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的规划和建筑形式研究

2021-12-06 07:55夏志伟文闻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古建筑乡村振兴规划

夏志伟 文闻

摘要:三亚西岛,作为一个典型的岛上村落,不仅对外交通不便,岛上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岛上房屋多以珊瑚石为主,而且岛上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本文就 如何在工作坊模式下对海南乡村的规划和建筑形式进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西岛 乡村振兴 古建筑 规划

引言: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来海南发展和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三亚市,西岛作为三亚周围的一个岛屿,岛上的旅游开发越来越显著,但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要对西岛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建筑的形式进行研究。

一、西岛的自然资源分析

(1)土地资源

全岛面积约 2.8的地形地貌大致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南高北低,北部为平沙地,由珊瑚、贝壳、砂粒组成,地势低平;中部为草林坡地,为渔村所在地;南部为突兀峻峭的丘陵,由花岗岩构成,最大标高为2.5米。山体南侧与牛王岭岸边有多处礁石,由花岗岩经海水常年侵蚀而成,形态各异。

(2)动植物资源

岛上植物生长茂密,植被多为台湾相思树、小叶桉及少量木麻黄、椰树等热带乔木以及三角梅、草海桐等灌木林,以及相思豆、三角梅、草海桐、仙人掌等灌木林。

其四周海域有丰富的珊瑚资源,尤以东西侧、南侧海岸最多,有扇子珊瑚、鹿角珊瑚、葵花珊瑚、红珊瑚等种类,还有依赖于珊瑚礁生存的珊瑚礁鱼。西岛海洋生物十分丰富,各种热带鱼类和热带海洋植物种类繁多,尤以鲍鱼、珍珠贝、海蜇和热带观赏鱼为最优。

二、西岛的文化资源分析

(1)历史沿革

西岛古称玳瑁洲,1953年以后行政区划则统称为东岛和西岛。199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东岛和西岛就在保护区中。而西岛自有居民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多都为汉族,其中王、陈、麦、廖、曾、谢、周、潘、游、黎等姓都是島上原住居民的大姓,他们最早从福建省甘蔗园村迁徙过来。

(2)婚嫁文化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岛上的通婚情况比较多,那时候都是父母介绍为准,没有彩礼,父母包办婚姻,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开始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婚礼的日子由岛上一个专门看日子的大安公来选择,其中农历的四月和七月是不能举办婚礼的,在结婚的前一天大家会写对联来庆祝,接亲的形式还是最传统的步行,在途中会敲锣打鼓,村中有一个大姐专门提供大型集会所需的桌碗,从早上八点开始喝喜酒,整个喝喜酒的过程一直持续三天,这三天中只要你来就有喜酒喝,因为从早上八点就开始喝喜酒没有固定的时间,所以岛上的喜酒方式都是流水席,来一波吃一波,在进入自由结婚以后结婚开始有礼金,不过礼金较为便宜只要3000元,同时父母也会送一些手镯等首饰。

(3)丧事文化

在西岛,家里有人去世之后会用白色的纸写挽联(大安公写),并将灵堂摆在家里的正堂中间,死者在家摆放一天,第二天出殡,但出殡的时间和埋葬的地点皆由岛上的大安公来定,在下葬以后灵堂在家里摆七天之后在拆,岛上的下葬方式多为土葬。

(4)节日文化

春节:西岛每年的除夕都会打扫卫生,吃团圆饭,除夕当天下午三点开始祭祖,初一早上六点结束,到了初一每家每户都开始相互串门,之前每年春节都会举行排球赛和篮球赛。

元宵节:西岛的元宵节不吃汤圆,而是用年糕和糯米红糖(椰子,芝麻,红糖包在一起)来代替。

清明节:岛上的居民过清明节都是以祭祖为主,但是不同于春节,不在家里祭祖而是在祖先的坟头去祭祖,无论男女老少都去,除了带水果去祭祖以外他们还要杀鹅来祭祖,鹅大多数是从三亚买回来的。

端午节:岛上的居民过端午主要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他们这边的粽子跟外面有所不同,他们这边的粽子是用一种叫露兜的叶子来包,每家每户提前把叶子割好,粽子的主料为五花肉,随着西岛的慢慢开发,露兜开始减少,人们渐渐的用椰子叶来代替露兜包粽子,在端午节这天也有祭祖的活动,买一对菠萝放在宗位前面来辟邪,之前还用露兜的叶芯和一种不知名的叶子包起来,给祖宗“洗龙水”。每年的端午赛龙舟,之前是分为东村和西村两组比拼,到后面分为了东中西三村比赛,比赛前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期间初三、初四进行龙舟练习,初五正式开始比赛,比赛用的“龙舟”都是自己的船

