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瑜 张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也成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历史任务。让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的要求,以此促进乡村可以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总结出点行之有效的途径,促进乡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乡村振兴;服务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农村表现的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应当突出体现在教育扶贫和精准帮扶上来。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路径,是当前高校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自从国家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规划以来,高校在此战略规划中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也看到了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因此在部属高校通过不断创新形式、开拓举措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一、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增强服务意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地方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学校发展的优先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升级,对于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帮扶模式。一是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把服务乡村振兴明确写入地方高校发展规划,引导师生关注乡村振兴,激发教师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激励学生到基层乡村就业。二是工作机构优先设置。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能机构,进一步拓宽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空间。从物质的丰富改为精神的支持。在扶贫的初级阶段,高校多关注物质层面的丰富,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促使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随着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精准扶贫的战斗焦点主要集中在精神层面。通过转变贫困地区人口的思想观念,科学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观念。精神层面的提升,是精准扶贫战役决胜的关键,也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勢的重要举措。
二、明确核心关键问题,提升服务能力
高校在相关扶贫工作的进程中创造性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扶贫举措,即将特色的扶贫举措与国家、政府的宏观政策整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力的体系与格局,打造出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科学合理性的扶贫机制,筑牢精准扶贫的良好基础。只有实现政策与举措的协同,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发挥作用。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应当解决好“科研与生产的转化”问题。地方高校应吃透、把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对自身专业学科设置、科学研究方向等做出相应调整,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一是提升校地合作能力。地方高校应主动融入当地政府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加强“校地合作”平台建设,把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设计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实现深度融合。二是提升校企合作能力。农业生产企业和涉农企业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地方高校应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创新和人才优势,结合企业在资金、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有效模式和共同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长效机制。三是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农业发展已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更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三、确立合理正确路径,培养适宜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通过依托科研项目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竞争形势的愈演愈烈,社会和市场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每一次科学技术上的进步都会引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层面的发展和变革。因此,依托科研项目,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人才培养的类型要适宜。应积极跟进乡村振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发展情况,及时增加脱贫地区公费师范生培养与供给,引导优秀毕业生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人才培养的方法要适宜。研发、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所需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胜任力模型,实行精准化培养,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高适宜人才培养的效率。三是人才培养的路径要适宜。适宜人才除了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适宜人才的培养除了重视第一课堂外,还要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延伸到课外,延展到乡村产业建设的实践一线,构建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的“三个课堂”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健全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相结合
高校师生作为连接高校与乡村之间的纽带对于高校力量投入乡村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理念,让高校学生和教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方面策略。“走出去”是指将高校的思想和高校的理念带到乡村中,引导乡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高校的理念技术以及相对应的资源带到乡村,让乡村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持,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引进来”是指将现阶段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引入校中去做研究,寻找出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每一个乡村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对号入座针对乡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与乡村相符合的策略才可以更好地解决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传递数据和信息,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定期地和乡村进行沟通。乡村提出在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高校通过讨论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乡村振兴更有指导性,并定期地给乡村普及一些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让乡村有更多的理念支撑。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02 -04.
[2]苏迪,韩红蕾.乡村振兴战略下开放大学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9):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