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认知研究

2021-12-06 07:42李菊英张炼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晒太阳

李菊英 张炼

提要:本研究基于构式语法,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层面展开对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句法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中的非典型宾语“太阳”可视为“施事宾语”,“施事宾语说”是具有其解释力的;在语义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在语义上实现了压制效果,相较于“晒NP”的呈现中性语义效果的常规构式义,以及其被动结构“被晒太阳”的消极语义效果,“晒太阳”这一结构则凸显积极的感情色彩;在语用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趋向于与常规的“晒NP”结构,凸显“人”为核心话题。

关键词: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构式语法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的动宾短语中,其宾语大部分是受事宾语和结果宾语。所谓受事宾语是指动作行为直接作用或涉及的事物,如“吃饭”、“洗脸”、“刷牙”、“穿衣服”等动宾短语中的“饭”、“脸”、“牙”和“衣服”等都是受事宾语。结果宾语是指动作或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影响,例如“写歌”、“画画”、“造船”、“包饺子”等动宾短语中的“歌”、“画”、“船”、“饺子”等都是结果宾语。以上两类宾语是动宾短语的常规宾语,而以上所列举的动宾短语都是正常的语义搭配,从字面语义上都容易理解,通常将其称为“常规动宾短语”。

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有些动宾短语,例如“养病”、“吃大碗”、“考研究生”、“来客人”、“吃食堂”等此类动宾短语中的“病”、“大碗”、“研究生”、“客人”、“食堂”、“晒太阳”等虽然在句法上,占据表层宾语位置,是动词的论元,但从语义上,这些宾语表现为原因、工具、目的、施事、处所等语义角色,不是动词的必有成分,这类宾语被称为“非典型宾语”(陈蓓,2020),而以上所列举的动宾短语可称为“非常规动宾短语”,其在结构和语义搭配上发生了错配现象。

由于在结构和语义层面发生龃龉,“非常规动宾短语”引起了众多语言研究学者的关注,有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也有大量基于认知视域下的定性研究,而对于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研究,研究学者们持有“施事宾语说”、“惯用语说”、“工具说”、以及“场景宾语说”等不同观点,尚未达成较为一致的观点,且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更多句法、语义特征有待进一步挖掘。

因此,本研究拟基于构式语法,对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进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在句法上具有什么特征?

2)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在语义上具有什么特征?

3)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语用上具有什么特征?

二、研究回顾

1.非常规动宾短语的相关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非常规动宾短语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而受到众多语言研究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较为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梳理,根据其研究手段可以将有关非常规动宾短语的研究分为两大类,即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和认知视角的定性研究。

非常规动宾短语的语料库量化研究,即为借助汉语相关语料库,对非常规动宾短语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从而挖掘其共性特征。陈蓓(2020)选择《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1337个动词为语料,借助中文词汇特性速描系统来逐一考察每个动词的宾语,再通过人工分析,找出所有的非典型宾语,也即是非常规动宾短语中动词所携带的宾语,并对非典型宾语进行分类研究,将非典型宾语进一步分为工具、处所、材料、 方式、目的、角色、来源和时间等八个小类。同时还归纳得出非典型宾语结构具有共现制约、介词引导、动性减弱等特点。

认知视角下的非常规动宾短语定性研究在语言学界中有大量的研究,包含转喻、隐喻、图示、构式语法、生成语法等不同理论框架及角度的研究(郭继懋&陈爱锋,2021)。其中有许多研究学者对非常规动宾短语“吃食堂”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对其所携带的非典型宾语及结构特征进行了考察(田良斌、孙文统&庄会彬,2021;胡勇,2016)。

2.“曬太阳”的相关研究

关于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讨论,以及该结构所携带的非典型宾语“太阳”的性质的探讨,研究学者所持观点不一,主要有“施事宾语说”、“惯用语说”、“工具说”、以及“场景宾语说”等。

