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21-12-06 21:24徐冠楠肖霞程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能力

徐冠楠 肖霞 程倩

摘要:为满足时代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必然要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培养的体制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不仅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还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现路径。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人才结构失衡、本硕博贯通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以本科为基础,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

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制度、体制机制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起着指导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对于人才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也需要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满足时代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必然要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培养的体制机制。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通知中就指出:要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工作,探索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进行理论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基于科研管理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思政课教师跨专业教师较多,专业基础扎实、理论素质较高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由此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中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过硬的科研能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思政课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课程的专业化,进而增强教学内容说服力。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现路径。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传统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須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要通过贯通的方式,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连接在一起,进行科研能力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培养。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人才结构失衡。截止目前,我国正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的高校仅存在8所。在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也仅有4所学校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本科生。该专业的本科生数量非常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生相较于本科生而言,数量反而相对较多。正所谓,“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生数量的稀少,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结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本硕博贯通不畅。众所周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必须要使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学生之间得到贯通,使得人才能够得到系统的培养。但是,目前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硕博贯通出现不畅,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也受到了影响。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顺畅。部分高校没有树立贯通式、系统化的培养意识。设置专业课程时,总是重复设置课程。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材体系也有待完善。部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核心教材尚未编写完成,部分最新增设的课程所涉及的教材编写工作还没有开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此同时,教学管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当前,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整合重视不够,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与路径

一方面,以本科为基础,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结构,要始终做到以本科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学校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进行战略规划,开展宽口径招生,通过大一阶段跨学科通识培养,大二阶段进行专业分流的方式,由此,可以更好地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的规模及其质量。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学院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整合全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从历史学院、法学院等学院调配优秀的教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本科生跨专业讲授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特别是知名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为本科生授课,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本科教学督导组,创新设立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新生导师制、学术导师制、本科生文献制等制度。此外,还可以聘请国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全英文的专业前沿课程,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把握专业的前沿知识。

另一方面,贯通设计,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应当在本科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知识基础。在硕士阶段应当集中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和研究方法。在博士阶段则应该引导学生全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通过贯通式、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对研究生开展主文献制度建设,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系统开设主文献研读专业课程。并且要进一步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责任制。同时,着力探索本硕博一体化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教学管理体系,引导教师在本硕博各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下一步,将着力完善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全程管理,持续推进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和一体化的教材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广友,陈顺琼.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

[2]王颖,思想政治教育本硕博相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6(12).

基金资助: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协同育人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式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基于科研管理的视角”(序号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能力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