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丽,吴梦武
(万年县林业局,江西 万年 335500)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林业结构单一,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整体结构极其不稳定,一旦发生虫害、病害,就会大范围蔓延,严重影响区域林业发展。松材线虫就是一种林业常见病害,其繁衍快、蔓延快,对区域林业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如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就可能会对区域林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本文主要围绕松材线虫的防治展开。侵害树木,如,通过松墨天牛等一些昆虫寄生在树木上,对树木进行侵害,随着病虫的侵害,树叶会逐渐变色,由绿色变黄,或者是红褐色,最后,直至死亡。在此期间,松材线虫还会使其周遭区域的树枝产生感染,其繁衍十分迅速,会在短时间内对区域内树木造成十分严重的侵害。所以,一旦发现此类虫害,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我国是林业大国,林业规模大、范围广、气候多样,存在多种多样的病虫害现象。一旦区域性的病虫害爆发,没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可能会对区域林业造成重创,不仅影响当地环境,还会阻碍我国林业的发展与建设,足见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推动林业发展,就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在进行防治时,要做到先隔离、再分析[1],即对区域的环境特点、林木结构、虫害种类进行考察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治理固然重要,但防治更为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虫害带来的损失,维护区域林业稳定。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具有难控制、难治愈、繁殖快的特点,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势在必行,相关工作人员应树立防治意识,积极投身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为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松材线虫多寄生于松类植被上,如常见的热带松、刚松等等,这也是其名来松材线虫多生长于温度高、气候干燥的环境,其多在每年的下半年高发,尤其是高温持续的8、9月份,这类虫害的危害性极强,对树木造成十分严重的侵害。随着温度的降低,此类虫害会得到缓解。
松材线虫属于小体型病虫,其通常是通过寄生的方式
松材线虫的防治应从监测着手,对区域内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了解区域内病虫害的分布,从而采取针对性策略。为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实时监测点,对区域内的树木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实时反馈至终端进行分析,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区域松材线虫的具体情况。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以往经验,合理划分区域,设置监测点,确保监测工作的实效性与时效性[2]。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此方面人力投入,还大大提升了病虫害的监测质效。在此基础上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制定,精准、科学地进行防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完整的监测控制体系,对区域内的林木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利用感应器捕获监测数据,然后反馈分析,从而精准判断林木的生长状况,为病虫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后期的管理方面也会更加高效,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要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损失,就要做到预防为先,积极采取措施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预防,从而有效减少此类病虫害的影响。此类病虫害在高温环境繁衍生存 ,那么就可以在区域气候变化之前进行预防,通过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的方式进行预防,避免病虫害蔓延。如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区域树木已感染病虫害,那就需要对其进行检疫,特别是松类树木,因为此类病虫多寄生于松类树木的枝干枝叶。我国目前的松树林多是人工造林,在结构、规模方面单一,同一区域多是同一品种,松材线虫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繁衍,一旦有树木感染,便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对区域内松树造成十分严重的侵害[3]。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进行松树林的规划、种植时就要考虑到单一树木结构难以防治地域病虫害的因素,可以在林业结构规划方面作优化,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是我国当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式,其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成效。但是化学防治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合理控制化学药剂的用量,根据区域内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确定化学药剂的用量,用量控制在保证杀死病虫害的基础上不会对区域树木、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当然,用量也不能偏少,否则,难以起到实质性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虫害的天敌产生威胁,导致区域内虫害天敌急剧减少,虽然能够达到杀死虫害的效果,但是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虫害天敌的存在便于生物防治的开展,而生物防治的优点是高于化学防治的,所以,要精准拿捏药剂用量,辅以虫害天敌的防治作用,实现虫害防治效益的最大化。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松材线虫具有趋光性特点,借助这一特性,利用灯光诱杀。另外,还要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能够大大提升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总之,相关部门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到科学防治、有效防治。
做好病虫害的管理工作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举措,其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区域林木的侵害。为有效控制传染源,相关部门应将病虫害的防治纳入日常管理要务之列。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高效处理患病树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患病树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病害大范围蔓延,从而有效降低损失。另外,还要将患病树木运输出去处理,运输期间要严格管理,避免其被贩卖,使得病害蔓延;第二,加强病虫害防治宣传[4]。林区病虫害的防治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参与。为此,相关部门应联动媒体进行宣传,从病虫害的危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宣传,增强民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增强其防治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林业的发展与建设;第三,组织系统全面的培训。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林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专业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效处理和应对病虫害;第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管理,可以对区域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虫害并反馈至终端,便于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总之,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管理工作,从宣传、培训及新技术的应用展开,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病虫害是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亦是我国当前林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病虫害防治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松材线虫这种病虫害,要深入分析其生活规律与产生原因,从根源入手,运用科学技术与手段进行防治。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管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此类病虫害,同时,还要对林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增强其防治认知与技能,并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于病虫害防治,促进松材线虫防治效果全面提升,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