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张家雨
摘要:本研究基于 Lakoff 和 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词汇的隐喻意义、隐喻的语篇功能和隐喻的文化功能三个方面探讨概念隐喻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概念隐喻,得出以下结论:(1)概念隐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一词多义,增加其词汇量;(2)概念隐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篇意识,更好地理解衔接与连贯;(3)概念隐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实现文化意义理解偏差最小化。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专业;英语阅读
引言:
高级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高级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存在着大量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抽象词汇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化背景的积累。分析词语的隐喻意义、概念隐喻的语篇和文化功能可以为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提出。概念隐喻连接两个认知域,即源域与目标域。它是源域(喻体)向目标域(本体)的映射。通过映射,目标域中的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源域中的具体的概念表达意义,从而促进人们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例如Boers(2000)的实验证实,对比于传统词汇教学,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学生词汇的学习效果更好。Littlemore(2001)强调了教师培养学生的隐喻知识对于促进语言理解的重要性。严世清(2001)指出隐喻的美学和教育价值。齐振海(2001)通过分析“心”词语的隐喻意义,指出对于隐喻的理解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文秋芳(2013)探讨了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二语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方法等。总之,概念隐喻对二语教学具有积极效果。而英语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和概念隐喻知识,在这研究有关内容方面更具优势。就此,本研究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主体,探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教学的英语阅读水平提升策略。
二、概念隐喻与阅读能力
(一)概念隐喻与词汇量
英语词汇的发展与概念隐喻息息相关,利用概念隐喻知识,有利于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和词语的隐喻内涵。《高级英语I》第十一课《雨山之路》中"They must wean their blood..." Wean的本义是婴儿断奶,本句中引申为放弃固有的生活习惯,远离家乡。婴儿断奶这一人们熟知的概念领域有助于我们理解克尔瓦人背井离乡的旅程。婴儿断奶的过程是痛苦而无助的,而克尔瓦人远离家乡的旅程也是迷茫而艰难的。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有助于我们对于理解Wean一词的隐喻意义。
(二)隐喻思维与语篇衔接
概念隐喻理论是语篇组织的重要方式。《高级英语I》第七课《日用家当》 “...She washed us in a river of make-believe, burned us with a lot of knowledge.” Wash, Burn等词语是用来描述物品的。这一段落把“人”当做了“物品”,即“人是物品。”通过人们所熟悉的有关物品的相关表达促进读者理解Dee施加于其母亲和Maggie的影响,生动地描绘了母亲与Maggie作为被动听者的形象。在文章的语篇建构中,这一段与前文对于Dee的性格和经历相呼应,映照了下文中Dee与其母亲和Maggie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不同态度,呼应了文章主题即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三)概念隐喻与文化背景
概念隐喻能够体现语篇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概念隐喻的文化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高级英语I》第四课《震惊世界的审判》中“...carrying a palm fan like a sword to repel his enemies.”Palm指棕榈叶(或枝),该词的使用就是典型的文化隐喻。传说古罗马人奖励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斗士棕榈枝,所以Palm也就被引申为“胜利”的意思。在这一例子中,棕榈叶是胜利的标志。本句的意思是“布莱恩手中紧握着棕榈蒲扇,如出鞘的利剑,将要击退他的敌人”。这个文化隐喻体现了布莱恩在法庭上对于胜利的自信以及其所向披靡的气势。
三、阅读水平提升策略
《高级英语》的词汇、句子、语篇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性。在英语教学中,探究语言的隐喻性内涵,发掘隐喻文化背景,探寻隐喻与人类认知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促进其阅读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词汇教学中,学生多以机械记忆为主,词汇的学习过于零散,不成体系。重视概念隐喻理论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抽象的陌生的词汇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相对熟知的词汇理解记忆陌生词汇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词汇量的提升。教师明确概念隐喻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词汇教学中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词汇并促91进其逐步提高词汇量。
(二)语篇教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隐喻的连贯功能,通过显性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衔接与连贯的理解与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析语篇是如何通过外在连接手段和内在逻辑关系实现篇章的衔接与连贯的。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任务中运用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来建构语篇。通过将概念隐喻理论引入写作任务中,学生在写作中就可能更好地实现文章内部的语义连接,从而加深其对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解。
(三)文化教学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多样的思维方式理解不同的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概念隐喻的文化功能,探究词汇及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关于文章内容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增加学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包容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结论
概念隐喻与词汇量、语篇衔接、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教学,如何利用概念隐喻知识讲解词汇间的联系,如何将概念隐喻的认知方式与语篇建构相连接,如何利用概念隐喻的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受到教学内容、教师能力、及学生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英语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和概念隐喻知识,使得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践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赵博(2000-),女,汉族,吉林四平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529。
参考文献:
[1]Boers F.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553-571.
[2]Lakoff G.& Johnson M.Metahp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Littlemore J.Metaphoric competence: A possible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J].TESOL Quarterly,2001b,(3):459-491.
[4]齊振海,覃修贵.“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J].外语研究,2004(06):24-28.
[5]文秋芳等,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6]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02):60-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