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武威市凉州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与思考

2021-12-07 21:26仇文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石羊河凉州区水土保持

仇文山

(武威市凉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甘肃武威 733000)

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武威市全境被纳入黄河流域范围,为凉州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基本情况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西侧,全区总面积5 081 km2,海拔1 440~4 847 m,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9.2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80 mm,无霜期155.5 d,年日照时数2 870.3 h,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1 cm,最大冻土深度1.41 m,多年平均风速1.8 m/s。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325亿m3,基本上属于干旱荒漠自然景观地带。区内土壤按照地势高低依次分布,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灰钙土、潮土、灰漠土、草甸土、红土、盐土、风沙土、绿洲灌淤土、沼泽土等。全境由山区、走廊平原区和沙漠区3类地貌形态组成。根据地貌形态划分为30条小流域,祁连山区根据水系划分为黄羊河系流域(13条)、杂木河系流域(2条)、金塔河系流域(2条)、西营河系流域(7条),走廊平原区根据灌区划分为7个片区,邓马营湖沙漠区划分1个片区。

根据2018年甘肃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凉州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 154.5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0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 266.14 km2,占流失面积的40.14%;中度侵蚀面积440.23 km2,占流失面积的13.96%;强度侵蚀面积366.92 km2,占流失面积的11.63%;极强度侵蚀面积877.48 km2,占流失面积的11.63%;剧烈侵蚀面积203.81 km2,占流失面积的6.46%。水土流失总体呈现出面积大、范围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大的特点。

2 存在问题

2.1 水土保持投入不足

由于区级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且未被列入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得到的国家投资较少。同时,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取费标准低,达不到治理效果。

2.2 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

区内年均降水量少,区域植被稀少,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尚未治理的区域大多远离村镇、交通不便、地形破碎、坡陡沟深、侵蚀强度大,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科学高效的深度治理才能达到治理效果。

2.3 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由于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不够,区内生产建设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放管服”改革开展以来,水土保持方案不作为开工前置条件,导致水土保持防治责任监管不到位,补报方案较多,达不到预期目标。

3 “十四五”水土流失治理规划

3.1 总体思路

遵循“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工作思路,既要“在治理上补短板”,又要“在监管上强手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加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北部、东部沙漠边缘的风沙治理工程,深度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生态保护绿色经济项目。同时,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形成监管有力、治理有效的新局面,促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力争实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由脆弱性地区向生态良好方向转变。

3.2 规划范围

以强化水源涵养为重点,加强南部张义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北部、东部沙漠沿线的风沙治理工程。2021—2025年重点开展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夹皮沟流域综合治理、大虎目沟流域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绿洲区清源片区综合治理和石羊河流域荒漠(沙漠)区邓马营湖片区风沙治理,规划治理面积152.16 km2。

3.3 措施布局

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措施布设上应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在预防保护的前提下着重推进“山、坡、沟、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坡面造林种草与封禁相结合,水土保持骨干工程与一般工程相结合,治理、管理和利用相结合。对于人口稀疏的移民搬迁区,主要采取封禁治理生态自然修复的措施。

石羊河流域绿洲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水土流失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壤沙化、土地生产力衰减、耕地资源退化,严重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强防风固沙林的建设、保护现有植被和地表覆盖物为主。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及其边缘,以风力侵蚀为主,治理措施上主要为铺设麦草方格和柴草沙障抵御风沙,同时配套种植抗旱性较强的灌木,通过实施封育措施来恢复自然植被。

3.4 主要目标任务

凉州区“十四五”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2.16 k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2.16 km2(营造水保林1.56 km2、种草8.87 km2、封禁治理41.73 km2),风沙治理面积100 km2。通过综合治理初步形成生态屏障,使得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得到治理、保护,水源涵养能力得以提升;使得北部风沙区得到治理,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增强,力争实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由脆弱性地区向生态良好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与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3.5 保障措施

3.5.1 组织领导保障 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成立由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和林草局等组成的凉州区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并出台相应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乡(镇)和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水务主抓、部门协作、乡(镇)参与、业主负责、高压严管、社会共同治理”的局面。同时,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实行“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依法依规、联合监管”,确保人员配备齐全,能正常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

3.5.2 投入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同时将水土保持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对确定的任务安排资金并组织实施。此外,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多渠道吸收社会各界参与水土流失的治理。

3.5.3 技术保障措施 加强对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培养和引进水土保持专业人才。针对凉州区水土保持科研实力较弱的现状,应增加水土保持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加强科学试验研究,努力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

3.5.4 信息建设保障 建立健全凉州区水土保持信息化标准和制度,全面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预报、预防监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5.5 加强监管保障 通过完善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制度体系,严格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监管,强化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

4 结语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强化“十四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引领作用,深度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生态保护绿色经济项目,同时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的监管,形成监管有力、治理有效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石羊河凉州区水土保持
基于SWAT 模型和Budyko 假设的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分析
简算有妙招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石羊河流域永昌县地下水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张文作品
水土保持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