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锦
“时代的号角在三晋吹响,改革重组实现梦想,创新、绿色、卓越、高效,能源革命我们担当……”走进晋能控股集团,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就冲进耳朵。2021年10月,晋能控股集团正式挂牌已满一年。从集团半年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到,截至6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煤炭产量完成1.75亿吨,同比增加10.8%,煤炭销量完成2.83亿吨,同比增加16.1%;发电量完成382.6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8%;装备制造产值完成40.5亿元,同比增加110.4%……各项经营指标增幅均在10%以上,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从最新的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晋能控股集团排名上升最快,一年时间大幅跃升了325位,位列138位。从“首月红”到“首季红”再到时间任务“双过半”,可以说,承载着山西转型发展排头兵重任的晋能控股已经给国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9月底全国范围出现用电紧张情况,山西与十四省区市签订了煤炭保供合同,晋能控股集团将保供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六个省市的燃煤,切实履行了一家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山西煤炭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早在去年11月晋能控股集团刚刚成立之初,本刊杂志就用15万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了“晋能控股的今天和明天”。我们选在一年后的今天重新撰写此文,是因为能源安全再一次被大众关注。2008年冰冻灾害让南方19个省因煤电短缺而拉闸限电,2021年东三省又因煤价高涨、减碳行动而陷入困局,南方企业更是因为大面积的限电受到了影响。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中心,其关键作用不言而喻,改革势在必行。
2020年9月29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山西省委决定联合重组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步整合焦煤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华阳新材料集团部分资产以及转制改企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组建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也就意味着晋能控股的重组涉及了山西七大省属煤炭集团中的五大企業。新组建的晋能控股集团,将以约4.24亿吨的煤炭产量超越原排名第二位的山东能源集团(2020年7月由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集团合并重组构成)、排名第三位的中煤集团成为中国新晋第二大煤企,仅次于国家能源集团。
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剑指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三大领域,还涉足金融、科技研发、地产、物流贸易等多种产业,拥有三家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高达1.11万亿元,煤炭产能近4.24亿吨,电力装机3814.71万千瓦,装备制造资产规模368.65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改革重组足见中央与山西省政府对本次改革的坚定决心,那么,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能否为山西乃至全国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
据晋能控股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晋能控股三大板块表现突出,煤业集团煤炭销量达到了2.83亿吨。他们创新式地全面实施煤炭统一上线交易,按照行业、煤种调整销售结构,根据各港口存煤情况,优化配煤。同时,制定了《煤炭品种统一名称的方案》,形成了拥有6个产品系列132个品种的产品体系。电力集团更是完成发电量382.67亿千瓦时,营业收入达到了208.86亿元,共参加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原材料企业电量交易全部27场交易活动,累计成交77.22亿千瓦时,占山西省总成交电量的55.82%。装备制造集团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营业收入25.9亿元,产值405亿元,设立并运行晋城、大同、临汾、长治、晋中、新疆等8个配送中心,累计承接订单2223项。
同时,针对“煤电顶牛”的老问题,他们还出台了支持煤业集团、电力集团、装备制造集团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三大产业之间互相签订了中长期煤炭、电力以及产品服务的协议,把原本分散、相互牵制的资源凝聚成新的发展动力,实现了集团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同时,煤炭交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又为三大主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服务支撑。六大板块各自冲锋又相互带动,晋能控股集团用短短一年的时间让这艘能源巨轮正式起航了。
此外,晋能控股集团项目建设也在热潮涌动,各大项目争先上马,3月,与华为合作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完成建设后,正陆续开展课题研发;6月11日,龙湾煤矿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开工报告,具备了开工条件;6月21日,长治百万项目双机正式投产;6月28日,省国土厅发布潘家窑煤矿矿业权出让招标公告……接下来的时间,晋能控股将继续统筹推进煤炭、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六新”等107项重点项目和60项重点工程,将全年计划投资的201.87亿元实实在在的转化为改革重组之后的发展新动能。
开辟新路是困难的,晋能控股已经迈开了威功的第一步,在一份份硬核答卷背后,可以窥见晋能控股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因为煤路在山西从来就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为了保证全国的能源安全,山西手握“乌金”却难言发展,个中委屈不再多言。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国上下都富了起来,山西作为煤海之乡,乌金之地,经济却越挖越穷,环境越挖越差,路越走越窄,这些都让山西无法再“痴痴”地等下去了。2020年,山西省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全国31个省份中的21名与22名,山西并没有因为挖了190多亿吨的煤“富”起来,面对重重压力,山西省政府决定在本次国企改革浪潮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重组晋能控股集团便是山西在这场战役中亮出的一把利剑,但想要打破数十年“资源诅咒”的怪圈,并非易事。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用这句话形容蜀道艰难崎岖。对长期严重依赖煤炭发展的山西来说,“煤”道走的更是异常艰辛。晋能控股的重组打破了煤炭行业数十年来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累积多年的问题一起浮出水面,“煤”道之难才刚刚开始,在这一年的经营时间里,晋能控股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金压力大
(1)融资难
