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8月新闻舆情总量近10.7万篇,较7月增加2.2%;微博总量近32.0万条,较7月减少13.9%。本月,秋粮生产进入关键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抗灾保丰收,全国粮食生产积极态势提振舆论信心。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引发热烈反响,农业农村部联合浙江省政府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受到中央媒体高度聚焦。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引发积极宣传报道。中央和地方加速推进种业振兴落实落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从法治高度为耕地数量和质量护航,种子和耕地话题也由此成为报道热点。猪肉“供应充足需求不振”受到关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引发舆论积极评价。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硬核”举措也被大量报道,秋收返乡成为农村防疫新课题。
微博方面,水稻育种创新示范成为吸睛焦点,重庆“巨型稻”、山东高青县高标准水稻引发网民热情围观和大量点赞。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跳水”,其中存在的产量剧增、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引发热议,相关微话题阅读量达到3亿次。微信方面,农业防灾减灾保生产、农村防疫和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的部署举措受到集中关注。
8月“三农”新闻舆情走势图
8月“三农”微博舆情走势图
8月热点新闻Top10
8月热点微博Top10
8月热点微信Top10
8月进入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全国多地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偏多偏重发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抗灾保丰收。秋粮生产、粮食安全等话题由此受到持续关注,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关注保障秋粮生产的相关举措。8月,农业农村部接连召开视频会,对防范洪涝灾害和旱情、防控重大病虫害等工作进行多次动员部署,并开展了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包省包片督导工作。各地也加大应对力度,从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对此,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媒体发出多篇综述性报道,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秋粮丰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继续夯实粮食安全基本面。《经济日报》提醒,秋粮丰收到手还要经过多重考验,要继续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持续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抵御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坚决守住全年粮食生产基本盘。
2.关注粮食生产形势。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对秋粮相关情况的通报被重点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就此发出了“秋粮面积增加”“秋粮生产总体稳定”等消息,“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成为核心表达。各地秋粮长势也被集中报道。媒体指出,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我国秋粮丰收的基本面没有变,各地秋粮长势较好、捷报频传。总体看,舆论对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表示有信心。《人民日报》汇总夏粮增收、早稻增产、秋粮面积增加等积极态势,点赞“‘中国饭碗’端得稳”。
3.关注河南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面对7月洪涝灾害给河南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农业农村部会同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利用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的防治服务举措,推动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其中,农业科技力量成为关注热点。《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报道,科技特派员、农业科研专家等组成“助农天团”,对接灾区科技需求,包村联户精准帮扶,为打好保收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8月以来,河南省多次通报农作物改种、受灾地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进展,动态性数据展示的积极成效引发持续关注,“河南农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成为主流表达。有舆论指出,河南局部灾情对于河南省以及全国秋粮生产影响不大,中国完全有能力化解其对国内粮食市场供给与价格的冲击,但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游资“爆炒”粮食市场的题材。
8月,“共同富裕”是网络高频词。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并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引发各界高度聚焦。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三农话题也由此受到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三农根基必须夯实。2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党组会议,提出的“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中长期重要目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引发积极反响。舆论发出了“乡村振兴稳推进,共同富裕正可期”等评价,认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相融共促,同步推动将起到同频共振的效果。26日,农业农村部联合浙江省政府,印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再次掀起关注热潮。媒体指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行动,部省携手部署六大重点任务,凝聚共识、畅通路径、补齐短板,让共同富裕的目标从梦想照进现实。
同时,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备受瞩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发出大量头版报道、系列报道,“共同富裕看浙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里行”等微话题阅读量达到6亿次。从报道内容看,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成为关注热点,其中的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和特色发展模式被重点呈现。“农业+”发展乡村产业、“飞地抱团”模式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网底工程”助力村级卫生服务等创新探索引发大量宣传。遂昌县蕉川村的数字农业园区、安吉县鲁家村的夜游经济、淳安县下姜村的乡村振兴联合体、嘉善县的巧克力小镇等典型示范也广泛吸引舆论目光。新华社指出,行走在浙江大地,富足温馨的画面处处可见,一幅城市繁荣、乡村兴旺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分外动人。
此外,互联网企业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助力行动也受到关注。腾讯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阿里启动“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拼多多启动“百亿农研专项计划”等相关消息接连出现。从具体内容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数字乡村”等成为上述行动计划的重要着力点。舆论认为,“促进共同富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也为校正互联网发展航向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互联网企业要找到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融合点,科技兴农或将成为最好的发力窗口,互联网的共同富裕行动将更多地走向田间地头。
8月,猪肉供给情况继续受到关注。从生产端看,生猪产能新变化成为报道热点。农业农村部通报的“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引发积极评价。新华社指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显示出生猪整体养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湖南、河南、江西等地生猪产能恢复情况也被集中关注,各地媒体纷纷发出了“生猪产能恢复正常”“生猪产能完全恢复”等消息,“猪肉供应有保障”成为核心表达。从需求端看,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引发跟进报道,“猪价处于下行周期”“猪价旺季不旺”等表述接连出现,“供应充足需求不振”成为传播重点。有媒体指出,生猪存栏量的超预期恢复及出栏体重的大幅增加带来的供给端压力,是猪肉价格低迷的主导因素。有舆论认为,猪肉后市走势仍取决于市场供应情况,通过调控实现生猪供需平衡是未来政策的操作方向,但调控政策应该是稳价而非提价,要警惕过度救市导致部分应该退出的产能不退出,进而造成风险进一步溢出。
8月,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的“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使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等保障措施和发展目标备受关注。舆论发出了“力度罕见、措施到位、眼光长远”等评价,对《意见》的特色和亮点展开讨论。央视财经客户端发文称,这次政策出手不同以往,更多地用市场化思维提出稳定生猪生产的长效性支持政策,“六个部门管一头猪”并非小题大做,只有从整体上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长远布局规模养殖,才能实现猪肉供求关系的相对稳定。有舆论表示,我国经常通过消费端以猪肉收储方式调控猪价,但这次《意见》是从生产端进行调控,最大的亮点是从财政支持、金融保障、优化产业环境等方面为生猪养殖业保驾护航。还有舆论认为,政策核心在于稳定生猪生产,并对未来产业的方向进行了调整,我国生猪养殖将更趋向于规模化、现代化,运输方式也会逐步向冷链转变。