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06 10:34李霞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贵州乡村振兴对策

李霞林

摘要:本文对贵州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贵州;乡村振兴;对策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的新期待,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新时代全党全国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一、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虽有大幅度发展,但供给总量不足,整体水平仍然滞后;虽然实现村村通公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产业集聚效应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组织支撑体系薄弱。虽然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带,但缺乏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其次,市场机制不完善,开发程度低,政府支持力度尚待提高。贵州民族地区长期所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与农业小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所依存的市场机制的完善,主要体现为,市场主体结构发育水平低;市场开发程度偏低;市场中介严重短缺等。

(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与主导力量,其文化素质状况如何,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然而,贵州民族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2005年,贵州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92%;中专以上为1.68%;大专以上为0.49%;全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仅为6.75%,与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7.3年仍然有差距。在农业生产领域,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比较差,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这种落后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健全。一是管理体制高度分散、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统筹办法不一,仅医疗就涉及劳动、民政、扶贫、民族宗教、卫生、移民等部门。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效应;二是保障的品种单一。贵州民族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其他的社会保障尚未充分开展。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机制仍不健全,更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讨论重大集体事务时往往以党员会议、村干部会议取而代之或基层组织主要领导说了算,没有体现村民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二是后备力量不足,基层组织发展困难。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困难,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二、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贵州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要求,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 加强贵州民族地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电力网、信息网络、通信等建设,宽带进村、降费提速的进程,因为农村的需求日益迫切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在全国市场具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标准,走农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绿色农业發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农业特色产业。如贵州“老干妈”油辣椒、“黔山牌”蔬菜等已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应以“黔茶”为品牌符号,打造“贵州高品质绿茶”等一系列具有独特地域优势的农产品。推进特色优势种植业向良种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三)提升民族地区农民素质

实施乡村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制定提升农民素质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情况列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充分发挥贵州农业云平台作用,扩大“文化驿站”农村覆盖范围,依托云平台和“文化驿站”实现农业信息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共享。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发展战略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进程。一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基层组织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话语权和公信度,完善基层干部培训机制和基层民主工作机制,健全乡村各种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和民主决策制度,让农村建设规划、村集体土地使用、公益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财务支出、惠家政策落实等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化和民主化。二是抓好队伍建设。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认真做好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乡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办好村干部高中、大专学历培训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干部工资低,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问题,将基层组织干部工资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吸引农村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要以新发展理念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当务之急。首先是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如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如管理体制、资金筹集和使用、保障项目的标准和待遇以及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要通过立法,切实保护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大投入,逐渐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农村人口中的老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率先进入城镇,享受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覆盖,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和共同发展。以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建立起与民族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并给民族地区更大的优惠条件,来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新华网.

[2] 杨光辉.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智力保障[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2,(06).

[3].张坤.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2016(25).

猜你喜欢
贵州乡村振兴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走,找对策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