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农业农村局,宁夏 中宁 755100)
中宁县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为2020年全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县之一,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且高质量完成,中宁县按照自治区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宁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87个,其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85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4.5万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户次。2020年自治区财政厅下拨中宁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200万元,托管服务补助面积2.5万亩,主要用于籽粒玉米、青贮玉米和水稻的生产发展,主要补助秋收机械化收获、秸秆打捆还田、农机深翻、激光平地四个环节。中宁县共投入农机具共271台(套),其中轮式拖拉机64台(套),收获机26台(套),秸秆打捆机17台(套),旋耕机 18台(套),激光平地仪15台(套),配套农机具131台(套)。完成托管面积26150.49亩,完成率达100%以上;完成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占项目总资金100 %。额比种植大户高5~9元。
中宁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虽有一定规模和数量,但在开展生产托管服务过程中,仍以单环节服务为主,只要能揽上活、有活干、能挣钱就行,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团队。服务组织没有形成固定的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队伍、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链条,老板既是拖拉机手又是材料整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一些先进的技术理念或应用管理系统不会应用。服务组织服务人员的农业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参差不齐,缺少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影响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的开展。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市场的推动下已存在多年,但在发展过程中仍以单个组织发展为主,缺乏部门间的协作,没有制定有关生产托管的标准和规范,服务质量的衡量没有依据,发生纠纷后很难评判,市场发展不规范不健全。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下达任务时间太迟,应被列入的作业环节没被列入,如玉米播种、病虫害防治,这两个环节是作物获得高产、保证产品质量、农户实现增收的关键环节,因项目下达时间迟,没能被列入实施环节,影响了项目绩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小农户田块小,作物种植时间不一,中熟、晚熟品种相互交错种植,造成作物成熟时间不同。“围棋盘”式的细碎地块严重影响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小农户因其种植的相连接的地块作物成熟度不同,机械无法连片作业,使作业时间拉长、机械油耗增加,造成整体作业成本比种植大户高,田间机械化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经测算小农户作业一亩的油耗金
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专门工作组,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县财政局农财股负责人、县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县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项目实施乡镇分管领导和各项目实施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项目落实、政策宣传和典型经验总结等工作。印制下发了工作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成立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实施监督验收组,全程监督服务组织开展工作。
在中宁县政府网发布遴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公告;召开项目遴选会,组织专家对报名参加遴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进行评审,评审组对服务主体的规模、能力、信誉、服务质量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审,在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基础上评选确定出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在中宁县政府网进行了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2020年中宁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主体,并印制下发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服务主体的通知。
一是制作与印制宣传单,在乡村群众办事微信群进行宣传,并且在培训班、集市、农机公司、村部公示栏等地进行发放,宣传覆盖率达到70%以上;二是召开农业生产托管培训会,主要对服务组织进行培训,解读自治区、中宁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方案、项目政策背景,对服务组织方案编写与农户合同签订进行规范和讲解,并在会上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通过大力宣传和培训,农民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有利地推动了项目落实。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小组一方面深入田间,查看服务组织机械安全作业和服务情况,督促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确保按期按质完成;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阶段性总结会的形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共同研究解决,确保项目执行到位。项目领导小组不定期对项目服务合同、实施内容、开展情况、资料存档等情况进行抽查,提出注意事项与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整改并顺利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服务组织委托测绘公司打印作业区域示意图,能够清晰地看到具体地块四至、所属农户和面积,并且利用arcgis软件可以在卫星图上进行区域实地验核测点,确保服务精准和可检查验收。作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领头雁”,中宁县源丰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培多年农业生产托管,紧盯选定机械设备、培育作业能手、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签订合同、创新地块验核等方面,既保质保量完成了自身的任务,又带动其他服务组织更好地服务农户。
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检查验收要求,中宁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对5家项目服务组织进行验收。验收采取听取汇报工作总结、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检查核验项目区位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农户的基本信息、作业面积、作业环节、收费情况以及农户对服务组织的满意度等进行了随机抽查,验收合格率达100%。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服务组织应注重对各环节资料的收集整理,要求对开展的服务环节都留存照片或视频影像,作业环节必须由农户签字确认,制作作业单留存。项目实施完成后要求服务组织将实施方案、绩效自评报告、托管协议、托管合同、项目实施资料、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资料、宣传资料、相关动态影响资料全部装订成册,归档留存,确保资料完整。
农户提高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认知,深知农业生产托管不仅可以鼓起“米袋子”,更会充实“钱袋子”,农户也能将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明显区分开来,对服务组织满意度综合测评率高达99%,农业生产项目政策知晓率达86.5%以上,为下一步开展托管服务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集中成片的土地托管服务通过集成先进技术、标准化生产、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等途径,大幅度降低了农业作业成本,解放了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经测算,将农户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核算在内,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总计节约生产成本119.05万元,增加粮食产量36.76万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30.81万元,并且推广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作业技术等4项绿色生态新技术,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替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集约。
务组织因地制宜,根据目前中宁县农业生产托管实际,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农户”模式,服务组织依托村集体“统”的优势,组织农户集中连片接受托管服务,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全程或者部分环节的托管服务。通过分阶段、分作物拖管的方式,把握重点环节实施,既可降低托管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又能确保农户利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议服务组织扩充自己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手段,逐步形成自己的服务市场;二是服务组织之间相互整合,取长补短,抱团发展,避免各自为阵、大规模购置农用设备,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浪费。要深入农村,做好宣传,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连接小农户的有效机制是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能更有效地促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技能,增强服务组织自身活力和服务功能,交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经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档案管理。
一是在今后项目实施中要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贯穿始终,从品种选用、种植时间、种植株行距、作物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与田间作业机械相配套,确保高产高效;二是托管服务要测重种、防、收三个环节,种是确保苗量达到高产的关键、防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收要确保颗粒归仓,因此种、防、收相统一,才能发挥机械的真正效率,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在今后服务组织的培育中,注重服务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服务主体的遴选上,要明确服务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管理团队,团队人员不得少于4人,其中项目管理( 人员1名、专业财务人员1名、资料管理人员1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1名,管理人员中最少有1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只有先从管理团队入手,才能调动服务组织吸纳人才,进行规范化建设,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确保项目执行不走样。
托管项目不能只由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推进实施,农村经济发展中心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必须与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同鼓励和支持服务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引进,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机农艺融合程度,发挥整体优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