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华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河南 新乡 453000)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汇聚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内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传统农业大国,广阔的乡村地区,素来就有“尚贤”的传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要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发挥好新时代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会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凝聚更强大的力量。
“新乡贤”是在继承乡贤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这些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响应党的乡村振兴的号召,通过多种方式,在乡村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乡贤文化依托于一个个鲜活的乡贤个体所迸发的一种激励力量,它是几千年根植于农村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文化积淀,是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一股正向。如今而言,乡贤文化是一种以乡贤为核心,弘扬乡贤德行,发挥乡贤作用的文化。纵观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维系邻里和睦等方面发挥的模范作用,这对推动乡村的有效治理产生不可替代的互动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状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但是以血缘和地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的关系依旧存在,因此,一味依靠简单的“行政化”的治理方法显然过于“生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各类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是各类乡贤组织的领导核心。积极邀请乡贤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利用文化精神的力量,积极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除传统当中糟粕的思想,倡导民主法治、包容创新的氛围。将乡贤文化深深融入到党的领导当中,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乡村治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主体和队伍予以支撑。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关于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部分分成了乡镇党政人才队伍、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治理主体。而乡贤作为本土有德行、有才能和声望而本当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无疑将会在乡村的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进行积极参与,与依靠外力干预的参与主体形成了有效的互补,一方面他们表现出的本土化和草根性,容易被广大的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他们也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网络来推动乡村的有效治理,使乡村治理的主体不断得到重塑与完善。
乡村要想得到有效治理,营造文明的乡风是关键。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将会对文明乡风的培养产生较大的促进。按照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文化根植于农村的传统道德社会,又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与浸润,这就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所接受,也更容易走入村民的内心,对于营造文明的乡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乡贤文化是汇聚着“守望相助”“乐善好施”“艰苦奋斗”的美德集合,乡风的文明是需要培养和营造的,在亲缘较重的农村社会中,美德的集合可以依托乡贤的群体引发更多人的共鸣,进而感化和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能量,从而不断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
牧野大地的新乡,有一个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新乡先进群体,正是这一代代赓续传承的先进个体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成为了新乡人的精神坐标。新乡先进群体大都来自基层,他们扎根农村,造福桑梓,他们就是乡贤文化新的坐标。正是在这种教化力量的感召之下,涌现出了更多的乡贤,推动着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在长垣市蒲西街道的宋庄村,多年来,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率先成立了“凤霞工作室”,也就是一个村级矛盾调解工作团队,在马凤霞同志的带动下,村内四位德高望众、遇事公平的老党员任调解员,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使这个特殊组织在稳定农村秩序,调处群众矛盾,增进村民团结,宣传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在工作中利用独特的调解形式,解决了农村宅基地纠纷中的“疑难杂症”,在家庭婆媳矛盾中充当了“娘舅”的角色来解决问题,预防“群访”矛盾苗头,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解决,使农村很多大大小小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矛盾调解网格布局。马凤霞本人先后多次评为2012年长垣县优秀调解员、2015年长垣县优秀人民调解员、2016年河南省最美人民调解员、2017年长垣县优秀人民调解员、2018年最美长垣人。
从宋庄村乡村治理的成功实践当中,可以尝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乡贤文化是现代农村治理中的重要资源,而乡贤就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应该重视乡贤文化的的构建;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农村发展的中心工作依靠乡贤提供有效服务;注重给以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激励,形成保障措施,始终保持乡贤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从宋庄村及“凤霞工作室”推进乡村治理的实践与启示当中可以看出,乡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与乡村的有效治理形成共生与融合,持续发挥好乡贤文化的作用,将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新的路径选择。
乡贤文化是融合了地域文化、宗族亲情认同等多方面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力量。其所内涵亲民性与亲善性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不断传承和发展乡贤文化,形成有利的价值导向,从而挖掘乡贤的资源,培养和激发更多的人参与乡村治理当中。乡贤属于农村社会当中的精英群体,在对乡贤群体有了明确的界定的基础上,整合新乡贤的重要资源,丰富新乡贤参与治理的路径,通过宣传扬贤,倡导学贤,营造浓厚的乡贤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带头作用,调动其投积极性,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要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乡贤文化的有效发挥同样需要党组织的引领与支持。提升一个班子。指导各乡镇(街道)积极物色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合适人选,提升基层执行力。抓好一个队伍。督促党员联系农户制度有效落实,持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完善一个机制。持续开展“五好”乡镇党委创建,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三是探索推进“一乡一主题”“一村一特色” 的乡村治理模式。结合各乡村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打造出一村一特色的治理体系。四是建立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中心,构建覆盖城乡及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调解工作品牌和专业团队,促进和带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
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融合与共生,能够促进一种全新的乡村治理模式的形成。新乡贤往往眼界开阔、能力较强,有他们的参与,乡村的发展定会有更好的未来,而要实现乡贤文化作用的持续发挥,让新乡贤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认可感,这就需要不断强化激励导向,健全激励机制是确保融合双赢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需要完善吸纳机制,把能力较强的、发挥作用较好的乡贤按照有关程序吸进到党的队伍当中,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进行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奖励,鼓励乡镇和村级创新积分使用方式,与积分超市有效对接,利用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形成正向激励,推进了乡村的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