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
(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广西 天峨 547300)
林业作为生态经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技术及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政策的颁布,林业种植的面积不断拓展,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促进了现代林业的发展。但是基于实际林业管理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够全面,种植技术不够科学,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意识不足,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种植等,均会阻碍现代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林业种植技术的分析,能够全面提升林业管理的质量,促进林业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林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关联研究活动带来参考作用。
林业种植及管理期间,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土质、环境是当前林业种植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应用相关技术,加强林业种植及管理的种植[1]。相关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保持土壤的肥力,促进林业的发展。
林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林业种植不仅仅需要关注其生态需求,同时也需要实现经济效益[2]。林业种植及管理期间,可以通过自然种植与人工养护融合的方式,更多挖掘林业种植的潜在能力。比如可以在封山育林项目中,尊重市场发展规律,进而提高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多样化的林业种植模式下,能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比如可以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直接播种、苗木种植等技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苗木类别,在适宜的季节播种且予以科学管理,促进苗木的生长。
很多地区林业种植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多种植油松类植物。这类植物的覆盖面积较大,致使林业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特征[3]。在单一应用一种林业树种的情况下,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致使林业管理难度较大。再如一些地区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地景观中缺少乔灌木、草坪面积较大,或者大量种植乔灌木等,均会严重影响林业的科学发展。
纵观我国大型森林公园、生态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态较好,各类植被类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产生积极影响[4]。但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多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植物,多植物多样性的关注程度不足,影响着植物的绿化价值及美观度。同时树种类型比较单一,难以真正发挥林业种植及管理的价值。
先进的林业种植技术及管理理念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提高林木的存活率。但是基于当前林业种植的现状而言,具有科学技术应用较少等问题,相关技术工艺应用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林业的发展能力,不利于现代林业的发展。
林业种植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种植环境、要求等进行针对性分析,明确林业种植的作用、功能类型等,科学设计林业结构。
以城市中的烈士陵园为例,则需要彰显烈士陵园的纪念特征及严肃性要求。在林木选择中,则可以选择生长挺直、整齐的松树或者柏树,传达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向种植、排列种植的方式处理。针对于城市道路周围的树木,在种植过程中则需要选择生长能力较强的树木,保证其存活率,且需要关注其规划交通、吸收汽车尾气及美化城市的作用。比如可以选择排列整齐、树叶茂盛的树木,且对其种植范围、间隔等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于公园内的林木种植,则可以基于公园的特点、功能等选择具有艺术氛围的树木,且可以适当穿插草坪与灌丛,为人们创设一个能够放松、休息及娱乐的场所。
林木生长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土壤及气候的需求各具差异,需要对园林树种进行科学选择,满足树种的生态发展需求,为林木的正常、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在林业种植期间,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优先选择本地树种,保证树木的存活率。在此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外来树种,使林木种植的类型更加多样。在合理搭配下提升其美观度,也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带来树种期间,需要对树种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风险评估。比如检查树种是否具有病虫害,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及土壤条件等。在一些相对干旱的区域,可以种植抗旱、耐寒能力较强的植物,比如落叶乔木等。在林木栽种前,需要挖好种植洞穴,预防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且确保土壤的厚度符合林木生长需求。在科学使用有机肥且保证种植密度的科学性,通常林木种植距离是1.5m×5.0m,保证林木具备充足的生长空间,能够在光合作用下健康生长。
3.3.1加强幼苗抚育管理
(1)消毒:我国林木栽种范围较广,病虫害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幼苗消毒管理的重视程度。预防森林病虫害等方式较多,幼苗消毒管理即为其中之一。消毒操作中,主要是对幼苗或者种子实施消毒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消毒液中,增强林木幼苗的抗虫害能力。
(2)催芽:催芽能够促进种子或者幼苗的生长,缩短其生长时间。比如可以通过浸泡的方式,将种子浸泡在营养液内,科学控制浸泡液量与时间,提高林木幼苗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3)浸种:若林木种植的环境比较潮湿,雨水量较多且温度差较小,则可以应用浸种的处理方式。若林木栽种的季节刚好是雨季,则需要充分应用降雨量,提高浸泡的质量且能够优化利用资源。浸种期间需要优先处理干种子,提升种子的存活率。若种植的季节雨水量较少,土地湿润度不佳且温差较大,则建议不实施浸种处理。
(4)栽种预处理:林木栽种期间,需要对其生长环境需求、生长特点及生物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要求。结合植物的耐寒能力、喜阴特点等,合理选择林木种植的类型,保证其存活率及栽种的质量,降低幼苗管理的时间成本与管理成本。树木类型的选择,需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生态效果较好且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
3.3.2加强虫害预防管理
(1)注重日常检疫:近年来我国人工林种植的面积不断拓展,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病虫害是严重影响林木种植与管理效果的因素,需要加大重视程度。日常林业管理期间,需要加强检疫管理,对引入的树苗进行病虫害检查,预防病虫害进入到林木生长环境中[5]。同时日常还需要通过各类科学技术,对林木生长的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动态监控林木生长状态。根据林木防疫工作的需求,合理选择正确的病虫害防疫方式。在保证林木树种类型多样化的基础上,也能够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2)完善预警制度:林业病虫害的具有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的特征。特别是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病虫害的类型丰富,需要加强日常监督与预防管理,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影响范围,科学消除病虫害[6]。比如林木管理期间,可以构建病虫害预警制度。将预警机制作为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参考依据,日常需要快速获取、全面捕捉森林系统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风险进行评估及反馈,便于制定预警处理方案,快速解决相关问题。在林业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的季节,更需要加强预警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树木的类型、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特点及发生规定等,针对性实施细节检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将先进的防治技术引入其中,做到提前预防和全面控制,增强林业病虫害防控的能力。
林业种植及管理的过程中,易于受到技术因素、管理理念因素等影响,增加林木生长期间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林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提升。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加强林木种植技术研究及管理的重视程度,科学选择林木类型,合理处理林木树种且进行栽种,同时在日常病虫害管理的方式下,保证林木树种类型的多样化,提升其审美价值。相关林木技术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将其灵活应用到林木种植与管理的过程中,优化管理模式,科学设计林业结构,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