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健康养殖建设与管理技术要点

2021-12-07 20:03○杨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增氧机池水鱼类

○杨 萍

为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县于2020年创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现将开展的池塘健康养殖建设与管理技术重点简述如下,供参考、探讨:

1.池塘健康养殖环境条件

选择的池塘应具备①地势平坦、避风向阳。池塘长边尽量与养殖季节风向垂直,一般取东西向长、南北向短,以利于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池塘水温。②水源充足,供水稳定,水源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的规定,蓄水能达到1.5-2.5米为好。 ③道路畅通、电力充足。④鱼池保水性能好,进、排水设施齐全,多口池塘的进排水渠应分别设置,进排水采取高进低排以避免交叉污染。⑤池塘自然环境僻静,四周要求无污染源。

2.完善养殖条件

2.1 开展池塘“四改”

对于不具备良好养殖条件的池塘可通过池塘改造改善池塘环境条件。“四改”是指针对池水浅、池水瘦、面积小或渗漏的池塘相应实行“浅改深、瘦改肥、小改大、漏水改保水”的池塘改造。池塘太浅,池水昼夜温差大,池塘水体空间小,不利于鱼类生长,也难以混养上、中、下层不同水体生长的鱼类,池塘利用率低。

一般改造后的池塘水深达到1.5-2.5米为好;对于水体透明度常大于40厘米的池塘,说明池水肥力不够,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应在日常追施肥料的基础上,考虑在冬春季鱼类放养前加施化肥或少量发酵后腐熟的有机肥,达到池塘水质增肥的目的;单口养殖面积偏小的池塘,其水质不稳定,极易发生鱼类浮头和鱼病,应根椐池塘周围条件适当加大,每口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这样池塘水质相对稳定且便于养殖管理;渗漏的池塘水位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土质呈沙质性或池壁出现裂缝、穿孔。对于沙质性土质的池塘可在周壁和池底添加粘土或壤土后夯实;如池塘因蛇、蚯蚓打洞或池壁干裂、疏松引起裂缝或穿孔的,应仔细找出漏点,消除隐患。

2.2 改良池塘底质

池塘健康养鱼应在每年冬春季节利用鱼类起捕时机开展一次池塘清塘和底质改良。将池水排干、曝晒,对底质淤泥多的池塘进行清淤以清除养殖积累的残饵、鱼粪与腐殖质,以减少这些物质的耗氧。池塘经清淤曝晒后,可施入生石灰,使淤泥酸性环境得到改善。池塘清塘与底质改良措施既可以清除野杂鱼、消灭或减少病害源,也改善了水质,确保池塘有良好的初始环境,有利于鱼类放养后水质调节与日常管理。

2.3 完善养殖设施

应设有渔药和饲料仓库,保持仓库清洁整齐、干燥通风;定期维护用电设备,确保养殖过程正常用电,保障投饵机、增氧机正常使用;为保持场区环境整洁,应建设收集池(桶),以便收集处理养殖废弃物及生活垃圾;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应建设底泥、尾水收集处理池,尾水不乱排,底泥经收集处理不直接外排,没有收集处理池的,可做农作物肥料等资源化利用。

3.强化养殖管理制度

3.1 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来源应合法、合规。

这些渔用物资都应来源于正规生产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不要购买和使用禁用渔药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外的药物;提倡购买国标渔药,使用高效、低毒、生态、环保渔药,使用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保证产品质量。

3.2 自始至终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

对养殖条件、养殖品种、苗种来源、数量、饲料、病害情况、用药过程与效果、天气与水质变化等做详细的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3.3 对病死水生动物应按照《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3.4 建立产品检测制度。

每年自行或委托检测机构开展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并自觉接受相关部门对产品的抽检和监督抽查。

4.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4.1 合理放养鱼苗种

严格确保购入苗种的质量,应从有资质的正规苗种场选购经检验无疫病的优质鱼苗种,优质苗种应具备以下几点:①规格齐整、体格健壮、反应敏捷。②体色鲜亮,鳍条、鳞片完整,条形好。③捞出水面跳跃激烈,存活时间长;放回水中后,入水迅速,游动快。④体表、鳃、泄殖孔处均无疾病症状。⑤在水中集群能力强,抢食性能好,生长快,疾病少。

