨!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和攻坚克难的峥嵘岁月,体现了革命道路之艰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民族精神之伟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情境可以点燃学生激情,英雄事迹可以影响其价值判断。把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等有关内容,通过“党史+VR”的方法展现,既可以让历史“动”起来,又可以让理论“活”起来,这种“炫”起来的课堂往往能收到瞬间秒懂、刻骨铭心的教学效果,既激发学生的奋斗激情,又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

其次,明确动力来源,提升价值自信。有了价值认同,才能实现价值自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明所从来,则不竭于动力。党的光辉历史可以启示当下、烛照未来。我们可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时代精神的内涵及作用。课中,先让学生通过VR体验350 公里/小时的复兴号、精准导航的北斗卫星、大飞机C919、天和号核心舱等,以先进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再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果?”“我们能不断取得胜利的长效‘密码’是什么?”,议题讨论使学生思维逐渐从“感性的兴奋”转移到“理智的思考”,促进思维的构建、延伸与创新。在教师逐步引导下,学生在对民族精神深入理解的同时,也能全面掌握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强大作用。教师最后归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为伟大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取得胜利的长效“密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教育引导学生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支撑和动力,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初中思政课需要更多的趣味性、具体性和体验性,而基于智慧课堂的VR 教学,将百年党史生动地“再现”给学生,再加上学生的议题讨论活动,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学生情感洗礼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理解强化的过程,既充分发挥百年党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学生价值观的“价值指示”作用,又实现了思政课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二、澄清多元价值,树立核心价值

本课第二目“构建中国价值”指出,青少年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价值观的多元化更为明显,但必须树立一种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必须是能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应该说,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从课前对学生“心目中最崇拜偶像”的问卷调查也显示:被视为“喜欢的形象”“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的前100位偶像中,虽然民族英雄、英模人物被不少青少年提及,而与网红艺人相比,得票数相对靠后不少。这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化、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出现这种核心价值观模糊混乱的情况,正如拉思斯等人认为的,人们总是不断地在探求和学习行为的指导准则,这些对生活的指导准则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来源于经验。拉思斯等人也指出:“人们在经验中成长和学习。”而且,“价值观随着个体的经验的发展成熟而发展成熟。”[2]“价值澄清学派在培养儿童珍惜、关心自己的价值选择,发展儿童的道德主体上有积极的借鉴意义。”[3]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探求和学习行为的指导准则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传授更多的有益经验,帮助其澄清价值多元化,使学生懂得应该“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就是“价值指示”,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思维冲突,构建思维线索,培育思维重构能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粒扣子”。“价值指示”即“价值引领”,既要“引”,更需要“领”。

首先,价值引领需要“引”。“引”主要在于澄清,就是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自觉澄清“道德框架”内的混乱与不一致。最近,网上“熊孩子”高额打赏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学生为打赏乱借网贷的事件不时发生。“主播获天价打赏”“主播成为致富捷径”等网络炒作,虚假手段炒作“网红”诱导消费、攀比打赏,既助长“畸形”致富观,侵蚀正确价值观,也污染社会风气,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4]因此,本课设计了“什么样的网红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的辩题,将辩论观点进行投屏比较,让学生既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也充分理解他人的价值观。拉思斯指出“这是一种对学生表示尊重的立场。教师关心学生并有所表现,认真而富于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呼声,与他们同甘共苦,鼓励但并不要求他们暴露自我或澄清思想。当他情不自禁地想要这样去做时,他公开谈论有关个体不断追求更加明确的价值观问题。在这样做时,教师创立一种能鼓励学生在澄清思想时采取互相接受对方的态度的气氛。”[5]在辩论中营造的民主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价值观多元化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澄清,有助于认知理解哪些是应该信仰、追求和珍视的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在辩论后积极引导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网红行为的价值取向,并站在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高度上,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看清网络打赏的危害,明辨英雄人物行为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避免陷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中。

其次,价值引领重在“领”。“领”就是引导学生对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是教材第二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接下来的辩论中,要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运用核心价值观的标准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理应成为初中生学习的榜样。要以领袖风范和英雄壮举作为初中生应该认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以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改革创新、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勇担责任的崇高的价值信仰和精神追求,引领初中生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要让学生懂得,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必须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以其凝魂聚力的强大作用在心灵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生奋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此后,还可以滚动播放央视的时代楷模公益广告作为辩论结尾,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学习标杆,给予青少年更多正面、进取、阳刚、有责任的人生偶像,让“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能够茁壮成长。

三、推进评价改革,力促价值践行

对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指出,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因此,该内容的教学必须进行课外延伸,利用课余时间,依靠本土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改革教育评价内容,让学生从中汲取党史国史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启迪滋养心灵,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首先,创新实践方式,激发参与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创新学生实践方式,充分利用福建特别是漳州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课堂延伸教育。一是参与演出。一部以高捷成抗日事迹为题材的人物传记电影《红色金融家——高捷成》在漳州古城开拍,我们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演出,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高捷成投身革命的壮烈事迹,更用心地感受和体验英雄的革命精神。二是参与创作。在漳州,还有一大批红色文化作品正在加大创作力度,如:《我的1932》等革命题材电影,《闽南井冈山》《赤冢》等纪录片,《老区风采》《历史丰碑》等书籍,我们与作者联系,让学生参与到影片革命故事的撰写中去。三是史政融合。我们组织跨学科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思政课与历史课进行有机融合,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对漳州的“五种精神”进行史实挖掘,思政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故事进行有机融合,共同创作小品、话剧在漳州古城的文艺大舞台和学校进行表演。四是现场教学。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邀请老红军或党史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学生带着小马镫,记着笔记,认真聆听福建第一任省委书记陈明和妻子辛锐生死与共、英勇抗日的悲壮故事和福建临时省委领导下的平和暴动、程溪暴动、后田暴动等革命事迹。并将此授课形式编入探究课程,常态化开展,让学生将课余时间融入有意义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中去。

其次,开展评价改革,推进价值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 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在日常评价中,强调开展素养导向的、与教育教学过程整合的过程性评价,重视不确定性的跨学科探究主题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展示、同伴或自我评估、成长记录档案袋等多种方式收集多方面证据,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或核心素养的合理评价。”[6]要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跨学科探究主题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课堂理论传授与课外探究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参与的演出、创作、现场教学等党史探究实践活动进行记录,纳入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去,深入贯彻落实《方案》中“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的要求,以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党史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中,远离“打赏”“倒奶事件”等网上低级趣味行为,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党史实践活动把认知、认同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外在的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

总之,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初中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外力可以强加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慢慢渗透的过程。我们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渗透时,必须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运用代入体验式、主题探究式、人物故事赏析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有机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中国精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达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初中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党史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党史上的今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