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祖,李富根,朴秀英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
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活动,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榨油、酿造、制糖、制茶、烤烟、纤维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的加工。初级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有些加工过程可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如清洗、去皮等,但还有一些加工过程会使农药残留增加,如干燥等,甚至有些加工过程可能会使农药转化成比其自身毒性更大的代谢物,如发酵、热处理等。
在《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均未见关于加工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描述[2-3]。2020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标准管理问题协商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制订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标准时应当兼顾加工食品。鉴于加工农产品在国内市场流通和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评估方面的数据要求和技术方法等相关规定、分析了加工食品分类以及最大残留限量(MRL)制定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相关领域技术提出了建议。
1.1 数据要求 2017年原农业部颁布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明确了在大豆、油菜、花生、柑橘和苹果上申请登记的农药制剂需提交加工农产品试验资料的要求,除非加工过程中不具有浓缩效应。《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NY/T 3095-2017)中规定了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并给出了相同和相似加工工艺的不同产品之间的试验外推情形。
《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NY/788-2018)中,对黄花菜、茶、啤酒花、菊花、玫瑰、叶类调味料、药用植物、烟草等作物,要求同时开展鲜和干制产品的残留检测,对水稻分别检测糙米和稻壳,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更精确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二是根据需要推荐加工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1.2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原农业部发布的公告《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规定,对食品加工前后农药残留量变化进行评价,计算加工因子,必要时,包括对加工过程中农药性质变化的评价。计算用于长期膳食摄入评估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时,尽可能采用加工因子矫正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P)。目前,我国用于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的居民膳食摄入数据比较保守,并且没有明确给出不同加工农产品的居民膳食摄入数据,通常直接使用初级农产品中的残留水平进行保守的膳食摄入评估,但如果能够获得加工因子,则可以开展更精确的膳食摄入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某些农药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浓缩效应,例如联苯吡菌胺在可食用油菜籽油和虫螨腈在大豆粗油中的加工系数分别为1.5和5[7-8],应尽可能获得相应的加工因子,并使用STMR-P进行评估。
1.3 最大残留限量推荐 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推荐加工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通常考虑对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浓度升高到>1.5倍的加工食品制定标准,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浓度稀释的情况下不制定标准;二是参照CAC做法,由多种成份组成的加工食品,暂不制定农药残留标准;三是加工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有特殊需求的,按个案处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中没有明确描述如何推荐加工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但从近几年我国干制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实践来看,需要在农作物残留试验中要求检测干制农产品中的残留水平(见1.1),由此推荐加工农产品中的MRL,例如茶叶、黄花菜(干)、人参(干)等。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附录A食品类别及测定部位中,列出了已制定农药MRL的加工食品,分别属于谷物、油料和油脂、干制蔬菜、干制水果、饮料类、调味料、药用植物、动物源性食品等类别(表1),目前这些加工农产品与初级农产品一并列入相应的食品类别,这与国际食品法典将加工食品(植物源性加工食品:D类,动物源性加工食品:E类)与初级农产品(植物源性初级食品:A类,动物源性初级食品:B类)分别列入不同类(class)的做法有所不同[10]。
表1 我国加工农产品的食品分类
3.1 最大残留限量数量 GB 2763-2021中,规定了767项加工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占MRL总数的7.6%,涉及247种农药、63种(类)食品。(图1)可看出,根据GB 2763-2021附录A食品分类,调味料类加工农产品中MRL数量最多,占加工农产品中MRL总数的17.6%;其次是干制水果类和植物油脂类,分别占比16.4%和16.2%;其他依次为饮料类、药用植物类、谷物类、干制蔬菜类;数量最少的是动物源性食品类,均为乳脂肪。MRL数量占前5位的单一加工农产品依次为干辣椒(86项)、茶叶(70项)、葡萄干(55项)、棉籽油(25项)、枸杞(干)(17项),其MRL数量之和占加工农产品中MRL总数的33.0%。
图1 不同类型加工农产品中农药MRL数量
3.2 最大残留限量水平 目前,我国制定的在加工农产品中农药的MRL水平在0.01~90mg/kg范围内,最高的是增效醚在麦胚中的MRL(90mg/kg)。分析不同浓度水平的MRL数量分布可以看出:0.01mg/kg和0.01~0.05(不含0.01)mg/kg水平的MRL数量排在前两位,分别占加工农产品中MRL总数的25.4%和21.4%,其次是1~5mg/kg(不含1)和0.1~0.5mg/kg(不含0.1),分别占比15.6%和10.6%,其他水平的MRL数量均小于加工农产品中MRL总数的9%。由此可见,我国加工农产品中MRL水平总体上较低,近50%的MRL水平≤0.05mg/kg,接近分析方法定量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加工农产品中农药MRL涉及29种禁用农药和30余种未登记农药[11],对于这类农药按最严格的标准制定MRL,即采用分析方法定量限,并且对成品粮、植物油脂、干制蔬菜、干制水果、干制调味料、干制饮料类、干制药用植物等植物源性加工农产品(类)均制定了限量标准。
表2 不同水平的农药MRL数量和百分比
3.3 干制加工农产品及其对应初级农产品中的MRL比较 我国加工农产品中农药MRL主要基于我国残留试验数据和监测数据制定。其中,监测数据用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香港规例的评估转化、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MRL制定。基于我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农药MRL主要针对干制食品,包括人参(干)、枸杞(干)、菊花(干)、黄花菜(干)、无花果(干)等干制药用植物、饮料类、蔬菜和水果,其中干制药用植物中的MRL最多。筛选干制加工农产品及其对应初级农产品均制定MRL的情形(共58组),并对MR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图2)可见,绝大多数干制加工农产品中的MRL大于等于对应初级农产品中的MRL,其中井冈霉素在石斛干制、十三吗啉在人参干制、双炔酰菌胺在枸杞干制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浓缩效应,加工和初级农产品中MRL比值均为10,噁霉灵在人参和黄花菜干制过程则表现出稀释效应,加工和初级农产品中MRL比值为0.1。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干制方式下农药残留的降解主要由其理化性质决定,水溶解度和蒸汽压相对较高的农药降解更快,而同种农药在不同干燥方式下的降解主要由光照和温度决定,高温和强光可促进农药的降解。
图2 干制加工农产品及其对应初级农产品中MRL的比值
在加工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评估方面,我国已在农药登记管理中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试验资料要求,制定了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指南和相应试验准则等技术规程,并对干制调味料、干制水果、干制饮料类和植物油等加工农产品制定了700余项MRL,在对加工农产品的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及其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但是,与国际食品法典的商品分类、数据要求、评估技术相比较,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加工农产品的定义和分类,补充完善加工农产品种类,建立系统的食品分类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尤其对于新农药,应提供加工过程中农药归趋数据资料,确定初级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具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物;三是进一步明确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推荐原则、程序与技术方法;四是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用于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的膳食数据表,以开展更加精确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建立我国大份额膳食数据表,逐步开展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