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

2021-12-06 20:53王昊东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中等收入陷阱

王昊东

摘 要:回望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1960年101个中等收入国家,至2010年只有13个先后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国家普遍发展乏力,有的甚至回退至低收入经济体。实际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最初的现代化进展是很顺利的,20世纪70年代便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这些国家目前仍未突破高收入国家人均12535美元的下限。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人均GDP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由于未解决好发展问题,至今仍是中等收入国家。一个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值得深思。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先发优势;后发优势;利益与流动固化;自发合作与秩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50

1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探究

世界银行在2006年发布《东亚经济发展报告》,其中提出,鲜有中等收入国家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这些国家通常经历了一段时期高速增长后,便跌入经济增长停滞期,既缺乏低收入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在高尖端技术开发上处于劣势。美國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发表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后,骚乱、动乱、暴乱等问题频发,政治局面混乱,其他国家虽然政治能勉强保持稳定,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现代化象征着城市化、工业化和教育水平提升等深层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必然导致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需求的增加。对一个国家严峻的考验是如何通过将这些新的社会诉求和社会力量吸纳至体制内。一旦制度化的发展速度无法匹配现代化的要求,将导致社会秩序紊乱。

2 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

(1)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将该国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的相对水平比较得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能高于发达国家,则无法缩小和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陷落中等收入陷阱。一国人均GDP的增长是建立在技术不断研制、产业不断升级、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其发明、技术和产业一直领先于世界,所谓先发优势,从定义上讲是先行者对革命性的产品居垄断地位,即领先技术和产品带来持久稳定的竞争优势。只有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重视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才能获得并保持先发优势。这些优势是依靠自身进行成本高、风险大的发明来获得。这和一个人若要一直身居前列,就要比追赶者更努力的学习、创新,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道理。

(2)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和发达国家发展路径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依靠引进、吸收、再创造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做法风险小、成本低,不用重复先发达国家走的弯路,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自上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年均GDP的增长大约为3%,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能够实现30多年年均GDP近10%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充分把握了后发优势。然而后发优势只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片面的优势,如果只是一味利用后发优势,其角色不过是追赶者。甚至在后发优势的潜力利用殆尽时,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将逐渐缓慢无力,直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再次越拉越大。世界上利用后发优势取得最佳经济增长表现的日本和“四小龙”等东亚经济体,在保持20年8%到10%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降至5%到7%,甚至更低。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增长速度有点波动。理论的解释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时,往往是通过劳动力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得价格优势,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获得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增长,但由于倾向于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持续增长留下隐患。在经济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市场过程,而后发国家要赶超,这势必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

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与做法

(1)利益固化与流动固化。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过程中,不能重复且很难摆脱过去由低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发展模式,便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徘徊和停滞,发展和秩序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张力。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弊病集中爆发,难就业、高房价、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阶级的分化加剧,产生了新底层社会,如下岗失业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拆迁发生改变的城镇居民、无法及时就业的大学生等。为什么要强调社会流动的重要性?一方面,维持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较高水平的社会流动性保障社会动态机会公平,激发民众生产积极性,鼓励开展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积极努力工作,主动进行创新创业。一个国家发展成为中等经济体后,也就进入了效率驱动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要义是,人们是否愿意学习、参与教育和培训,是否愿意尽其所能寻找机会去改善生存环境,如何激励人们进行资本投资,决定着一国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阶层固化禁锢社会进步活力,使整个社会流动陷入僵化,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阶层固化容易激化社会对立情绪,同时堵塞了下层民众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使得无法通过正常的社会流动来缓解阶层矛盾,社会情绪的对立和仇视难以调和,社会稳定就存在隐患。为什么进入中等经济体阶段后,社会流动性容易降低呢?当一国经济高速发展摆脱贫困后,激进的发展模式势必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分化,此时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社会契约精神还未发展完善,同时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博弈中,政府难以充当一个绝对公平的裁判,难免导致部分精英阶层钻制度和政策的漏洞、习惯于利用信息不对称,以谋求其一己之私,使得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遭遇阻碍。此外,当一个国家处于以要素驱动的发展阶段,社会流动性通常较高,但对于社会流动性的下降趋势和社会结构固化的认识和判断不足,难以形成关注社会流动性的共识。