2020年以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社会各界的解读各有不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双碳目标”就是不要煤炭、不发展煤炭,所以收紧了给煤炭企业贷款、发债。这无疑增加了晋能控股集团的转型发展压力,加上之前河南永煤集团、重庆能源集团发生债务违约,更加重了集团的融资困难,导致了资金的流动性紧张。“左兜掏右兜装”,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将资源枯竭的煤矿再次卖回煤业集团,终究不能解决资本运作这个根本性问题。
想要解决融资困难,不仅需要在根本上改革自身的落后生产机制,改善金融机构对煤炭产业的偏见,更要抓住煤价优势的窗口期集中融资。今年以来,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飞涨。国家发改委要求释放煤炭产能,支持煤炭发展。7月15日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10月,中国银保监会表示要全力保障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国务院也召开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下一步融资政策将会宽松起来。如此利好的机会对晋能控股来说,如果能够抓住,那么重组后的巨大债务压力,就能在短時间内得以缓解。
(2)内外部资产划转难
从2020年10月10日第一批涉改企业华阳新材料集团与晋能控股集团签订相关企业委托管理协议开始,晋能控股庞大的、史无前例的资产划转工作开始进入到实操阶段。根据省委要求,晋能控股要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这项工作,用短短9个月的时间将3个历史悠久的500强企业重新打破重组,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在外部资产划转过程中,煤矿划出的多、划入的少,有些遗留问题多的整合矿在重组前划入,推高了整个集团的负债率。而内部资产划转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体量巨大自不必说,单同煤集团一家就拥有20万员工、80万员工家属以及170多个基层单位,还包括漳泽电力(晋控电力)、大同煤业(晋控煤业)2家上市公司和1家财务公司。经营范围更是囊括了煤炭、电力、金融、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物流贸易、建筑建材、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同时在资产划转期间,企业融资、还债都会受到影响,期间企业的运行、经营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给企业带来了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债务风险。这是经济上的挑战,也是企业信誉度的挑战。
面对重重压力,晋能控股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先移交涉改企业管理权,再逐步理顺股权、产权关系的方式,以“一体谋划、分步实施”为原则,加快推动技术、管理、资本、情感、理念、行为的深度融合,确保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不会因资产的划转出现大的、颠覆性的变化,同时保证资产切割划转后企业还能产生利润。
2转型压力大
长期以来,山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仅煤炭一项就撑起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八成以上。截至2020年9月,山西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575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706万千瓦,占比70%,转型的空间十分巨大。作为山西最大的煤炭相关企业,晋能控股无法回避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且碳排放结构问题突出的难题。今年第7S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又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在10年的时间里改变多年来粗放的碳排放方式实现碳达峰,晋能控股这艘大船掉头压力不可不称之为之巨大。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今年启动后,电力行业有2225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晋能控股电力集团下属的10家火电厂都属于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参与碳排放交易和履约,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发电营销计划及利润。”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环保部主任王云芳说。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晋能控股集团董事长郭金刚没有乱了阵脚,在他看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就是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所以,煤炭产业要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上大压小,提高效率和效益,全过程实施绿色开采、绿色运输、绿色使用。同时,在减碳的大方向下,提高新能源占比,下降火电占比,最后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距离2030年“达峰”还有10年的时间,抓住这黄金lO年加快发展先进产能、绿色能源,才能在2030年“达峰”时站稳脚跟。
3储能、输能压力大
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集中力量发展清洁能源,其中,风电207.8万千瓦,光伏发电252.68万千瓦,瓦斯发电3254万千瓦,水力发电128万千瓦,燃气发电86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591.82万千瓦,占集团电力在运装机的29.4%。
但由于风和光的不可控性,直接导致新能源(光伏、风电)无法控制产能的大小和时间,在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巨大的光能无法输送出去,也无法全部储存下来,风能的生产更是几乎无规律可循,大量的能源被浪费。这种浪费对于资源紧张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持续加大对外输电网络的投资力度,已建成投运包括“三交一直”特高压在内的9条外送通道、18回线路,山西电网外送能力达3830万千瓦,历史性地提升了山西电网的外送能力。此外,晋能控股整合原同煤、晋能、晋煤3大集团1I家研发机构,全力攻破储能、输能技术难题,目前已建成多个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省重点实验室。
4人员压力大
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拥有47.3万名干部职工、225座矿井、169座电厂,1600多个法人单位、2500多个实体单位,内部系统庞杂,重组前各个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欠薪欠保欠税欠款等历史遗留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得当,随时都会出现爆点,庞大的人员体量成为如今面临转型困境的晋能集团的沉重包袱。
随着去产能、“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医疗机构、“六定”、僵尸企业出清等改革进入收尾阶段,晋能控股彻底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实现了“瘦身健体”。同时,在煤价优势的前半年,晋能控股抓住资金压力小的窗口期集中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四欠”问题,在保发展的前提下全力解决员工顾虑,把原属不同单位的47.3万名职工真正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用,劲儿往一处使,真正变人员压力为动力。
