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2021-12-07 16:34
江西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叶龄观察点施肥量

熊 威

(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抚州 344000)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愈加完善,尤其是农药化肥的使用,使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易导致水稻品质下降,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1]。因此,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力度,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

1 我国水稻种植存在的不足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南北方地区分布极为广泛,不同种植区域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就我国水稻整体种植情况来看,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偏远地区,水稻种植依旧以人工插秧为主。除机械化水平落后外,我国水稻种植还存在水稻幼苗成苗率低、杂草量大、稻苗易倒伏、水稻施肥不合理、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等问题。现阶段,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解决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措施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就是对现有水稻种植技术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进,以促进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2.1 优化种植技术 一是,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选种是水稻种植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种植户在选择种子时,应优选品质高且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然后通过晾晒的方式,去除种子中的杂质。二是,在插秧阶段,应根据插秧机确定育苗盘的尺寸,以确保机插种植效率,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调查显示,机插技术的使用,可节省20 倍左右的劳动力,且能在相同的时间内种植更大的面积[2]。某地区农业部门就传统种植技术和机插技术的收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传统种植技术,收益为1.6 万元/hm2,而应用机插技术经济收入可高达1.75 万元/hm2。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插技术可节省劳动力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可在降低水稻种植成本的同时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此外,被解放的劳动力还可进城务工,进而提高自身收入,由此可见,机插技术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生态效益则表现为,机插技术的使用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稻汲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3]。

2.2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2.2.1 引进水稻叶龄种植技术 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采用水稻叶龄种植技术,该技术主要指的是对水稻生产全过程展开控制,尤其是要将水稻生产规律与水稻主茎叶生长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其正常生长,以增加产量。实际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水稻品种及种植地实际情况,科学控制其生长。

2.2.2 建立观察点 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帮助农民获取更高的种植效益,是优化叶龄种植技术的主要目的。其中,建立观察点,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基础条件。种植人员可通过观察点,对水稻叶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稻种植加以调整,进而确保水稻高效生长[4]。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观察点同时还要调查和分析水稻品种类型、茬口和种植环境,并将调查结果作为依据,确定观察点的建设位置。此外,还要在水稻新叶上标记叶龄,以便为后续观察叶龄变化创造有利条件。

2.2.3 应用田间诊断技术 田间诊断技术指的是诊断水稻实际生长状况,及时处理不良影响因素,减少水稻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干扰,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水稻种植和生长阶段,病虫害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威胁,如不加以管理,水稻品质和产量将会大幅度降低。而田间诊断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以水稻叶龄技术优化为例,种植人员可立足于水稻生长实际情况,通过田间诊断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田间诊断,如叶龄期、抽穗期和拔节期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

2.3 优化水稻种植中的三控技术

2.3.1 优化控苗技术 针对控苗技术就是控制无效分蘖,水稻生长阶段,茎基部会长出多余的枝条,这些枝条属于无用枝条,如不加以处理,则会导致肥水大量流失,严重时甚至会成为病虫害的诱因,因此优化控苗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优化措施如下:一是将土壤性质、气候环境和土壤肥力作为依据,科学挑选稻苗,确保稻苗能在种植环境下健康生长;二是严格控制稻苗的生长过程,降低无效分蘖的出现概率;三是控制肥料的施用,从施肥时间、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着手,促进肥效的充分发挥。

2.3.2 优化控肥技术 控肥技术就是对水稻施肥工作进行控制。部分水稻种植户在施肥时,并未考虑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施肥时间不合理、施肥量过少或过多及肥料选择不科学等,从而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上述现象,需进一步优化控肥技术,即对传统施肥工作进行创新,可在水稻种植前期,控制氮肥的用量,以减少无效分蘖,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在节省施肥成本的同时促进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提升,进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控制氮肥施用量时,通常以空白区为标准,在确定目标产量时,应将水稻品种、种植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作为依据,确定氮肥施用量后,需按照以下标准施肥:一是基肥占氮肥总量的35%~40%;二是分蘖中期施肥量占氮肥总量的20%;三是幼穗分化初期施肥量占氮肥总量的40%;四是抽穗期施肥量占5%。但此施肥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具体实践中,农户要根据叶片颜色,灵活调整施肥量[5]。

2.3.3 优化控病虫害技术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控病虫害技术刻不容缓。现阶段,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防控措施如下:一是培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产品种,如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二是积极培育无病秧苗;三是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四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3 结语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通过应用机插技术、优化叶龄种植技术和三控技术等措施,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叶龄观察点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博士丁在线
东农42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