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笛 伍雅澜 李 茜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24)
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写作这一输出技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者们尝试着运用过程法、任务法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并思考如何培养写作者真实情境下的写作能力。体裁教学法能够帮助写作者理解写作的社会性(秦秀白,2000)[1],了解学科惯例、社会团体规则对写作的制约作用(韩萍、侯丽娟,2012)[2],帮助学生掌握相对固定的语篇模式,提升英语写作水平(钟敏,2003)[3],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学工作着的青睐。本研究旨在对体裁教学法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和反思,以促进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本文将回顾体裁理论及教学三大学派,探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体裁理论及体裁教学法的应用,思考体裁教学法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的启示,并探究我国体裁教学实证研究的不足。
随着教师理念的更新,英文写作的真实性得以重视。尽管在英语写作中,教师仍然强调词汇及句法表达的正确性及精确性,也关注了英文语篇的完整性,并强调通过英文写作达到特定交际任务的重要性。而交际任务是否能够达成,与写作是否能够符合读者群体的期待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体裁及体裁教学法关注了写作的交际目的以及社会规约对写作的影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重视。本段将首先介绍体裁这一概念,然后介绍体裁理论研究中的三大学派及相应的教学法。
对体裁这一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如体裁被视为交际事件的表现形式(Swales, 1990)[4]。其中交际事件关注交际目的、交际情景、交际主体及语篇。体裁被视为反复出现的典型语篇(Freedman & Medway,1994)[5],也被视为是抽象的社会行为(Miller, 1984)[6],这些对体裁的理解不同,导致研究者对写作语篇有不同的理解,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不同的学者倾向于采用不同的体裁教学法来指导写作教学。
根据研究者对体裁的理解不同,以及理论来源的不同,体裁理论和体裁教学应用常被分为三个学派:专门用途英语学派(ESP School)、北美的新修辞学派(New Rhetoric School)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SFL School)(Hyon, 1996[7];梁文花、康淑敏,2012[8]; 孙厌舒、王俊菊,2015[9])。这三大学派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各自的特点。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的代表人物有Swales和Bhatia。该学派关注体裁的文本特征,尤其是学术文本和专门用途写作的文本特征。研究者们建立了IMRD、CARS模型来探讨文本的总体结构特征,并提出语步等概念来描述文本的形式特征(Bahatia,1993[10];Swales,1990[11])。该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高等院校中,以教授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体裁学派多关注文本的形式特征,对文本的功能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探讨较少。
新修辞学派起源于美国的一语教学,代表人物有Miller。北美修辞学派强调体裁发生的社会情境,指出体裁是一种社会行为(Miller,1984[12])。该学派多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体裁所使用的情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探讨了体裁知识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Bazerman,1988[13];Devitt,1991[14];Tardy,2009[15])。该学派对写作的文本特征关注较少,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体裁意识(Cheng,2006[16])。
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以Martin为代表,把体裁视为目标导向的社会过程。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关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达成目的的语言形式(Martin,Christie & Rothery,1987[17]),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等角度来进行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起源于中小学和成年移民的语言教育,已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方案,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中,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尽管这些学派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教学群体、教学模式及关注点,但这些学派都承认社会文化语境在体裁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些学派的边界日渐弥合,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尝试着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及教学文化来选取相应的体裁理论及体裁教学模式。
我国研究者和教学者尝试在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体裁理论和教学法,并展开了实证研究。本段以对三大学派的理论及教学法的应用对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来做归纳。
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的思想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的学术英语教学中。这一学派强调体裁分析,关注体裁文本的特征(韩金龙、秦秀白,2000[18]),如语步和其他形式特征(Bhatia,1993[19];Hyland, 1999[20])。在这一学派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Bhatia的摘要模式来分析引言、摘要、概要中的语步(程晓龙,2017[21];李玉萍,2019[22]),分析学术语篇的宏观语步(叶青、吴青、张晓枚,2018[23]),理解体裁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细微语言特征(张煜、徐世昌,2011[24]),并有意识地加入语言输入,加强词汇、句法和语法的教学,让学生思考所用的词汇、语法是否符合交际的语域。研究者也把体裁分析运用到非学术论文中,如指导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记叙文写作中的叙事结构(汪秀梅,2013[25])。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文本分析及访谈发现,体裁分析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裁结构、文章内容和语言特点的评分。这是因为体裁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熟悉和理解语篇,提高修辞技能,构建语篇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许瑾,2011[26])。
