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平
宣城市茶园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王龙平
(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宣城 242000)
宣城市是安徽省茶叶主产市之一,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久远。我市茶园杂草种类多,危害大,对新建的幼龄茶园影响更甚。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升茶叶品质,夯实茶产业基础,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广茶园杂草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和机械除草和生物防草等。
茶园;杂草;绿色防控
宣城市是安徽省5个茶叶主产市之一,所辖7个县市区都是我国茶叶传统主产区,生态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显著,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我市茶园面积达28887hm2,茶叶产量32600t,茶农31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人员6万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80多家,拥有“敬亭绿雪”、“涌溪火青”“汀溪兰香”等多种名茶。茶叶是我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茶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有碍的植物,其危害一直是制约全球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园杂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是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与茶树争水、争肥、争空间、争阳光等资源,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尤其对新建茶园影响最大,管理不当会造成毁园[1];二是部分杂草通过携带病虫害或成为其寄主,为病虫害提供了栖息的场所,促进茶树病虫害发生,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产品的品质;三是杂草丛生不利于农事操作,影响机械作业,降低工作效率。因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和化学除草剂对茶园环境、茶叶品质表现出的负面影响,茶园杂草防控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茶树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其生长环境有机质含量高易滋生杂草,生长在茶园的杂草种类繁多,据齐蒙等人的调查研究,截至2018年,中国茶区共报道茶园杂草名录759条,其中有效名录241条,分属57科166属。有效名录报道来自安徽、福建、江苏和浙江等茶区,高频报道茶园杂草有效名录有繁缕()、酢浆草()、马唐 () 等[2]。
马慧琴等人对安徽省 15 个茶园进行取样调查,鉴定发现安徽省茶园内杂草 403 种,隶属 86 科,247 属,安徽省茶区的十个优势杂草为鼠麴草(、)酢浆草、紫马唐 ()、早熟禾(、马唐 、矮冷水花 ()、黄鹌菜()、狗尾草() 、雀舌草()、酸模叶蓼()。[3]这次茶园杂草调查包括我市的郎溪县、泾县和宣州区的杨柳和溪口4个调查点。
张传根等人于2009-2012年调查了泾县茶园杂草种类和发生情况,泾县茶园共有杂草31科80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杂草最多,占种总数的32.50%;并以竹叶草()、狗尾草、小飞蓬() 和蕨()4种杂草为优势种群,苍耳()、马唐、艾蒿()、杠板归()、辣蓼()和蓬蘽()6种杂草为常见种群[4]。
通过文献查阅可知,茶园杂草以菊科、禾本科最多,占茶园杂草种类30%以上,其次为唇形科、蔷薇科、苋科和伞形科[5];成年茶园杂草种类多,物种丰富,成年茶园多年生杂草比例明显高于幼龄茶园,但幼龄茶园杂草优势种突出,生态制衡性差,因此易发生严重危害[6]。关于我市茶园杂草种类的调查研究不多,所辖县市区有茶园杂草调查零星报道,但缺乏全市范围内的茶园杂草调查研究,建议今后加强我市茶园杂草调查,为我市茶园杂草防控提供依据。
茶园杂草因生长快、生物量大、种类繁多且抗逆性强,防控难度巨大,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防控措施来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确保茶叶品质产量不受影响,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显得非常地重要。
孙永明等人为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设套种绿豆、人工除草、剪枝覆盖及喷施除草醋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最好[7]。
徐华勤等人研究了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茶园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间作三叶草()降低了田间杂草的总密度,降低了优势杂草在群落中的相对密度,有利于维持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稻草覆盖处理,能有效降低杂草的总密度,对杂草有显著的控制效果[8]。向左湘等人为实现丘陵茶园杂草生态控制, 设计覆盖稻草和间种豆科绿肥白三叶草两种杂草生态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两种生态控草处理措施能改变茶园杂草群落结构, 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9]。
蒋慧光等人在幼龄茶园覆盖一种新型材料—防草布,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夏季覆盖防草布降低夏季茶园不同深层的土壤温度,提高0-20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覆盖防草布对茶园行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100%,比黑色地膜高6.5%,覆盖防草布的防草成本仅为清耕除草的56.9%[10]。
我市茶园杂草的绿色防控措施主要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和机械除草和生物防草等。在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应充分考虑到杂草的两重性,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对茶树生长构成影响。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茶园管理成本。
土壤翻耕。土壤翻耕会破坏杂草的根系,能有效减少茶园杂草的发生。在建园时,进行土壤翻耕,深度50 cm左右,可以大大减少茶园各种杂草的发生;茶树种植后的行间耕作包括浅耕和深耕,均对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浅耕可以清除一年生杂草,深度不超过15 cm,一般在春茶和夏茶后进行;深耕对多年生杂草及以根、茎繁殖的恶性茶园杂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深耕一般在每年9-10月进行,深度20-30 cm左右,将杂草埋入土中。
