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410011) 卢永星
1.识别成虫体长3毫米左右,体表被灰褐色鳞片。喙与前胸背板几乎等长,稍弯,呈扁圆筒形。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蛹长约3毫米,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卵圆柱形,两端圆。
2.传播成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可借助风或水流进行远距离自然扩散。水稻秧苗和稻草可携卵、初孵幼虫或者成虫作远距离传播。成虫可随种子、秧苗、稻谷、谷壳、稻草及其制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如收割机)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3.危害成虫在叶尖、叶缘或叶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度不超过3厘米的长条白斑,为害严重时全田叶片变白、下折,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低龄幼虫在稻根内蛀食,使稻根呈空筒状;高龄幼虫在稻根的外部咬食,造成水稻断根最终导致水稻减产。
4.防治①农业防治。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可以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注意保护青蛙、蜘蛛等天敌。②物理防治。对独立生态环境的小片稻田,可利用灯光诱杀技术诱杀成虫,设置防虫网阻止稻水象甲迁移进入稻田。③化学防治。幼虫孵化后进入土中危害稻根时较难防治,应抓住成虫期用药,以防治越冬代成虫为主。掌握好施药时间,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