中秋节:中秋节大家都以朋友团圆为主,大家一起赏月到天亮、吃月饼、喝酒、吃烧烤等等,但这些在之前比较多现在都已经比较少了。

(5)军事文化

在西岛,有一个很特别的组织,被称为“西岛八姐妹”她们是由八位女子组成的炮兵部队,成立于1959年并一直流传到现在。自成立以来先后86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进行了实弹射击表演。

(6)手工艺文化

渔网编织: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岛居民也不例外,他们之前大多数时候都是靠出海打鱼为生,因为交通问题和之前科技不发达,村民的渔网大多数都是靠自己手工编织,在之前他们编织渔网的材料是剑麻,将山上的剑麻采摘下来,进行加工直到可以用来编织渔网,村民将山上的木头皮用来给渔网染色,而他们编织渔网的工具是一种叫做箕的工具,之前是村民到其他的岛上砍伐竹子在将其进行加工,而现在的箕都是塑料的,在网上可以买到,而且现在的编织渔网的原材料也从之前的剑麻改为胶丝,根据渔网的大小和用途可用不同大小的胶丝,胶丝的大小通过其本身的细丝数量来决定,编织渔网的结的种类和网之间的间隙则有其用途和捕捉的鱼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单结、双结和绞结。

椰子叶的编织:椰子叶编织是西岛老一辈都会的东西他们在以前都是把编织成的成品用来当做门或者遮阳的东西材料是椰子树上的叶子。

(7)建筑文化

西岛渔村并非一座新的村庄,而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的原住民都是捕鱼为生的渔民,在这个渔村之中,生活的渔民曾经都住在传统风格的房屋之中,而且这种房屋都是长达数十年,百年的房屋居多,由于临海珊瑚众多,所以用珊瑚堆砌而成的老房屋是其最大的特色。

渔村中触目可及的均是采自海里的珊瑚石搭建的房屋与围墙。珊瑚石,也称“海石花”。每一块珊瑚活着的时候本是海里最美的舞动精灵,死后身体的骨架依然充满美丽的纹理。小块的珊瑚石垒砌成房屋,大块的堆叠在一起当围墙。珊瑚石轻且多孔,住在珊瑚屋里就象装了空调,冬暖夏凉,非常舒适。过去,小岛渔村的居所建造大多为珊瑚石房屋,坡型屋顶和平房构架,再铺上片片青瓦,房屋外墙均被刷成白色或是灰黑色,给人自然质朴的厚重感,走在村中,仿佛漫步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却也正由于珊瑚石本身的质轻与材疏,使得以此建造的房屋极易受到风雨摧残。

流年间多少房屋的外壁的水泥剥落,露出形状各异的珊瑚礁石,部分房屋甚至已经坍塌,于外人眼中是残缺的古旧美,然而对于渔村居民却是极大损失,由于不断地修缮带来的不便,甚至可能失去遮风挡雨的居所。如今,原来珊瑚渔村里的房屋许多也已用砖和水泥建造了,有了钢筋水泥的强壮,村民们再也不必担心台风的侵袭,却也从此缺失了原本属于大海的本质与和谐,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西岛现状问题分析

3.1交通不便

西岛人民的主要出行方式還是依靠轮渡,整个西岛一共有三个客运码头,一个是村民自己的码头,两个是景区码头,但两个景区码头根据冬夏洋流的不同分为冬季码头和夏季码头,其他的码头均为娱乐项目码头,民用码头是不收村民费用的,但每天通航时间固定,且数量稀少。游客码头则是每半小时一趟,游客凭票乘坐,村民想坐则需要购买船票,即便如此,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这出岛的唯一通道便被阻断了,受此影响,岛上的物价比三亚昂贵许多,尤其是遇到极端天气,价格更是会上涨数倍。交通的不便利使得如今的西岛人大多离家外出,也使得西岛的发展速度过慢。

