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妮
这可能是我今年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出差采访。
关于今年缺煤的情况,早在9月末东北拉闸限电时,我就已有所了解,当时不少行业媒体很快地作了宏观分析。但国庆过后,我们还是决定继续做这个选题,希望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看看煤炭行业究竟正在发生什么。
带着这个目的,我去了哈尔滨。这次的报道更偏向于一个特稿式的案例报道,因此,是否能讲好一个发生在哈尔滨冬季的找煤故事,全依赖于采访中的全面、细致程度。在访谈当地煤炭保供指挥部以及许多供暖企业的燃料负责人的过程中,当地缺煤的状况像画面一样逐渐清晰:它不是一笔带过的,而是具体到一家供暖、发电企业所购的每一吨煤的来处、价格涨幅、难买程度等细节。接下来,自然想了解煤炭的供应端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今年缺煤,在当下全国煤炭保供的政策之下,产煤地如何响应?
哈尔滨所用的煤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地区。意外的是,在呼伦贝尔市访谈负责煤炭运行的工信局副局长时我发现,从统计数据上看当地产能这些年都比较稳定,几家大型煤矿的产能也并未下降。2016年煤炭去产能的行业大背景不适用产煤大户内蒙古,因为这里基本都是大型煤矿。
在深入了解了这个区域的供煤和用煤市场历史与现状后,我知道了问题所在。以小型煤矿居多的黑龙江省,是受到去产能政策影响最深的省份之一,近些年,随着内蒙古将更多煤炭以发电后“外送电”的形式在当地消化,整体上向东北的煤炭供应量在减少,缺煤在黑龙江省已经常态化。加上今年经济复苏使得煤炭和电力需求旺盛,就能理解為何东北三省9月末会电力供应不足,以及这个供暖季哈尔滨煤炭保供的严峻局面。
完成选题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宏观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区域地理和资源禀赋特点,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哈尔滨的这个找煤季。
42/2021 总第1020期
@Feliznina:在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寻找新能源突破口。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实力不是靠口号的!希望全世界一起努力,早日消灭病毒,还世界安宁!(@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