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可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彰显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大学生思政教育基础较差,内容缺乏时代性,且不重视思政教育内容的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深度融合,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文化自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高校教育工作中,学校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凸显思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文化自信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发展[1]。如文化自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豪感,完善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但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中也要應对诸多挑战。对此,高校需不断创新、发展思政教育,以提升该环节教育的水平。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习主席也提出了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将文化自信作为最核心、最重要的自信[2]。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本质和前提。十九大中,习主席又一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意义,要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要丰富文化自信的内涵,从而展现文化自信的价值,证明党的文化自觉性。
二、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1.促进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不同文化间持续交融,世界文化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特点。大学生需要准确辨别好的文化和坏的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冲击日益明显,大学生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树立错误的三观[3]。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以中华传统文化武装自己,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引导大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中华文化,这也是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2.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实效性是评价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思政教育需以文化为基础和前提,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融入文化自信,能够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上述文化引入大学校园,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影响大学生,以无形的精神影响学生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4]。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具体策略
1.社会提供必要支持.首先,建设校外文化培育实践的有效途径。人们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实践,创建校外文化培育实践渠道能够延伸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创建校外文化培育实践途径的过程中,高校需深度挖掘,积极探索当地的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前人事迹,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等,在参与上述实践活动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社会文化,在亲身体验之中加深对文化的体悟,改变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社会文化组织也应与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共同建设和延伸校外文化培育实践基地,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和多样化特征的校外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文化需求。
其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并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环境对人的影响尤为显著,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社会各界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良环境,对大学生起到了文化熏陶的作用,促进了高校文化自信的培养。
2.加强平台建设.首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思政理论课程,另一方面也需关注其他课程。全面展现主渠道的作用。思政理论课中可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课本中的内容授课。为此,教师需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要与经典文化资源充分融合,以此展现文化自信的关键作用与价值。
其次,在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氛围,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个人行为乃至三观产生正面的影响。校园文化、民族文化及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大学生需要在健康的、积极的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力求全方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合理利用网络和广播等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和社团协会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以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和辩论比赛,使标语更具时代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标语,体会标语的内涵。在国庆节、青年节等重要节日组织纪念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有效融合。
再次,加强优秀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推动优秀网络文化发展。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日益完善,同时,也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我国网络文化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网络文化管理,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打造和谐的环境,能够为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铺平道路,拓宽路径。
当前,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依赖手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媒体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的优势,全方位展现移动媒体的作用。此外,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上整合并传播思政教育资源。应用互联网创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资料系统,指派专人加强系统管理,做好分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查找和使用资料信息提供便利的条件。高校专业人员需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优秀文化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网络管理工作中,全面发挥其优势,规避网络自身的不足,力求在互联网的支持与推动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已是必然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其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思政教育人员也应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更加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主动参与到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行列之中。树立文化自信是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加强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增强社会影响力及综合国力的基础,有利于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9(8).183.
[2]杨思忆,刘国凤.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思路研究[J].农家参谋,2020(13):290.
[3]姜会,王丹,沈鑫.文化自信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24(05):34-35.
[4]张晓霞,潘贝贝.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5):42-45+85.
[5]唐启政,刘荣.文化自信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10-111.
作者简介:陈富雄(1971年10月-)、男、汉族、广西容县、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