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

2021-12-07 11:15张馨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弘扬

张馨月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白山 134300)

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留下的“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下去。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党史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所以,在深入探讨和挖掘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后,其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指战员在抗日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他们的精神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展现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1.高尚的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是东北抗联精神之底色。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东北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战士们来自不同的阶级、民族和地区,尽管他们的年龄、背景等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且东北抗联战士们都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这种爱国情操不仅集中体现在东北抗联精神中,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他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挥别亲人,告别家乡,在严酷的战争形势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希望的长城。抗联英雄杨靖宇在面对老乡的劝降时说道“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抗联战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将自己最为朴素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东北抗联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的中华儿女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是空前的。

2.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之魂。东北抗联部队从三万多人打到两千人,最后退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仅一千余人。可是,无论剩多少人的抗联部队,无论是无法睡觉休息,还是用麻袋裹在脚上当鞋穿,抑或是饿了只能吃树皮和枯草……无论多么恶劣的条件下,战士们的信仰不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国民党的“不抵抗”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选择用科学的信仰体系武装战士们的头脑,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东北抗联的队伍中去,在抗联队中发展和扩大党员队伍,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民族危亡、山河破碎之际,东北抗联战士正是坚守住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足以支撑他们能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以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才得以抵御敌军的诱降、忍住饥寒交迫和躲避敌人的封锁追击,为最后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勋章。

3.伟大的牺牲精神

伟大的牺牲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之基。东北自然条件恶劣,三尺多深的积雪,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气,战士们爬冰卧雪,常常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想要获得粮食,战士们就得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可谓“一粒粮食一滴血”。杨靖宇将军在面对大雪封山,敌人围剿,断粮十几天的情况下,无论日军开出多么丰厚的条件,杨靖宇将军最终还是以身殉国。将军牺牲后,日本人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砍下,以示炫耀,并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却只发现了树皮、草根和棉絮,而粮食竟没有一粒。像杨靖宇将军这样不怕牺牲,舍生忘死,有着伟大牺牲精神的东北抗联战士就有3 万人之多。面对日军的讨伐和围剿,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顽强战斗,把背影留给祖国和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

二、东北抗联精神在高职院校培育时代新人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4 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广大青年要从学习党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时代新人,实践动手能力强,对于党史故事、党史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将东北抗联这段党史故事作为育人资源,在高职院校中讲好、传播好,同时将东北抗联精神弘扬好,激发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信仰,使他们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承担着规范育人的重要职责,而大学生们在高校期间是时代新人培养的重要时期,培养出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更是义不容辞。

1.从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中激发信仰

理想信仰作为精神中的钙,在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中应着重对信仰展开教育学习。在如今各种思想汇聚的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要比其他大学生更容易陷入人生选择和信仰选择的漩涡中,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背离。东北抗联战士们视革命理想高于天,面对极端困苦的条件时,永听党话,永跟党走,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品格。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将自己的一技之长,运用到祖国需要的岗位中去,不需要因为自己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产生任何消极情绪。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自己无论在何种高校,只要信仰坚定,怀揣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初心的青年,都是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在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的过程中,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到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中国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历经千难万险的,让学生们对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信心,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英雄是最闪亮的坐标”,信仰是英雄的灵魂。青年兴,则国家兴,让东北抗联战士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们这些时代新人学习的榜样,将抗联战士们坚定的信仰转化为时代新人们正确的三观,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人的嘱托,勇担时代新人的时代之责。

2.从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中获得启发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创业”的过程中,东北抗联这支队伍可是为这个团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抗联战士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十分团结,不仅使各民族、各地区的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还有国际上的团结协作。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从东北抗联这支队伍中获得启发,能够更快更从容地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如今十分重视个性教育,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凡事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十分普遍,在团队配合中缺乏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实践内容较多,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是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与其他陌生的部门之间都建立了许多合作关系,其中就需要大家紧密团结,增强配合能力,充分信任,各部门才能优质发展。学习东北抗联战士们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处理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白团队之间团结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为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从学习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力量

