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

2021-12-07 11:34郭峰
现代园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现象学风水场所

郭峰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徐水 730031)

景观设计主要指在综合分析该地区设计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与安排空间,以保证该地区物体与景观功能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人类与景观设施的和谐相处。根据相关设计理念可知,景观设计具有严格的流程:首先,在开展设计工作前,要详细分析景观现象、结构、功能,并综合评价其关系,找出景观设计的具体问题。其次,根据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利用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完善景观结构或功能,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并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案的实施结果,依据实际问题选择最恰当的解决方法,保证景观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基于此,以景观设计的具体流程为指导,比较与研究几种景观设计途径,以期进一步推动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1 对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途径的介绍

1.1 科学设计途径

以科学设计中的典型“风水”设计途径为例,介绍与分析此设计理念,但风水之说是否科学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作为一种设计途径,“风水”可依据自身特有的逻辑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地区景观的自然现象、人伦精神等提供建设依据,以保证景观建设符合自然发展。“风水”的特殊逻辑观念可简单总结为“化始”“化机”及“化成”。“化始”主要以“万物始于阴阳”为基础理念,认为阴阳之气存在于天地中,也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1]。“化机”主要指自然界中以“气”为根本进行运动或聚合而产生具体形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且“气”不仅体现在自然事物上,也体现在人伦精神上。“化成”主要在“化机”的基础上,监测地形地势,把握“气”运动的规律,使万物得以化生。以“风水”为设计途径的景观一般以葫芦为建设模型,不论是城市景观,还是乡村景观建设都会具有层次化、等级化的地理分形系统。

1.2 现象学设计途径

1.2.1 城市印象中的林奇设计途径。城市景观的空间建设不仅可增加景观设计的美感,还有利于人们辨别具体方位,如果城市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忽视结构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观赏者失去方向。因此,林奇途径主要以群众的视觉感知为前提,致力于建立一个安全且健康的城市景观。想要促进此景观建成,重中之重是要增加景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观赏后,在游玩者心中留下印象。为此,林奇设计途径的模式主要以“点到线、线到面”为主,以点、线、面为基础,并以人对景观的主体感受为设计出发点,构建景观等级,增强人们观赏效果。

1.2.2 场所精神的设计途径。作为现象学设计的另外一种途径,场所精神主要从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出发,遵守场所精神,建设更具有生活意义的景观。想要在具体设计中达到以上目的,在进行设计工作前,要明确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场所才算有意义;怎样才可使景观具有场所性;提高场所意义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上述问题可从认同与定位2 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回答。首先,认同主要是指人类对场所的一种适应性,对自己属于某个地方的一种认同感。其次,定位主要是对场所空间结构建设的一种认识,可对景观内部建设进行清晰辨认[2]。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场所精神途径可从这2 种角度出发,展开相关设计工作,建设具有居住意义的景观场所。

1.3 生态学设计途径

1.3.1 “尊重自然”的设计途径。“遵从自然”设计途径的发展背景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面对工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基督教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人们建设更符合自然发展的景观建设。因此,该设计途径主要以尊重自然为主要前提,在设计过程中,努力保证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适宜。在应用此设计途径前,可从该设计模式的适应性出发,对其进行全面总结与综合评价。此外,“尊重自然”设计途径的分布格局为“点到线到面”,在获取特殊地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在顺应自然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出既符合自然发展又有利于人类居住的场所。

1.3.2 景观生态的设计途径。景观生态设计途径由欧美国家发起,并在20 世纪80 年代得到重视,使其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该途径设计理论及特点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景观设计途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该途径的主要设计特点是:首先,格外重视其他生物的感受,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生物的地位与人类一致,不仅考虑人类对景观的感觉,还要总结与分析其他生物对景观的具体感受。其次,在设计景观时,景观生态模式主要强调具体景观的水平流,包括物质流、物种流等,并以生物运动对景观建设产生的影响为重点,在保证生态完整性的基础上,推动景观设计科学且高效。其陈述模型是水平性的,依旧属于“点到线到面”的设计模式,但由于该设计途径的特殊性,还可将景观设计细分为散斑型景观、网状型景观及棋盘型景观等。

2 对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途径的具体比较研究与分析

通过详细介绍5 种设计途径可知,不同设计途径在具体的过程模型、评价模型及陈述模型中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对其进行横向对比后,会发现其彼此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从认识论角度出发,比较与分析不同发展时期人们对景观的理解与认识程度。

2.1 以认识论为前提比较分析不同设计途径

“风水”设计不仅存在于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中都存在类似“风水”的“占地术”,依据自然发展与变化设计场所,在提高群众对居住地意义理解程度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具有特殊认知模式的景观环境。其设计的特殊性还会进一步体现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场所精神”。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与分析居住地的意义,因此,现象学的设计途径应运而生。无论是城市印象途径,还是场所精神途径,都强调居住场所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设计中不难发现,该设计想要人类增强对居住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大众重新获取居住的意义。生态设计途径更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景观设计要求,将自然与生物作为设计中心,重点突出自然环境及生态多样性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发展。

2.2 不同设计途径在过程模型中的比较研究

通过全面观察可知,利用“风水”设计途径设计居住地的过程中也体现场所精神设计中的“栖息”精神。“风水”择居的实质就是在天地中确定自己的定位,这和现象学设计途径中的认同与定位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而“风水”设计中对“气”的理解与重视,在现象学中也有所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现象功能的一种总结,且这一功能在现代生态设计途径中也有所涉及,具体可细分为能流、信息流及物种流等。在具体设计中,不同种类的“流”会存在于不同的景观建设之间,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空间格局等手段对其进行设计与改善,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风水”设计、现象学设计及生态设计途径在过程模型中具有相似的本质,都是优先考虑人的定位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 不同设计途径在评价模型中的比较研究

评价“风水”设计途径是否符合建设标准,主要是看该景观建设能否做到“藏风聚气”,此设计模式可使具体的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走廊效应等。这种建设模式在现象学中也有所体现,如基于场所精神的设计模式会在适度的情况下,使个体获得自然的认同,选取最适合自己居住的场所,找到自己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定位[3]。而这种想法在生态设计途径中也得到相应的表现,将居住场所变得更有意义。此外,从现代生态景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设计途径中的格局关系可得出,“风水”设计中关于“气”与“形”的解释,与生态学中的“流”与“格局”之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由此可见,场所性景观设计途径之间的融合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不同设计途径在陈述模型中的比较

“风水”设计主要以“葫芦”形状为建设模型,将人放在封闭的建设中体验与描述景观。并以“点到线,线到面”的图纸开展设计工作,让人具有一种脱离地球,生活在其他空间的错觉。这种二维的平面图设计在许多设计途径中都有所体现,不论景观生态设计途径中的斑块模式,还是林奇设计中的陈述性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点、线、面模型与葫芦模型的结合。此外,由点、线、面组织起来的空间会加强人们对该景观的印象,使实体景观具有一定的可记忆性。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不断找寻最适合自身居住的场所,因此,利用不同的设计途径设计与建设景观场所很有必要。通过上述可知,“场所性”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自然性,人们在适应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会对某片土地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找到自己的具体定位,体会居住的真正意义。此外,人们还可依据具体的科学知识,明确与理解现象学中蕴含的场所精神,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背景,创造更加真实的、具有居住意义的景观场所。

猜你喜欢
现象学风水场所
从中心到切线:现象学心理学的当代反响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现象学研究力作:《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
——兼论现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评介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历史现象学的现状与目标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