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摘要: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多的国家,马铃薯在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马铃薯营养含量大,口感软糯香绵,入药后可医治胃疼等疾病。目前,马铃薯的种植较为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出现了不同的马铃薯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但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马铃薯的选种、在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的确定、肥料的使用、种植的环境和土壤的保护等,这些对马铃薯的生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控措施
1马铃薯种植管理要点分析
1.1选择品种为首位
重视并严格选择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品种有以下4个要素:第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种植环境来挑选合适的品种;第二,要实地考察,全面了解病虫害高发种类,避免选择这类品种;第三,要选择生命力强且适应性强的品种,这类马铃薯在种植中易存活,产量以及品质也是有一定的保证;第四,选择光滑、个头大的马铃薯,外观优质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陇薯3号马铃薯,鲜薯淀粉达到21.2%,其植株有抗菌性,耐储藏。不同品种质量的马铃薯在不同环境、土质下生长的速度以及抗病能力都是不同的。选择优质的马铃薯种可保证马铃薯的生长速度、减少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
1.2块状催芽技术
为了保障马铃薯的存活率,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可通过块根催芽法的方式来达到此目的。种薯播种前,先将其切成块状,每一个马铃薯块都必须确保有牙状结构,通过人工切块,再将马铃薯块放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清洗,以做到细菌的清除,让整个种薯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虽然当前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种薯的发芽率也在大大增加,但这为农民大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选地和整地
马铃薯的适应能力较为广泛,能够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发育,要想确保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就要选择高产和稳产的品种,选择生产潜力比较大的、土质疏松的、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以及排水灌溉便利的种植地,防止在土质黏重的土壤里种植。其次,马铃薯是茄科类的作物,并不适合在同一片土地中连着多年种植,所以,必须要制定一套轮作制度。应防止和茄科类的作物还有甜菜等进行轮作。马铃薯适合和禾本科作物还有豆类进行轮作。同时,前茬的作物收获以后,要进行分工处理土壤,应深层翻耕土壤和灭茬,保证地面是平整的,整地的深度保持在30~40cm,整地结束以后还要保证地表没有大的土块。
1.4合理播种
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当中,行距要保持在50~60cm,株距应保持在20~30cm,通常马铃薯播种量保持在3800~4200株/667㎡。在进行播种的时候选择精量播种机来播种,一次性就可以完成起垄、镇压、开沟、播种,还有施肥的工作。另外,开沟的深度要保持在10~15cm,播种的深度则控制在8~10cm。
1.5施肥管理有原则
马铃薯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化肥。马铃薯最喜欢钾肥,其次是氮肥,最后可以施加少量磷肥。有机物可以很好的增加土壤中的通透性、改善土壤土质,能促进马铃薯块茎后期快速生长发育。在马铃薯的早期生长发育时,要做到早施追肥,充分满足后期生长发育的需求,在开花时期要施加适当的化肥。雨水和温度都充足的季节,会大大增加化肥的转化效益,能够使马铃薯在生长中获取足够的养分。
2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2.1真菌性病害
馬铃薯干腐病、早疫病、癌肿病、晚疫病、粉痂病等都属于真菌性病害。在生长期间最常见的则是晚疫病与早疫病,当马铃薯患有晚疫病时,叶片会有暗绿色的斑点,不管是幼苗还是已成熟的块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种植后要及时观察,将病苗及时铲除,做好药剂防治工作,建议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甲霜灵锰锌兑水进行喷洒;当马铃薯患有早疫病时,叶子发黑且有明显病斑,逐渐变成褐色直到干枯,块茎感染时会发生霉变状况。在种植前就要做好杀虫处理,一旦感染,可连续喷洒1周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进行防控。
2.2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黑胫病对马铃薯的健康成长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一定要对黑胫病加以重视,提高警惕,黑胫病发病时,在马铃薯上的具体表现是马铃薯个头偏小、颜色发黄。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叶片变黑或直接枯萎,且植株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主要途径是:播前通过浸种的方式来处理。
2.3地老虎
通常马铃薯生长到10cm左右的时候,小地老虎幼虫就会啃食马铃薯的根茎,进而使马铃薯植株出现缺苗和死亡的情况。要想防控地老虎,在种植的时候,就要及时除草,清除杂草里面老虎的虫卵。其次,在幼苗生长期间,应设置诱虫灯诱杀地老虎。若是虫害较为严重,则可以使用喷洒化学药物来防治,通常使用辛硫酸还有氯氰菊酯来喷施。
2.4蚜虫
蚜虫主要吸食马铃薯叶片上的汁液,使得马铃薯叶片干枯、卷曲,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作用。蚜虫还会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植株健康的生长。马铃薯生长期间,若气候较为干燥,就会出现大量的蚜虫。这时可以采取黄色板来诱杀,可以适当地喷一些抗蚜威杀虫剂还有联苯菊酯来防治。
2.5病毒性病害
卷叶病、奥古巴病、A病毒、印花病、花叶病、Y病毒等都是属于马铃薯的病毒性病害,这些病害主要在种植期间受外部因素感染而发生,最为主要的是马铃薯卷叶病,被感染后会出现叶片向内翻转,叶片硬化,在复合感染下会导致马铃薯条斑坏死,此病害易感染,所以一定要将病株销毁,同时配合使用专用杀虫剂;马铃薯感染花叶病后会有2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由X病毒引起,称为普通花叶病,通过汁液传播后叶片会有黄色和绿色的斑点;另外一种是由Y病毒引起,称为重花叶病,通过蚜虫和汁液传播后会植株出现黑褐色的条纹斑点。
2.6防早疫与晚疫
在马铃薯的种植期间常见的病害就包括早疫和晚疫,当马铃薯染上早疫后,马铃薯植株的叶片会长出一些没有规则的斑点,然后马铃薯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枯萎现象。马铃薯产生早疫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高温干旱和营养失衡。当马铃薯发生这种病害后,应该趁早治疗,同时要合理施肥。晚疫病对马铃薯危害也不容忽视,轻疫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重疫病可造成30%以上的损失。黄豆叶、茎、花都可能遭到晚疫病的伤害,这种疫病在植株上的表现主要是在植物的叶片呈现一些没有规律的淡褐色斑点,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叶片就会呈现出卷曲的态势,当温度升高时,叶片的背面就会存在白霉的现象。晚疫疾病传播的途径包括清晨或阴雨天气,当叶片被水沾湿后,病菌包子就会及时侵入。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选择抗病品种;另外一种是药剂防治;重视疫情防控,在发病的前期阶段就及时消灭病株当病情严重后,应立即喷药,遏制疫情的逐步扩散。
结论
马铃薯是一种常见作物,它的种植面积很大。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不断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种植过程中,应掌握科学的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种薯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合理灌溉、合理施肥、配合药物防治,能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的黑胫病,以及早、晚疫病等。害虫一旦发生,应及时防治,以免病害扩散,造成更大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盼.马铃薯种植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27,35.
[2]顿珠卓玛.马铃薯种植技术[J].西藏农业科技,2020,42(1):59-61.
[3]王沥清.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J].山西农经,2019(7):120.
[4]刘光雯,刘定华.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与推广发展探索[J].乡村科技,2019(1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