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 杨镔力 张裕杰 王余缆榔 康银红
摘要:研究不同分层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流动,是综合考虑土壤种类与土壤的分层搭配方式而实施的灌溉方法。制订合理的灌溉制度,采用室内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分层类型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有利于控制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缓解水资源紧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壤水分;分层土壤;水分运动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意義
改变土壤分层的搭配方式是提高水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加强对灌溉的研究,针对生产中不同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土壤分层类型和灌溉制度,对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速度提高,科学家建立起水分在分层土壤流动的模型,但目前研究土壤水分的方法仍主要是数量法和能量法[1]。
(二)现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速度的提高使土壤水分的定量数值 模拟研究取得快速发展。1981年Heam等建立了反映植物根系水分状况的土壤水平衡模型[2],1983年荷兰土壤与水分管理研究所的Belmans等建立了计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数值模型SWATRE[3]。
国内,武汉大学李恩羊对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对所建模型作了实验室检验[4],杨金忠提出了二维饱和.非饱和水流运动问题的有限元模型,并在室内进行了二维饱和一非饱和水流运动实验[5]。
二、分层土壤条件下湿润峰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湿润峰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延长单调增加。由变化趋势看,在5min内,分层类型为壤土-黏土-砂土土壤的湿润峰移动距离大,但当湿润峰距离大于5cm后,相同入渗时间内,分层类型为黏土-壤土-砂土土壤的湿润峰移动速度明显高于分层类型为壤土-黏土-砂土土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黏土导水率明显低于壤土。
由图2变化趋势看,在10min内,分层类型为砂土-黏土-壤土土壤的湿润峰移动距离大于砂土-壤土-黏土,可得砂土的导水性大于壤土。在15min后,两种类型土壤的湿润峰移动距离大致重合,原因可能是水均渗入到黏土层,黏土层导水率低,湿润峰移动缓慢,斜率趋于一致。
(1)通过土柱实验,在土壤夹层厚度相同且流量相等的情况下,清水灌溉土壤湿润锋运移时间表现为t(粘土)>t(壤土)>t(砂土),黏土对水分下渗抑制作用最好。
(2)由三个图对比得,湿润峰距离随入渗时间增加而趋于稳定,随着清水入渗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湿润锋移动的距离也不断增加,且速度由快变慢。当湿润锋抵达不同土壤分层的交界处时,湿润锋的移动也有明显的停滞作用,并且当土壤达到下一层时湿润锋的下降的速度明显低于上一层土壤。
三、不同组合的分层土壤对于含水率的影响
含水率作为土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根据测定不同类型铺设的土壤在相同浇灌条件下的含水量,探究不同层次的土壤对于水分流动的影响。
两层土壤水分流动实验由六组数据对比可得,上两层土壤的铺设方式不同对于底层土壤含水率有影响。分层类型为砂土-黏土-壤土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大,壤土-砂土-黏土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小。分层类型为壤土-黏土-砂土、壤土-砂土-黏土土壤体积含水率有增大趋势;黏土-砂土-壤土、砂土-黏壤土、黏土-壤土-砂土土壤体积含水率有减小趋势。通过三种土壤含水量的对比可得,持水能力以粘土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低。
总结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日趋紧张,研究不同分层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流动,明确不同分层类型下的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移动状况,确定最适合的分层方式,有利于实施农田用水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缓解水资源紧缺,解决农业资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长江,赵勇,王建华,龚家国,田济杨,水科学进展[N].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和模型,2018(11):29-6.
[2]Constable GA,Hearn A B.Irrigation for crops in a sunburnidenvironment[J].Irrigation Science,1981,3:17-28.
[3]Belmans C,wessling J G,Feddes RA.Simulation of water balance of a cropped soil:SWATER [J].Hydrology,1983,3:17-28.
[4]李恩羊,渗管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拟[J].水利学报,1982(4):1-10.
[5]杨金忠,二维饱和与非饱和水分运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9(4):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