新修辞学派也对我国的体裁写作教学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修辞学派强调社会环境对体裁的重要性,并指出体裁知识是掌握写作的必备技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者们尝试着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与真实读者的互动中发展写作知识提升体裁意识,帮助他们形成不同语境中将体裁再语境化的能力(郑咏滟,2019[27])。在新修辞学派的影响下,研究者也把体裁知识作为裁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体裁知识运用到不同的体裁中,理解体裁的互文性、动态性、历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荣觅,2016[28])。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中的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Teaching-learning cycle)受到了我国不少教学实践者的青睐。这是因为该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且能够帮助引入大量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的有效输出,提升写作的宏观语篇结构,增加写作者的体裁意识。我国学者还在原有的循环模式上予以了补充。如马之成和刘丽(2016)[29]设计了使用学习循环模式来指导学生读书报告的教学方案,并在Callaghan和Rothery[30]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思阶段,指导学生以读者视角检查自己的写作,并加入了补充练习。
这三大学派对我国的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从发文数量来说,教学研究工作者多倾向专门用途英语学派指导体裁写作教学,也有一些学者综合多种学派或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来指导教学,单独运用新修辞学派理论指导体裁教学应用研究的研究则较少(刘卉,2015)[31]。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写作教学者能够意识到三个学派之间的差异,理解各学派的优劣,并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与融合。具体表现有:学者在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的体裁分析中加入了新修辞学派的语境分析,并对Feez(1998)[32]的教学模型进行了完善,引导学生从文本内部及外部来理解体裁的学科特征、作者身份和背景,理解社会性和学科文化及惯例对写作体裁的制约。还有学者尝试着在专门用途英语学派的体裁分析上加入新修辞学派的体裁转换练习(刘静,2015[33]),通过循环反复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除去这三大学派,教学工作者在体裁教学中还融入了其他教学理念。如Badger和White(2000)[34]的体裁过程教学法受到了教学者的青睐,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实证研究。该教学法集合了体裁教学和过程教学法的优点。研究者总结了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姚香泓,2010[35]),发现在体裁过程教学法中,教师会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引导他们领会不同体裁的特征,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反复修改能够帮助写作者掌握相应的体裁知识,为体裁写作起到手脚架的辅助作用。并且体裁过程法中常用小组互批的方式,这一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写作教学中师生比失衡的问题,有效适用于我国课堂学生较多的情形。研究者还尝试着将工会工程教育理念(CDIO)引入到体裁教学中,并建立了CDIO指导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李洋,贾竑,2019[36])。
在体裁教学的本土化过程中,我国研究者还做出了其他尝试。如结合现代科技,把语料库教学、网络教学与体裁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的方式,共享资料,文本批改、讨论,这种形式能够让写作者接触大量的范本,并能及时得到回馈,有机会面对真实的写作者。
尽管体裁理论及体裁教学法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其运用及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体现在,首先,现有体裁教学法所应用的学生群体及运用范围仍有限,主要关注学术写作学习者的课堂教学,如英语专业或者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针对医科学生、工科学生及农科学生的学术英语课堂展开了教学设计。但对在非英语专业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应用体裁教学法的探讨,以及对非典型性课堂,如写作中心、单独辅导等的体裁教学研究较少。
其次,现有体裁教学法中所应用的理论较为单一,表现在多基于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的理论和教学模式,较少运用新修辞学派的观点。具体表现在,研究者多通过专门用途的体裁分析模式,或者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指导学生分析体裁的结构、语步及语言呈现形式,并进行反复练习,以证实体裁教学法的有效性。但较少以新修辞学派为理论基础,关注体裁意识的提升、体裁间的转换等现象。
最后,现有体裁教学法关注的话题较为有限。体裁教学研究大多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在特定课程中如何设计体裁教学,并探讨了学生对体裁教学的态度及看法,学生在体裁教学中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元认知意识的应用(王薇,2019)[37],及体裁意识的提高。较少关注学生是如何习得不同体裁的,也较少把目光投向教师,这一体裁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本文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体裁教学法的应用,发现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的社会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发展体裁意识,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完成有意义的交流,因此受到众多教学者的青睐,我国教师也有意识地运用体裁理论三大学派的理论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及研究者可以思考如何把体裁教学运用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培养写作者的体裁意识,让学生理解现实写作的复杂性,确保他们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有效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