“施事宾语说” 将“太阳”视为“施事宾语”,认为“晒太阳”实际应该是“让太阳晒”,故而将“太阳”视为“晒”这个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行为的缔造者,使得 “太阳”在句法上作为“施事”成分沈林(2004)。“惯用语说”将“晒太阳”视为习惯用语,例如焦阳(2003)将“晒太阳”等同于“开花了”、“下雨了”等自然现象,认为其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生自灭的现象。因而将部分学者所认为的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所存在的施受关系解释为在长期使用中已经约定俗成的。“工具说”则认为“太阳”并非“施事宾语”,而应该作为工具成分庄会彬(2018)。“场景宾语说”由田良斌(2020)提出,该学者认为“晒太阳、淋雨、吹风、烤火”等非常规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太阳”、“风”、“雨”、“火”等是在小句中场景凸显的结果,可以视为广义上的处所宾语,即“场景宾语”(田良斌,2020),他认为“晒太阳”中的“太阳”和“写毛笔”中的“毛笔”有所区别,“毛笔”这些人造的、可以操控的事物看作工具不难理解,但“太阳”数自然之物,将其视作工具难以令人信服,并且就语义来说,“太阳”能量的来源,主语是分句中的直接受事,而“毛笔”显然不同,故将“太阳”视作工具成分有些牵强。为此,田良斌(2020)基于“场景凸显识解”对“晒太阳”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得出“太阳”应该被看作是从“场景”成分转变为“界标”成分,从而达成句法凸显的结论,而主张“太阳”作为“场景宾语”的观点。

综上可见,前人对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讨论还未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且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更多句法、语义特征有待进一步挖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构式语法继续探讨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挖掘其句法、语义特征以及语用特征。

三、理论框架

构式语法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是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逐渐兴起的,是基于认知语言学之上的理论体系。近三十年来,构式语法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其理论发展目前已颇具规模。构式语法家族目前已经发展出数个分支,最有代表性的是伯克利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和激进构式语法理论。

很多国内学者也展开了对构式语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尤其出现了一批运用该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王寅(2011)出版了《构式语法研究》一书。此外,国内也已经有学者基于构式语法展开了对非常规动宾短语的研究,如张建理(2019)从概念图式与语言构式互动的路向展开了对晒事件全面考察及研究。

构式理论认为出构式语法就是语义结构和音位结构的配对,是形义配对体的完形。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出来(张云秋,2004)。因此,本研究,拟基于构式语法这一理论框架,对非常规动宾短语 “晒太阳”的进行认知研究,挖掘其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特征。

四、分析与讨论

1.句法特征——非典型宾语“太阳”具有施事性

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的宾语为自然存在物,不可操纵,因此不具备工具格的基本特征,将其看作工具宾语未必妥当,在前文的文献回顾部分也有学者已经否定了将“太阳”视为工具的观点,故再此不将其作“工具宾语”讨论。

文献回顾部分同样提到部分研究学者对“晒太阳”持“施事宾语说”的观点,本研究将基于构式语法,对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进行分析,以探究“太阳”是否有可能作为“施事宾语”成分。

基于构式语法, 施事宾语构式的形义表述为: 主语/受事+动词+宾语/施事。以“李四晒太阳”为例,动词和施事宾语构式的动态互动过程可以构拟如下:动词“晒”所突显的参与者角色为“晒者”(对应“太阳”)和“被晒者”(对应“李四”)。依据我们的认知背景,参与者角色“晒者”(太阳)应当实现为主语,作为施事成分,“被晒者”(李四)实现为宾语,作为受事成分。但显然“晒者”(太阳)与构式受事论元角色语义不匹配,另一参与者角色“被晒者”(李四)同样与构式施事论元角色不匹配。于是构式启动机制压制动词,“晒者”(太阳)与构式的施事熔合并实现为宾语,构成“施事宾语”,而“被晒者(李四)”则与构式的受事熔合并实现为主语。

由此可见,在句法层面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中的宾语“太阳”被视为“施事宾语”基于构式语法是有一定解释力的。

2.语义特征——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凸显积极感情色彩

“晒NP”的句子结构中,NP通常为无生命的物质,构式语义是利用光照使其增溫或变干,从语义及语境的色彩来看,基本呈中性,例如常规动宾短语“晒被子”,只是简单的陈述利用光照使被子变干的行为,在语境及语义上不附带个人的感情色彩,如“小李晒被子”,只是简单的陈述主语“小李”有“晒被子”的动作和行为,而被子经过“晒”,也即阳光的照射而变干的过程,从语义和语境上看,感情色彩呈中性。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更多地是表达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其隐含的意义是主语主动去承受“晒”的动作,去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完成取暖的过程,例如“太阳出来了,我们出去晒晒太阳”这种类似的生活场景出现的“晒太阳”多表达主语主动去迎受太阳光,其语义上隐含着一种积极的感情色彩,这与 “晒NP”结构常规构式义是不一致的,也即是说,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在语义上实现了语义压制。