3.2就业形势单一且受季节影响大

三亚市政府曾经回收过西岛村民的渔船,虽然有所补助,但还是使得西岛人民失去了吃饭的工具,西岛的土地多为林地,几乎没有耕地,更重要的是,这片林地还是之前驻扎在此的军队所设立的防风林,不允许私人征用,这就导致了岛上的村民既无法从事渔业劳动,又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更无法从事林业,只能在岛上的景区打工。受疫情影响,岛上游客减少,景区为了节省开支,实行轮班制,本来就不多的岗位加上轮班制的政策就导致了,西岛在景区打工的村民基本处于待业状态,或者一周一天班的状态,收入大幅度降低,只能靠在外务工的家人的微薄工资过日子。而那些有一定积蓄开民宿和餐饮行业的村民在旅游淡季的时候收入也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使得村民的收入波动比较大。

3.3规划混乱且与村民存在矛盾

岛上目前处于一种待规划的状态,规划布局比较混乱,各个行业之间的空间布局缺乏联系,且内容单一,多为民宿,但同时也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餐饮行业,大多沿着东部海岸线分布。由于岛上缺乏合理的规划也导致了目前岛上的产业分布和产业结构跟岛上的村民存在矛盾,虽然岛上有一个旅游区,但是这个旅游区没有很好的跟村民还有整个西岛特色融合起来,村民大多只能在景区打零工,一些家里经济条件富裕的能开民宿,除此以外岛上的旅游区与村民再无关联,并且村民生活的区域和岛上的旅游区之间有铁门相互隔开,村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通过,这种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加深了村民和旅游区之间的矛盾。

3.4岛上基建设施不足

整个西岛上的基建设施极少,仅有一个小学,一个卫生院,一个警察局,其他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基本上处于待开发的阶段,且岛上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处于建设当中,村民的生活废水只能是通过自然排放的方式来处理。

3.5岛上新型建筑无法体现当地特色

岛上目前的新建建筑大多为民宿,但这种民宿并没有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只有少数通过旧屋改造而来的你能看出西岛在建筑上的原来的风貌。

四、应对西岛现状问题的措施

4.1合理安排,增加渡船数量

针对村民出行受限大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村民码头渡船的数量,同时合理安排好通航时间,使得村民有更加多的出行时间的选择。

4.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西岛有许多的传统手工艺如:编制渔网、用椰子叶编制的物品、贝壳饰品和自己打磨的一些玉器等,我们可以在村中组建一个手工艺产品委员会,发掘岛内的手工艺能人,充分的利用岛内的资源生产出具有西岛特色的手工艺品,同时跟旅游景区合作来销售,来形成一条具有西岛特色的手工艺品的产业链。

4.3求同存异,听取村民意见

介于村民和岛上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在规划的时候可以召开村民大会,多多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此同时景区方面也要跟村民有一定的沟通,争取实现共赢。

4.4完善基建,保障生活水平

西岛上目前的基建设施严重不足,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应该加快修建,此外还应该修建一个应急的仓库,储存一些能长时间存放的食物,避免因为恶劣天气,村民无法出岛时造成岛内物价飞涨,村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此外一些娱乐设施也要完善,就目前而言,岛上的娱乐活动,全靠村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团队,娱乐类型过于单一,不仅会降低岛上村民的幸福感,还会降低外来游客的吸引力。

4.5吸收特色,发展珊瑚建筑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岛上的一些民宿是通过旧房的改造来的如“喜屋”既保留了当地的特色,又使其具有现代住宅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建筑虽然是混凝土材质,但其在外围贴了一层珊瑚薄片,将内层的混凝土掩盖了起来,给人一种整栋建筑是以珊瑚石来修建的错觉,既能使得游客产生新鲜感,又能体现当地的特色。所以在之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两种方式来达到既能体现当地特色又能让其具有现代建筑的功能。

五、总结

整体来说,目前的西岛存在较大的问题,无论是规划布局还是产业结构又或是建筑形态,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体现不出当地的特色。村民和旅游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矛盾,交通问题比较严峻。这在整个海南目前的村镇中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海南省和内地相隔了一个琼州海峡,出入的方式也限于航运和空运(陆路和铁路都需要通过轮船来通过琼州海峡),交通的不便利使得海南的发展较慢。但海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岛内的文化底蕴也比较深厚,在村镇之间尤为明显,所以在对海南的乡村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跟当地的文化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

夏志伟(1999.11--),男,汉族,湖南郴州人,学生,本科,城乡规划专业 学生

文闻(1986.10.2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海口经济学院,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绿色社区研究。

(校级重点项目:HJKY(ZD)20-09岛屿文化视域下西岛珊瑚民居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2012308016)

猜你喜欢
古建筑乡村振兴规划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