覆盖除草。茶园行间覆盖可减轻雨水、热量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改善土壤内部的水、肥、气、热状况,可以有效的阻挡光照,被覆盖的杂草因缺乏光照而黄化枯死,从而抑制茶树行间杂草发生。新建茶园,在茶苗移栽后进行覆盖处理;其他茶园,应在杂草萌芽之前进行覆盖。茶园覆盖物可以是农作物的秸秆[8,9]、黑色地膜[11]和防草布[10]等。
间作套种除草。幼龄茶园、重修剪和台刈茶园行间空间大,可以适当间作套种豆科矮杆作物,压缩杂草的生存空间,在高温干旱时为茶苗适当遮阴,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豆科作物也是一种绿肥,在生长旺盛时期直接埋青或作为茶园覆盖物。间作套种种类的选择,一般根据茶园类型、生长季节和当地种植习惯等因素决定。在我市,茶园可间作黄豆、红豆和三叶草等。
合理修剪,提高茶树覆盖度。通过茶树修剪,能促进分枝生长,扩大树冠封行,增加茶园覆盖度,减少光照,有利于抑制茶园杂草。实践证明,凡是茶园覆盖度达到80% 以上时,茶树行间地面的光照明显减弱,杂草发生数量及其危害程度大为减少; 覆盖度达到90% 以上,茶行互相郁蔽,行间光照很弱,各种杂草就更少了[12]。
人工除草是指利用人力或使用简单农具除草,是当前我市有机茶园除草的主要方式。在建园时,将园区杂草清除干净,尤其是一些以根、茎繁殖的茶园杂草,如狗牙根、莎草等;新建茶园,一般每年除草4-5次,在进入梅雨季节前,人工清除茶园杂草;梅雨季节过后,高温干旱期间,严忌除草,一是除草时易伤茶苗根系,二是杂草可以保持茶园土壤湿度和为茶苗适当遮阴,提高幼龄茶苗的存活率;高温过后,在杂草结籽前,要清除茶园杂草,避免杂草争夺土壤中的养分,防止杂草进一步生长和繁殖;成年茶园,随着茶园覆盖度增加,杂草可利用的空间减少,杂草的危害下降,此时可结合茶园管理进行除草。
机械除草是指使用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的除草机进行除草。我市茶园使用手持式小型割草机除草较多,可以有效清除杂草的地上部分,除草效率高于人工除草。人工和机械除草,要选择在晴天进行, 因为除草后, 如果杂草不能及时失水而死亡, 就很容易复活再生长。
利用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杂草。一是保持茶园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多样性。许多昆虫和食草动物的以杂草为食,对杂草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二是综合种养。在茶园中放养鸡、鸭、鹅、山羊等,利用家畜食草控制杂草。茶园放养动物时不宜过量,否则易造成茶园土壤板结和园相的破坏,不利于茶树生长。具体放养数量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大小和茶园草量来确定,如在茶园内养鸡10-20只/667m2,鹅3-5只/667m2,养羊1-2只/667m2 [13]。三是使用生物源除草剂。生物源除草剂来自于自然界,无毒、无害、无残留,属绿色环保型产品,如国外Devine R、Collego R 和Dr.Biosedge R 等品牌的微生物除草剂,国内的“鲁宝1号”和“F798”均有很好的除草效果,但目前在茶园应用不多。
宣城市茶园杂草绿色防控存在问题:一是请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常紧张,而绿色防控相对化学除草增加了用工量;二是投入大,增加经济成本。茶农对效益高的茶园愿意增加投入,但效益低的老茶园尚需加强引导。三是绿色防控技术要求高,有些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生物防草,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茶农不易掌握。四是绿色防控效果比化学除草慢,效果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在部分茶农心中还是存在疑虑。
综合文献调查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加强宣传和引导,转变茶农除草习惯,杜绝使用化学除草剂;强化培训、指导和示范,以点带面做好茶园杂草绿色防控工作;开展全市茶园杂草种类调查,掌握杂草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为杂草防控提供第一手资料;覆盖措施具有防效高、操作方便、省人工和易操作等忧点,建议今后开展以覆盖除草措施为主、其他除草方式相配套的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工作,寻找适合我市茶园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 王虎琴,孙国俊,王哲明,等.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发生危害调查[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03):53-57.
[2] 齐蒙,吴慧平,李叶云,等.中国茶园杂草有效名录[J].中国茶叶,2019,41(03):29-35.
[3] 马慧勤.安徽省茶园杂草与茶树根际线虫的生态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8.
[4] 张传根,周全胜,郑兆阳,等.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危害状况[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09):124-130.
[5] 王勇,姚沁,任亚峰,等.茶园杂草危害的防控现状及治理策略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8):138-150.
[6] 季敏,孙国俊,朱叶芹等.不同树龄茶园杂草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J].杂草科学,2014,32(01):19-29..
[7] 孙永明,李小飞,俞素琴,等.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0):1832-1837.
[8] 徐华勤,肖润林,向佐湘,等.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04):283-286.
[9] 向佐湘,单武雄,何秋虹,等.两种生态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05):857-861.
[10] 蒋慧光,张永志,朱向向,等.防草布在幼龄茶园杂草防治中的应用初探[J].茶叶学报,2017,58(04):189-192.
[11] 张启利,钟国花,凌冰,等.平地新建茶园覆盖黑地膜控草技术[J].中国茶叶,2019,41(08):47-48.
[12] 肖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4.
[13] 洪海林,饶辉福,余安安,等.茶园杂草无害化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4(02):37-39.
S571.1
A
1006-5768(2021)03-126-004
2020-03-30
王龙平(1988.2-),女,安徽枞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Email: wanglpi@163.com。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