此外,基于前文分析得出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中的“太阳”可视作“施事宾语”,根据其构成语素“晒”和“太阳”之间的符际关系为“被太阳晒”,而在生活中“被太阳晒”却更多地去强调晒太阳致使的消极结果,例如“小李被太阳晒黑了”“我快被太阳晒死了”等等,往往透漏着主语或受事者的不满情绪,讨厌被太阳晒,在语义上呈现消极的情感色彩。

那么,可以试做如下推论:“晒被子”结构可以归结为规则的动宾“V-NP”结构,而“晒太阳”则是一类特殊的“晒太阳”结构,该结构并非由某种深层结构转化生成,它具有不同于规则结构的特殊语义,且隐含积极、愉快的语义色彩的结构,而该语义是整个结构所特有的,不能做出组合型的解释,这恰恰符合构式语法对于构式的分析。

由此可见,从语义层面上看,“被太阳晒”这类符合句法规则的句式所表达的含义,距离我们日常表达中的“晒太阳”所表达的语义相差甚远,同时也体现出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相较于常规的“晒NP”结构,实现了语义压制,凸显出积极的感情色彩。

3.语用特征——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凸显“人”为话题

基于前文的分析“太阳”作为施事宾语成分,那么 “小李晒太阳”和“太阳晒小李”两个结构所想表达的含义可以说是非常接近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晒太阳”的结构却更为常见,这是因为信息的不同组合方式对语句内部成分的顺序排列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即信息结构对语法结构具有制约作用。

在句子结构中存在话题和焦点两个基本的信息单位。“话题”的语用功能是言谈的起点,起到引起语句命题的作用,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形式主语的位置上,而“焦点”通常包含的是命题的焦点信息或新信息,一般是指句中除话题之外剩下的部分。

基于信息结构,“小李晒太阳”的话题是“小李”,此句的命题是“小李在干什么”,而“太阳晒小李”的话题是“太阳”,其语句命题是“太阳在干什么”。前者的话题和命题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情景明显要多于后者,且“小李晒太阳”这样的结构能够平行于“小李晒被子”这样的常规“晒NP”结构,从而体现出“人”的核心话题地位。

由此可见,在语用层面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更趋向于平行于常规的“晒NP”结构,凸显“人”为核心话题。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构式语法对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层面上挖掘其特征,发现:在句法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中的非典型宾语“太阳”可视为“施事宾语”,“施事宾语说”是具有其解释力的;在语义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在语义上实现了压制效果,相较于“晒NP”的呈现中性的常规构式义,以及其被动结构“被晒太阳”的消极语义效果,“晒太阳”这一结构则凸显积极的感情色彩;在语用上,非常规动宾短语“晒太阳”趋向于与常规的“晒NP”结构,凸显“人”为核心话题。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 1995. Const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g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陈蓓,2020,汉语非典型宾语的语料库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140-146页。

[3]郭继懋、陈爱锋,2021,从谓词转喻看“飞上海”等非常规动宾短语[J],《中国语文》第3期,263-270+382页。

[4]胡勇,2016,“吃食堂”的认知功能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342-355頁。

[5]焦阳,2003,施事宾语句的结构类型和特点[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25-28页。

[6]沈林,2004,略论“动词+ 施事宾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存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期,68-70页。

[7] 田良斌,2020,“场景宾语”的认知语法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89-101页。

[8] 田良斌、孙文统、庄会彬,2021,“吃食堂”类结构的外框架模型诠释[J],《现代外语》第1期,1-12页。

[9] 王寅,2011,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张建理,2019,晒太阳事件所表述的汉语构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138-144页。

[11]张云秋,2004,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12]庄会彬,2018,汉语“晒太阳”现象的融合理论阐释[J],《语言学研究》第2期,95-107页。

基金项目

贵州大学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贵州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DGJYJ2020008。

作者简介

李菊英(1992-),女,贵州惠水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

张炼(1975-),女,贵州遵义人,英语语言学博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生态语言学。

猜你喜欢
晒太阳
小狗晒太阳
小鸡晒太阳
晒太阳
我陪花儿晒太阳
晒太阳
小熊晒太阳
为什么蜗牛走得慢?
冬天,宝宝怎样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