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实效性研究

2021-12-07 09:56陈晓庆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陈 明 陈晓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文化育人是以文化的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实施育人的一种手段。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大学与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于实现大学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大学生的奉献和担当。大学生具有怎样的价值观,不仅影响自身的价值实现,而且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高校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严格的文化自律滋养教育学生,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0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现在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和定格的关键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他们思想的主体性更加凸显、矛盾性和易变性也显著增强。这些都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知范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他们对于西方利用网络文化进行价值观渗透的现象缺乏警惕,对于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无力判断,对于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思想观念欠缺甄别[3]。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不免产生各种困惑,甚至陷入价值迷失、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的泥潭。这些困惑和倾向如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才能帮助他们正视和解决内心的价值冲突和矛盾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评价,这些必将有利于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增进社会认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再次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做出表率[4]”。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重大发展,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新时代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的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原则

坚持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的首要原则。习近平提出党的建设首先是政治建设。坚持政治性是党的全面领导在高校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坚持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文化育人”必须把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在教育内容上增强政治性,在管理上坚持政治纪律。牢牢遵循党中央的根本要求,把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立起来、政治纪律和政治生态严起来、政治文化和政治修养抓起来,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即规律性。任何有效路径,都是对客观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此项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大学生成长规律、文化发展演进规律。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又探索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既尊重文化发展演进规律,又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增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坚持系统性原则

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6]。恩格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7]。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不同系统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系统中不同主体和不同要素也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8]。”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文化载体实现育人目标的提出就是基于普遍联系的系统论观点,因此文化育人的实践也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从文化育人工作的整体出发,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文化与课程、各个时代文化、文化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最优目标。

(四)坚持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通过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当有益的良向效果的行为。高校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创新的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严格的文化自律,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等各项创新,才能提高文化育人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永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

三、坚持“OBE”理念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性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也称为目标导向教育,是基于学生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主要倡导“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一经提出,就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随着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深入开展,OBE教育理念在高校已深入人心[9]。

(一)坚持目标导向,优化文化育人环境

目标是指个人或组织对预期成果的主观设想,坚持目标导向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运用中华文化育人也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文化建设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激发中国文化的内生动力,保证大学生的教育方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环境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校园环境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校园要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科学文化内涵,激励大学生主动提高人文品格和科学素养。美丽中国的梦想落实到大学校园首先是美丽校园。只有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才能营造温馨美好的育人氛围。只有温馨美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牢记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强国建设的责任。因此,高校既要立足当下,以解决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抓紧建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制度规范。更要规划长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为着眼点,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统筹各种校园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教职工分工,制定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线图。实际工作中还要时时对照目标不断调整,确保通过环境濡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目标的达成。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新时代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文化育人是新时代大学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过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了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大胆创新育人模式,积极探索把文化传承和发扬大学生个性结合起来的有效路径,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效能。

文化育人的过程是思想品德教育养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价值观培养塑造的过程。高校文化育人是以文化来引导、影响、培养大学生的一种方式。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要紧盯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柱构建中国文化育人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多方融合,汇聚多元力量、多种举措,把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科技学术、校园宣传等多项活动之中。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馨香沁润学生,红色革命文化信仰的力量感染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追求激励学生。大学生在各种文化体验中产生共鸣,坚定文化自信,内化文化品格,外化弘扬文化行为。

(三)坚持持续改进,完善文化育人制度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制订相关管理评价机制构成管理闭环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完美的育人效果。持续改进原指企业通过连续改进某些运营过程用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方法。文化育人持续改进过程若要有效实施,必须对文化育人制度进行完善,特别是完善文化育人评价机制。对照目标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育人评价体系,测定评价结果,寻求积极改进的方法,确保与时俱进的多次改进过程逐步递进、提升、高校文化育人实效性。

高校文化育人制度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各高校应积极实践校党委主抓,组织宣传部门主管,学生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负主责的组织管理体系。良好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积极推进的重要保障。高校文化育人管理制度的构建既要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又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文化特色,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育人管理制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落脚点,高校要把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公正、有序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推动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为评价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特别要突出目标导向、人文关怀,将现实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需要,让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