4.1.1 合理放养 把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要适宜,既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而密度是否合理,应根椐池塘水源、水质、配套机械和养殖的品种等差异综合考虑。

4.1.2 合理混养 ①成鱼养殖池塘以1个品种为主养品种,占到总放养量的50-70%左右;另搭配放养2-3个混养品种,占放养总量的20-30%。典型放养模式如以鲤鱼为主,搭配放养鲢鱼、鳙鱼等,放养的鱼种比例为:鲤鱼占70%,鲢鱼占15-20%,鳙、鲫占10-15%。以草鱼为主,混养鲢鱼、鳙鱼等,放养的鱼种比例为:草鱼占50%,鲢鱼为30%,鳙鱼为12-15%,鲫鱼为5-8%。②搭配的品种中应有改善底质的鲫鱼和控制水质的鲢鱼。③池塘水源、水质条件好,养殖密度可大些,反之则可小些。④集群快、抢食能力强的鱼,养殖密度可大些;集群慢、抢食能力弱的鱼,养殖密度可小些。⑤耐氧能力强的鱼类,养殖密度可大些;耐氧能力差的鱼类,养殖密度可小些。

4.2 合理配置增氧机

应根椐预计亩产配置增氧机。一般情况下,亩产量控制在300公斤以内的,无需配置增氧机;亩产量在700公斤以内的,亩配置0.3千瓦增氧机;亩产量在700-1000公斤的,亩配置0.6千瓦增氧机;亩产量控制在1000-1500公斤,亩配置1.0千瓦增氧机。一般选择凌晨、连绵阴雨、鱼类缺氧和“浮头”时开增氧机;晴天选择中午开机,注意阴天的中午和晴天的傍晚不宜开机。

4.3 注意注水换水

4.3.1 做好水源水质过滤。要经常检查进水口滤网,防止滤网堵塞与损坏,避免断水和敌害生物、野杂鱼顺水混入池塘。如池水浑浊时,每亩可用1公斤明矾全池泼洒。降雨引起水源水质浑浊时,应减少或暂停注水。

4.3.2 正常情况下,注水时间一般选择在午夜至凌晨最佳,因为一天中后半夜池水溶氧量最低。注意傍晚过后不宜加注新水,夏秋季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上层水产生大量溶氧,傍晚过后,加注新水,因上、下层水温温差产生急剧对流,下层水中还原性物质加快消耗水中溶氧,使上层水溶氧量降低,结果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易造成鱼类浮头。但应注意,遇夏季傍晚下雷雨,池塘表层水温迅速降低,上下层水产生对流,鱼类易因水中溶氧降低而缺氧,此时应及时加注新水。

4.3.3 结合巡塘,根椐水质与鱼类生活状况,考虑是否立即加量注水;特别是发现池水水质短时间恶化,或泼药后鱼类活动异常,应立即给池塘注水。

5.科学投饵

应注意鱼的吃食情况,每次投料以七、八成饱为宜,喂得太饱,容易引发肠炎,进而诱发其它的疾病;每次投喂方法讲究“慢、快、慢”及“中间多、两头少”,确保鱼类都能均匀摄食、减少饵料浪费和防止残饵造成水质污染。一般不采取夜间投饵,如果在夜间给鱼类投饵喂食,鱼吃饱后呼吸量增加,而夜间浮游植物也消耗氧气,使池水溶氧减少,易导致鱼类缺氧。

6.鱼病防治

鱼生活在水中,当鱼体染上疾病后,食欲减退,使用渔药效果不一。高温季节鱼病多发,特别是鱼类感染上流行性、难治疾病,会发生鱼病扩散、大批死鱼。因此,应注重预防,防治结合,提高鱼病防治效果。养殖过程中应定期采用水体泼洒消毒剂、投喂药饵、药物挂袋消毒等做好鱼病预防;定期交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药物对水体消毒;定期对食场消毒。做好用后网具的曝晒或消毒、投喂的青(草)饲料在投喂前的消毒、拉网后的水体消毒。死鱼应及时捞出掩埋,事后捞网应用消毒药物消毒处理。

(通联:363800,福建省华安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手机:18150680619)

猜你喜欢
增氧机池水鱼类
永磁叶轮增氧机增氧性能试验与分析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鱼类运动会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渔用增氧机使用“5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