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临床疗效

2021-12-06 01:07:10伊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创伤性优良率骨科

伊峰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卫生院,辽宁 凌源 122500)

0 引言

创伤性骨科疾病的种类繁多,常见骨折疾病有:骨盆骨折、足部骨折、股骨骨折、关节损伤等,这些疾病的复原机会较低,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作为临床上治疗困难的一种疾病。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此种治疗方法容易损伤到患者的软组织、造成骨不连以及故感染等异常问题,从而影响临床效果。现如今,针对创伤性骨科疾病提倡使用中西结合疗法,可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优势结合起来,治疗原理与治疗思想和中医正骨的关联较大,以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为主;结合动静,筋骨并重;筋能束骨等作为指导基础,并满足生物力学的原则,促进临床疗效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全面提升[1]。本文采用分组治疗法,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外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科患者为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n=45),男25例,女20例;年龄29-62岁,平均(44.9±3.3)岁;患病时间 4-17d,平均(8.1±1.3)d;疾病类型:10例骨盆骨折、21例足部骨折、14例股骨骨折。实验组(n=45),男27例,女18例;年龄31-64岁,平均(45.2±3.4)岁;患病时间 2-15d,平均(7.9±1.2)d;疾病类型:12例骨盆骨折、22例足部骨折、11例股骨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首先消毒骨折位置并切开,同时将骨折端一段坏死组织、骨骼、骨髓等清理掉,复位处理已经骨折的部位,而后通过内固定方法实施固定,内固定材料需要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及骨折严重度结合后明确选择,通过使用夹板实施外固定,可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

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1)内服桃仁四物汤。组方为:延胡索15g,当归10g,车前草 25g,赤芍 10g,桃仁 15g,益母草 25g,苏木 10g,乳香 8g,蒲公英30g,红花8g,陈皮10g。温水煎服,1日1剂,分为早晚服用2次。(2)中药外敷。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患者早期需外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定痛膏,中期可以外敷强健筋骨的接骨续筋膏,后期可以外敷舒经通络的万应膏。若患者的皮肤受损直径超过3-4.5cm,皮下组织受损超过2-2.5cm患者,需外敷烧伤湿润膏纱条。若患者发生张力水泡的时候,需静注甘露醇20%,剂量为200mL。1日1次,针对软组织大面积创伤者,需要将创面清洁后,采用生肌膏纱布进行换药,待创伤面积缩小之后才能开展下步治疗缓解,若患者的软组织或是骨发生感染时,需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扩创,然后使用去腐生肌散进行引流排脓,全部排净脓液后,联合使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清洗消毒,外部使用生肌膏纱布处理。(3)针灸。针刺以太阳穴、悬钟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阿是穴等为主穴,将患者的饮食、体质、患侧等情况相结合进行合适配穴的选择,如针对食欲不振者需外加患侧的中脘穴,体虚者外加患病一侧的涌泉穴。针灸阿是穴的操作方法为:与中药截骨艾条艾灸,1次大约15min。针灸其他穴位的操作方法为: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位置应该选择夹板缝隙处,患者初期应取泻法,中后期应选择补法[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消肿止痛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其治疗效果评定指标为:治疗后,治疗消肿止痛6d内完成即为优;消肿止痛完成时间需要7-11d即为良;消肿止痛完成时间12-15d即为可;消肿止痛需≥16d才能完成即为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实施计算分析。并记录及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修复状况,其判定指标为:修复治疗于7-10d内完成即为优;修复治疗于11-14d完成即为良;修复治疗于15-18d完成即为可;修复治疗需要>20d才能完成即为差。分析两组患者的软组织修复优良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临床上对骨折患者疾病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诸多因素都会对后续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如患者心理状况、本身吸收营养的程度、软组织的损伤状况、伤口感染、自身素质等。骨折经常会伴着重度骨不连、骨感染、软组织损伤等病症,治疗困难;另外骨折痊愈所受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含患者的骨组织内部环境是否改变、患者本身的健康情况、软组织损伤度、创面有无发生感染、局部供血等[3]。

临床上针对创伤性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非常困难,同时还非常的棘手,大部分医学专业的学者一般都会选择西医治疗方法,也就是采用钢板内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然而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证明,此种治疗方法存在着治疗周期较长、康复速度慢、感染率较高、开销大等不足[4]。所以,临床医学者必须针对创伤性骨科疾病患者研究出一套新型治疗方法。近几年,有些临床医学者提出结合中医和西医的同时治疗的方法。主要操作方法为在采用钢板内固定施治的前提下,并使用内服中药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多个患者的实践表明,结合中医与西医疗法具有明显的效果[5]。通过临床研究显示,此种治疗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其具有感染率低、康复速度快、节省经济支出、治疗满意度较高等优势。

基于中医角度而言,创伤性骨科疾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肺腑经络不顺畅、气血胫骨损伤等息息相关,所以,临床针对此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外敷使用中药生肌膏,可以使气血胫骨受损得到修复,同时将脏腑经络打通,并发挥着有效预防感染之效,从而提升临床效果[6]。另外,创伤性骨科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采用钢板外固定,避免骨损伤部位严重,另一方面采用中药外敷,待药性深入骨伤部位以后,可激活骨与软骨细胞,加速骨骼愈合,提升康复速度,从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创伤性骨科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将西医治疗设备及治疗方法积极引进的过程中,也充分汲取了传统的中医治疗精髓,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标本兼治以及内外兼顾的治疗目标,因骨科疾病康复周期长,需接受持续治疗,且诸多患者由于自身的软组织、骨骼愈合能力不高,容易让患者终生都留下残疾,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恶劣的影响[7-9]。

中医角度认为,人体的构成部分为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津液、气血等成为一个成体,脏腑功能通过生命活动进行呈现,而脏腑功能还需依靠津液、气血。因而创伤性骨科疾病和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息息相关,骨损容易损伤到筋骨,而筋骨损伤也会损伤到骨骼,还会殃及到气血,损伤脉络,造成津血亏损、气滞血瘀、阻塞受阻,从而造成脏腑不和,临床以肿痛为主要表现。所以,创伤性骨科疾病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需遵循分段施治及内服外敷的治疗原则,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除了能够让患者的疼痛得到快速缓解以外,还能彻底根除病灶[10]。

此次研究中,结果表明,对照组45例患者中优9例(20%), 良 10例(22.22%), 可 7例(15.56%), 差 8例(17.78%),优良率为 42.22%(29/45),实验组45例患者中 优 20例(44.44%),良 22例(48.89%),可 2例(2.22%),差1例(2.22%),优良率为93.33%(42/45),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45例患者中优7例(15.56%),良 20例(44.44%),可 18例(40%),优良率为27例(60%);实验组45例患者中优23例(51.11%),良16例(35.56%),可6例(13.33%),优良率为 39例(86.67%);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对于创伤性骨科疾病的患者而言,采用西医钢板固定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法,不仅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促进患者感染发生率的最大化减少缩减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故此,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治疗创伤性骨科疾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优良率骨科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0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