(2)市场化经济与自发合作。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经济运行调节者,对经济运行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缓解发展中国家社会阶层利益与流动固化,必须立足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彰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借助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来打破阶层固化。一方面,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供多种向上流动的渠道,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壮大中产阶层力量;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民营资本融资环境,通过合理的减税降费等政策提高民企创新创业活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应采取渐进的市场化政策,缩小地区差异。具体而言,建立健全长效普惠性的扶持机制和精准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机制,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区域联动机制,加快户籍改革破除城乡人员流动壁垒,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短板,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使国有企业产权与政府权力职能剥离,融入市场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立足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持续培养民众“自由、平等、竞争”的现代意识。其最完美的状态应如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中所述,市場控制是不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能够产生一种自发的秩序—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极大化,相比任何设计而言,是更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的途径。人们在追求各自的利益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合作。两个百货公司共享小偷的信息资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认为市场是竞争者狗咬狗的厮杀世界,他们应该互相隐瞒小偷信息,使对手吃亏。然而他们都出于理性的考虑,相互交换信息以防盗贼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从长远看他们互相帮助并不违背他们自身的利益,尽管是竞争对手,他们有很好的动机一起合作。这套制度是它们自发创造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由商家从长期的经营中总结并演化而来的,这不仅限于商业世界,我与你的个人世界也遵循同样的道理,我们都会相互交易,社会充满了这些有组织的自发秩序,这是人们对共同生活工作中的相互收益的追求,促进并基于社会合作的机制随处可见,很多合作模式都是长期这样反复自发进行,人们自发协商总结并产生了规则。

(3)政府作用。在一个国家特定的发展阶段,非理性者随处可见,社会人群参差不齐,个人的利己主义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需要重视政府的作用。这些自发的合作机制,需要由公信力足够高的政府来整合并形成合理的制度,使之成为大家都认可的规则,并逐步建立社会契约精神。让每个人都明白违背公平公正等原则,自己是无法生存于这个社会的。政府在各个阶段制定的发展战略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战略,正确的教化民众,提供安全、平等、民主的制度环境,疏浚社会矛盾,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一个开明的政府无疑会加快一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时期,国家的经济职能侧重于保护经济发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行。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状况下,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便成为常态化、稳定化的体制要求,政府一般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法律手段甚至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经济干预和调控。其目的,一是为经济正常有序运转提供保证条件。二是对市场的缺陷进行弥补和纠正。此外,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重点培养或引进一批智囊,专门研究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扶持问题。

4 总结

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中必然并存着后发劣势,关键要摒弃技术、制度模仿的惰性,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主导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社会分化、矛盾不可避免,重要的是政府能否制定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对其进行疏浚。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分配发展成果,使民众能各司其职,社会各阶层相互流动,自发通力合作,公平公正的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给予良好公平的教育环境,使民众的素养、专业技能、契约精神等不断提高,且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价值并反哺到社会创新的浪潮中去。否则,后发国蕴藏的后发优势必将转变为日益显现的后发劣势,阻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伊斯·阿普尔比.无情的革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萨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秦嗣毅.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特点[J].东北亚论坛,2003.

[4]张来明.中等收入国家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基本做法与思考[J].管理世界,2021,(02).

[5]毛盛志,张一林.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J].金融研究,2020,(12).

[6]张莉,李贽.试论打破阶层利益固化,畅通社会流动渠道[J].法制与社会,2015,(02).

[7]冯仕政.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社会治理问题[J].社会科学报,2020,(10).

[8]栾晓峰.菲律宾的“中等收入陷阱”[J].学习时报,2020,(12).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中等收入陷阱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后发优势、赶超路径与后发企业赶超战略——基于多维视角的研究综述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重新审视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