面对四座大山,晋能控股集团显示出了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有条不紊地走着每一步。在减碳、新能源、产业布局、资产证券化、科技等方面,晋能控股不断尝试突破,主动打破舒适圈,重新构建新秩序。
1双碳行动
今年以来,晋能控股集团坚定不移地走以新能源发展为主体、以智慧能源一体化为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综合发挥高效优质常规电源和储能等支撑力量,大力推进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百万机组建设和现役机组节能升级改造。在规划绿色发展新路径的同时,他们还加快建设了碳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帮助集团实现碳排放数据、碳资产的集中管理,进一步降低职工碳资产核查核算强度,提供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及交易资讯,支撑碳资产核查核算及履约交易管理工作。
下一步,晋能控股集团将按照“双碳”目标调整产业布局,在增加新能源产业占比的同时,继续探索发展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技术和产业,并适度利用矿井瓦斯、乏风,利用废旧矿井建立小型核电站,提升电力板块发展质量。按照计划,到“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届时,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将实现“火电+新能源+电网+储能+光伏制造+智慧化”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2追风逐电
布局新能源。伴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落户晋能控股集团,在荒山上成片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数个风机,将自然界的“风”和“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在改善环境面貌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形象。
目前,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已建成集风、光、水、燃气、瓦斯发电+光伏制造厂站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装机容量达到591.82万千瓦,占运行容量的29.4%。下一步,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将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按照“管理存量、发展增量”的原则,实现大力发展、拓展发展、快速发展、效益发展,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集团电力产业的重要支撑。清洁能源项目在现有光伏、风电等项目的基础上,也将不断向水电、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地热能发电、氢能源利用、千页岩开发利用等十五个方面拓展。
作为晋能控股集团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企业,晋控电力清洁能源公司在资产规模、装机容量、光伏制造产能等方面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现拥有风电项目21个、光伏发电项目2S个、光伏制造基地3个。公司所属潞安太阳能公司光伏电池出货量排名高居全球第四,平均日产高效电池片220万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2.8%。仅去年一年,清洁能源公司就完成上网电量27.78亿千瓦时,营业收入16.58亿元,利润总额348亿元。真正做到了“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截至目前,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连续三年均超山西省平均水平。
3资产证券化
晋能控股集团目前旗下拥有晋控煤业、晋控电力和通宝能源三家上市公司。在这三家上市公司中,晋控煤业前身大同煤业,是国家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主板全流通上市第一股,主业为煤炭,未来成为集团煤炭资产上市平台应该可以确定,晋控电力和通宝能源则由于主业均为电力,所以势必需要进一步整合重组,确定一家电力资产上市平台,另外一家则有望成为装备制造资产上市平台。
未来,三家上市公司将架构起晋能控股煤业、电力、装备制造三个主要领域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窗口,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标。煤业集团目前已经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融资系统,在晋能控股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十四五”末将70%以上具备条件的煤矿注入到上市公司,逐步实现煤炭产业板块整体上市。下一步晋能控股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电力集团和装备制造集团的股权多元化、证券化工作上。尤其是要重点进行资产证券化,培育上市公司,推动大量的小微企业,单个化工、制造、新能源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等工作。能否利用好上市公司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运行质量,直接决定了晋能控股未来的道路能否走得更远。
4科技强企
根据晋能控股发布消息显示,晋能控股集团与华为集团合作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完成建设,陆续开展课题研发;“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完成现场工业性试验;17项省重点科技计划、揭榜招标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晋能控股还联合中煤科工、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和顶尖科学家,共同筹建具有全球引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国家实验室;与中煤科工合作新设水害、瓦斯等8个研究所等。
值得一提的是,晋能控股集团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了广大员工学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已培养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67486人,为晋能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科学大格局,正在与省内金智新、黄庆学,行业内谢和平、武强、康红普、王国法、彭淑萍等国际国内尖端科技团队密切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上百家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科研攻关合作。在科技动力的强力推动下,晋能控股集团这艘山西能源航母正乘风破浪,加速起航,奋力为煤炭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为山西经济的提级转型高质量发展再谱奋斗新篇章。
破界与重构中的晋能控股正在破茧重生,“曾经的理想,曾经的辉煌,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蹚出新路,转型发展,朝着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的方向,晋能控股集团扬帆起航!”伴随着这首晋能控股集团之歌,我们期待晋能控股能够带给山西乃至全国煤炭行业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