现今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充斥在学生中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美德被社会“嗤之以鼻”,甚至不少人会认为是“作秀”行为,反而以铺张浪费、安于现状等“躺平”“佛系”思想为荣,并当作是主流思想。当代青年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现象荼毒,有的青年对中国的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感低,更是崇洋媚外,以贬低国货推崇他国产品作为时尚潮流。因此,学习东北抗联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爱国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虽然时代在变,但是爱国的情感不能变,爱国教育不仅要从小做起,更要在大学生的三观养成阶段做起,让高校为青年一代“扣好第一颗扣子”保驾护航。当代大学生们可以从东北抗联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爱国精神中获得力量,巩固自己的爱国情感,提高自己的爱国意识外,在东北抗联战士身上学到的那种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可贵精神,可以应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为当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减少阻碍,从精神层面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做好思想工作,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创业创新做好思想准备。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更有力量前行。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只有对其充分弘扬,高职院校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才能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希冀:“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让时代新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锤炼自己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在创新和实学实干中将团结精神落实。

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有如下路径选择。

1.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主阵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主阵地。经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访问后得知,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四史”的内容知道的少之又少。所以,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成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主阵地,利用好思政课堂为同学们讲好党史故事,弘扬抗联精神。为了打消学生对思政课枯燥、乏味说教等固有看法,结合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思政课堂应提高课程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展现思政课应有的魅力。为了将东北抗联精神更好地融进思政课堂,应采取专题授课的方式,将东北抗联这段党史讲述完整;播放影视视频增强事件的感染力;翻转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讲述“他眼中的东北抗联故事”,让学生用不同的观点和视角进行解读;重走革命道路,身临其境,增强学生记忆点;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英雄人物进行情景短剧表演,总体课程规划打破常规,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课程核心内容,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2.将校园文化渲染成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今文化冲击严重,各国都采取文化渗透的手段进行新型“殖民”,其中高校校园文化更易受到冲击。在大学这一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阶段,如果不能抵制一些文化带来的冲击与诱惑,极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校园文化必须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所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东北抗联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在生活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在工作中学会团结协作,精诚团结的工作态度……将东北抗联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内在品格,充分将东北抗联精神融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为了更好地将二者相结合,可以进行红色文化书画展览;红色歌曲、舞蹈、话剧等比赛表演;进行红色校园文化广播、宣讲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校园文化为学生渲染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彻底地将东北抗联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当中去。

3.将新媒体媒介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有力武器

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各种多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APP 等层出不穷,在方便、娱乐和丰富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应利用好时代带给我们的福利,利用众多新兴媒介进行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作为思政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微信作为使用率普遍度最高的社交软件,在微信中可做好公众号文章,供大家进行转发。举办短视频大赛,进行网络票选,占领网络思想阵地,让主流价值发声,作为引领思想。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新兴媒介紧密结合在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能让东北抗联精神弘扬效果更好。在校园内可进行随机采访,通过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强东北抗联精神的话题讨论度与传播度,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接触东北抗联这段党史,潜移默化地领会东北抗联精神,真正有效地通过新型媒介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与传播。

4.将社会实践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手段

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他们无法感受战争年代所带给人们的伤痛,这种伤痛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疼痛,心灵上的伤疤更是无法愈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东北抗联精神,让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重走抗联路,重温那段令人动容的党史,走在革命先烈走过的路上,踏在英雄前辈鲜血洒过的地方,听着当地讲解员的深情讲解,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更加理解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加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读懂苦难空前的抗日历史。为了让社会实践能够发挥出对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最大作用,应该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安排,对路线的选择进行合理规划。在出发前做好宣传动员,在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始终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贯彻始终,让学生们了解,东北抗联取得胜利的艰辛和祖国成长到今天,取得当前瞩目成绩的不易。通过社会实践的学习,重温党史,重走抗联路,让学生们有感而发地对实践进行总结汇报,展开交流学习。让学生做“讲解员”,把东北抗联故事讲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播到各处,提高东北抗联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东北抗联精神形成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其所集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核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时代新人培育中,有助于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党史知识学习上的匮乏,同时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的总体目标。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校园文化、新型多媒体手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路径将东北抗联精神与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育的目标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东北铁锅炖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Make ’Em Laugh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