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2021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很显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如何科学看待和分析当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在多层次、多支柱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这是摆在决策者和学术界面前一个既紧迫又重要的课题,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将十分重要。本组专题在已有的学术积淀基础上,认真学习党中央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领会《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部署,研究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多支柱的基本情况和改革前景;专门对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这两个分支进行研究;关注第三支柱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该组专题覆盖的内容既有多层次、多支柱的整体宏观综合研究,又有对每一个支柱的具体、微观分析,作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面向2035和2050: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转变的意义与路径》一文将四个板块(三个支柱和全国社保基金)纳入分析框架,从“十四五”延伸到2035和2050,认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本质是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的“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据此提出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转变的命题,在对最佳国际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当前存在的差距、深刻的历史意义及其向资产型体系过渡的具体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探析:约束与选择》一文在基于OECD成员国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变迁进程,认为在初始路径的选择中,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且各方主体利益趋同,随后人口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方主体理性选择的方向不再相同,由此导致第二、第三支柱发展乏力,建议整合现有第二、第三支柱,构建基于个人账户的、统一且可累积的税收优惠政策。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的特征、困境及优化措施— —基于资产配置的分析》一文对中国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资产配置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受到政策约束、制度设计障碍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资产配置明显受到限制,在借鉴发达国家资产配置管理经验基础上,对中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需在政策优化层面、制度设计层面、市场完善层面等三个层面的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我国职业年金“混合账户式”管理的特性、问题与建议》一文研究的是第二支柱的重要分支职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实行的是“混合账户式”管理模式,其存在的单位缴费“记账运行”在长期内将财政负担后推,对后代不公平。由于目前“完全实账化”尚未具备条件,建议将单位缴费的40%作为“适度实账”规模,不断完善职业年金投资体制,分类、分步骤做实单位缴费,按精算平衡原则管理职业年金基金。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分析》一文作为专门研究第三支柱的论文,在总结概括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第三支柱正面临着认知困境、经济转型困境和激励困境等三大发展困境,据此提出先易后难的四项政策建议,即尽快搭建第三支柱制度框架,通过制度重构把城乡居保中个人账户并入第三支柱,通过职工福利重塑将住房公积金整合到第三支柱,通过民生保障建设将短期储蓄转变为长期养老储备。
主持人:郑秉文,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房连泉,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